第二天,晨曦初露,整个和平安全区所辖的各地区,早就已经忙碌了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各处集结点,战士们正一丝不苟的擦拭着枪械,反复检查作战装备。
后勤部门的战士们则在仓库里来回奔波,仔细核对物资清单,清点着弹药、食品和医疗用品。
通讯部门的技术士官,也在不断调试着各种通讯设备。
在基地一隅的广播站里,吃过早饭的王瀚宇正全神贯注的伏案工作。
他手中握着一支红笔,面前摊开着即将要使用的广播稿,一遍又一遍的仔细订正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被任命为宣传中心的负责人这件事,对王瀚宇来说,就像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梦。
末世前,他不过是个整日埋头研究军事知识,在网络上分享见解的自媒体人。
那时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也恰恰是他的兴趣所在。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末世灾难,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这场浩劫中,他幸运的活了下来。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有编制的人员,还获得了一定的职务,肩负起了十分重要的责任。
这份突如其来的信重,让王瀚宇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壮志。
现在的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浑身充满了力量,誓要报陆首长的知遇之恩。
就像这次战前广播,他丝毫不敢懈怠,不但亲自盯着调试设备,还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校正稿件,力求用最激昂、最有力的语言,给身处困境的幸存者们带去希望。
就在王瀚宇全神贯注工作时,今天负责播音的王柔轻轻敲响了他办公室的门。
听到敲门声,王瀚宇抬起头,看到王柔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招呼道:“你先坐,等我一会,马上就好了!”
王柔点点头,找了个位置坐下,安静的等待着。
十分钟后,王瀚宇终于完成了最后一遍校对。
他站起身,将稿子递给了王柔:“走吧,时间差不多了。”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广播室,和等待的工作人员打了个招呼后,王柔坐到了播音台前。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眼睛,开始酝酿着情绪,试图让自己尽快进入最佳的播音状态。
随后,她睁开眼睛,对着导播比了个“ok”的手势。
一切准备就绪,王柔清了清嗓子,开始播音:“各位同胞,大家早上好,欢迎收听和平之声栏目。”
“首先,为大家播报一则紧急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第183新质试验旅,以及第76集团军182旅,将于明日正式发起兰州收复战役。”
说到这里,王柔的语气变得更加激昂:“届时,在炮火声的掩护下,183旅将会为各个聚居区空投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
请听到广播的聚居区,做好物资接收准备……”
事实上,为兰州城内的幸存者提供支援这个想法,陆诚提过不止一次。
当时,他就让参谋部做过详细的规划,反复探讨用哪种方式能够安全有效的支援到兰州城内的幸存者。
然而,经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却并不乐观。
以当时基地的条件,不管是空投,还是派遣直升机,再或者走陆路,全都困难重重,几乎行不通。
一旦行动不慎,很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尸潮,反倒容易给那些聚居区招来更大的灾祸。
无奈之下,这个想法也就暂时被搁置了。
直到这次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随着情况的变化,这个想法才再次被提了出来。
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准备,现在已经具备了实施空投的条件。
根据作战计划,战斗开始之后,部队的主战场将会被定在东岗一带。
到时候,连天的炮火声,必然会将城关区的丧尸成群的吸引过来。
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可以顺势实施空投了。
这一次空投,将会按照前期无人机高空侦察的结果,为各个聚居区投送一批轻武器和军用口粮。
对于那几个由军方和警方建立的安全区来说,情况相对还好一些,他们拥有一定的武器装备和组织能力。
但很多小型聚居区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那里的幸存者们大都只能使用一些自制的冷兵器,防御能力极其有限。
一旦战斗开始,出现什么意外情况的话,他们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至于说年轻人大都不会用枪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在目前的情况下,也真的没办法解决。
只能是空投之后,用广播的形式来教他们了。
收不到广播的,那就只能自己去摸索了。
再或者,就是祝愿这些聚居区中能有退伍兵或者当年的老民兵,能够带领大家掌握武器的使用方法,增强防御能力。
毕竟,作为末世前禁枪最严的国家,严格的禁枪政策确实为大众提供了最为安全的生活环境,让人们能够安心地工作和生活。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严格的禁枪也导致年轻一代对武器十分陌生。
不会使用武器,在末世这种充满危险的环境当中,又成为了极大的致命伤。
之所以说是年轻一代,那是因为在九十年代之前,50、60、70的这几代人中,有很多都是在册的民兵。
就拿陆诚的父亲陆建国来说,年轻那会每年都会参加民兵训练,56半、56冲这些枪械他都熟练使用过。
有些时候还有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个别人甚至还参加过迫击炮实弹发射训练,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
反观现在的80、90以及00后,很多人从小到大连真枪都没见过,更别说使用了。
真给他们一把枪,估计连保险在哪都不知道。
远的不说,就陆诚之前所在的镇政府中,那帮子年轻干部,就没一个摸过枪的。
在王柔完成第一轮播音后,广播站便将刚才的紧急消息录音,一遍接一遍的开始重播。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就是考虑到某些幸存者团体的收音机,并不是全天候开机。
只有不断重播,才能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给他们带去希望和力量。
··················
此刻,二十公里外的兰州市城关区,惨白的阳光洒在大街小巷。
数不清的丧尸像雕塑一样,静静的伫立在原地,只有很小一部分在四处游荡着。
距离省委不远的一处小区内,一位五十余岁年纪,面容刚毅,身穿警服,佩戴一级警监警衔的男子,正站在桌前翻阅着手中的文件。
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脸色有些苍白,看上去整个人显得极度疲惫。
处理完手中的工作后,他站起身看向墙上的兰州地图。
上面用记号笔,笔标注着大大小小的几十个个幸存者据点。
“王厅!”一名警衔为三级警监的女警察撞开房门走了进来。
她的神色看上去有些慌张:“三号岗报告,发现了变异体活动的痕迹,距离三区非常近,从痕迹判断,和上次搜索小队遇到的应该是同一类型。”
听到变异体几个字,被称为王厅的男子,额角突突直跳,攥紧的拳头上青筋直冒。
他叫王正声,是甘肃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一级警监。
“把无人机侦察组调到三区,让特警队也派人过去。”王正声思索几秒后,下达了指示。
“通知所有岗哨全部加强警戒,一旦发现变异体接近,不惜一切代价,立即予以消灭。”就在他部署任务的时候,身后柜子上的一台收音机中传出了声音。
当插播紧急消息的声音响起时,王正声和女警监同时闭上嘴巴,静静的听了起来。
女播音员念到183旅和182旅要发起兰州收复战役,还要为各个聚居区投送武器弹药时,王正声以为是自己连续工作,过于疲劳产生了幻觉。
直到看见女警察颤抖嘴唇,泪流满面时,他这才确认,刚刚听到的消息是真的。
“王厅,他们终于要收复兰州城了,大家有救了······”女警监神情极为激动,只是话还没说完,就被王正声打断了。
“安静!”王正声的喝止了女警监后,抓起桌子上笔,快速记录着广播的内容,只是他的手有些颤抖,字写的歪歪扭扭的。
做完记录后,他直起身子,扯开领口,深呼吸几次,平复了一下心情。
“李处长,让通讯处立即联系部队,确定空投相关事宜。同时,通知各区各队负责人,半小时后召开紧急会议。”
听到安排后,叫李霞的女警监,立马转身离开了房间。
二十多分钟后,很多人陆续走进了一间被当做会议室的大房子内,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穿着警服或者武警作训服,也有一部分穿着便装。
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的讨论着刚刚听到的消息,神情或振奋,或激动,不一而足。
见人都到齐了,王正声缓缓开口:“都静一静,我知道大家都很激动,我也一样,但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听到这话,所有人立即安静了下来,目光都集中在王正声身上,等待着他的指示。
“部队发起进攻后,丧尸必定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暴乱,所以守卫工作一定要加强。”王正声扫视了一圈众人,继续说道,“散会后,立即组织人手,对各处的围墙围栏以及防御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务必确保没有任何漏洞和风险。”
“各区负责人,把消息告诉幸存者们,增强大家坚持下去的信心。但要加强巡查,防止有人散播谣言和负面消息!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保持团结和稳定,不能让任何不利因素影响大家的士气。”
“至于空投后的物资收取,由特警队负责,让他们做好准备,随时待命!大家务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次部队的空投行动,可是关系着所有人的生命安全。”
“行了,都散了,去准备吧!”王正声最后说道。
“是!”众人齐声应道,随后起身离开了房间,各自去执行任务。
王正声站在原地,听着广播里一直在重复的播报,暗暗捏了捏拳头。
作为兰州城中最大一处聚居区的领导者,他身上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三万多人的生死全都担在他的肩上,那种如山般的压力,让他几乎快要窒息了。
自从病毒集中爆发后,王正声就带领一批幸存的警察,义无反顾的开始了救援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充满丧尸的城市中穿梭,陆续收拢了大批的幸存者。
期间,他们还联系会合了兰州市公安局的部分民警和特警,以及几支驻城关区的武警残部。
大家齐心协力,趁着初期丧尸行动速度不快的空当,一边救人,一边将几个机关单位和小区连成一片,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聚居区。
本来,在最初阶段,凭借他们手中的武器和一定的军事力量,是有机会逃出兰州城的,但他们没有那样做,而是选择留下来继续救人。
然而,随着获救的幸存者越来越多,他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人多就意味着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
而最大的压力,还是源于生活物资的短缺。
随着时间推移,城市中的物资逐渐被消耗殆尽,他们外出搜寻的难度在直线上升。
街道上到处都是游荡的丧尸,每一次外出都充满了危险。
后来,更是多次出现了人员伤亡的情况。
特别是有一次,一支搜索小队遭遇变异体,差点全军覆没,这件事更是给所有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当初,第一次联系到183旅时,大家都激动坏了,感觉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但对方却表示,暂时无法进行救援和援助,让他们再坚持一段时间。
这一等,就是十几天,末世前这点时间或许不算什么,但末世后,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维持到现在,他们聚居区内,食物和饮用水极度短缺,只能每天向幸存者们提供一餐饮食。
很多老人和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和生病,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幸存者的情绪也已经变得极度不稳定,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整个聚居区就像是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充满了危机。
要是183旅再不提供支援,他们真的就要坚持不下去了。
···················
兰州市,广武门聚居区,一大群幸存者正围在收音机前,听着广播。
很快,人群中便爆发出了压抑的欢呼声,随即便在管理人员的严厉制止下,归于平静。
“有人会用枪吗?”管理人员压低声音问道。
很快,人群中便有几个人举起了手。
只见一个青年男子率先开口:“我是退伍兵,以前在边防部队服役!”
“我以前是武警部队的,退伍六年。”
“我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军训时打过十几发子弹,这个算吗?”有个女生举着手,有些害羞的说道。
听到这话,管理人员赶紧出言:“算算算,怎么不算,会用就行!”
广播带来的消息在一个个聚居区中传播着,幸存者们全都行动起来,加固着各自的防御设施。
甚至还有一些聚居区通过土办法,联系到了那些没有收音设备的聚居点,给他们带去了最新的消息。
所有人都时不时的望向东岗方向,等待着那里传来隆隆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