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烈士遗孀重生了 > 第358章 品牌,学会讲故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兼并不是很合适。

一般对外说辞是合并。

当然实际上是大吞小。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毕竟这年头的工厂都是国营企业,外企还在沿海城市建厂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都是国家的企业,很多事情都是听国家安排。

比如说省城的某针织厂,不就是从原本的省二针织厂分裂出去的嘛。

能够分裂,自然也能够接收、合并。

当然合并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的事。

得有市里的纺织工业局出面。

这有点麻烦,但也不算太麻烦。

毕竟服装厂的改革,就是纺织工业局那边的一次尝试。

只要耿为光能给市里交上一个满意的答卷。

与纺织厂合并,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服装厂规模小,纺织厂规模大……

从没有规定说,小厂不能合并大厂。

不试试,怎么知道可不可能呢?

采购科的老段被惊着了,“这样合适吗?”

“我的意思是,咱们服装厂才多少人,两个厂子合并后,怕是纺织厂那边的话语权更大……”

合并是好事,扩大生产规模。

能做一些想做的事,你看现在服装厂明明想要做羊绒衫,却因为厂子规模不够,没那么多的人手、设备,就只能纠结再纠结。

这要是厂区扩大,哪还用这么犯愁。

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啊。

当然,也会有很多新的问题。

比如说,怕被纺织厂那边喧宾夺主。

毕竟三百来号人的服装厂,面对三倍于自己的纺织厂。

不可不防啊。

纺织厂那边的想法,也偏保守。

到时候若是被掣肘也只是被恶心下,就怕纺织厂那帮子人喧宾夺主,到时候再把他们服装厂的劳动成果给窃取了。

那可咋整?

老段觉得这事不得不考虑,“要不咱先试试纺织厂那边的口风?或者咱们让纺织厂帮忙代加工?”

“代加工不是长久之计,但凡纺织厂那边有点上进心,就能取而代之。”耿为光也不想给他人做嫁衣裳。

虽说老冯这个人拿得起放得下,但纺织厂又不是他冯长征的一言堂。

还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到时候其他人联合起来,冯长征也没法子抗衡。

“我回头想法子试探下,这样,我再跟许抗美那边联系下,另外也跟市纺织局那边敲敲边鼓。”

改革嘛,凭啥就服装厂自己改?

他想拉着纺织厂一块上进!

“我们上半年的工业产值还是很可观的。”耿为光说起这事来,脸上都是笑,“等回头我打听下纺织厂那边的营收,要是咱们比它好,那这事就不难办。”

稍微差点也问题不大。

只要差距不大,那就是十拿九稳的事!

总要尽力而为才是。

沈穗想了想,“有必要的话,可以跟报社那边联系下,适当的做做文章,给服装厂造势。”

“好主意。”耿为光竖起大拇指,“还是你脑子灵活。我现在就盼着九月份快点到来。”

九月份中下旬有女排世锦赛,只要女排争气,能拿冠军。

那合并这事就不用愁了。

相较于耿为光的乐观,老段这个采购科长略有些不确定。

就这么看好啊?

万一女排失利了,那可咋整。

在这件事上,耿为光不止是因为沈穗看好,他之前去首都,跟张领队谈赞助合同,聊到了这事。

一些具体条款的磋商让耿为光信心大增。

耿为光说增加个冠军奖励条款。

张领队笑的可开心了。

这给耿为光增加了不少信心。

再加上沈穗坚定的认为女排能拿冠军。

那就是双管齐下。

他现在信心十足。

“你还不着急去训练吧?要不看看我们为女排设计的运动服?帮忙提提意见。”

虽说已经改了好几版,但这不还没最终定稿嘛。

沈穗审美挺好,可以让她帮忙看看。

“好啊。”沈穗很乐意帮这个忙。

运动服一共设计了三款,整体设计没什么太大的出入。

不外乎是袖子和裤腿上的有两三道杠。

而这杠的颜色、宽度有些不同。

整体来说的话……

没啥太大的出入。

“选红色的吧,咱们的正统颜色是红黄色,不过这俩颜色不太好搭配,在服装上运用的话很容易变成西红柿炒鸡蛋。”

耿为光被这个西红柿炒鸡蛋色逗乐。

“上衣别用拼接色,就用红色,袖子和裤腿上的杠用白色,简单来调剂下服装配色就够了。”

“行,那我再试试。”现在才八月初,时间宽裕着呢。

不过沈穗还是多说了两句。

给女排专用的运动服是红色为主。

主打一个红红火火好兆头嘛。

但要推向市场的,可不见得就非得是红色运动服了。

有些人不衬这个颜色。

所以还可以再来点别的颜色和款式的运动服。

“咱们厂既然叫牡丹,要不你看能不能从牡丹的颜色中找到些灵感?”

学会讲故事,讲好一个故事。

很多国外的企业就特别爱玩这一套。

加深受众的固有印象。

等着有需要了,一拍脑门,“哎哟,就是它了!”

沈穗其实不太清楚牡丹服装厂为啥叫这个名字,毕竟这个年代大部分都是数字序列号。

什么服装一厂、啤酒二厂、针织三厂、纺织四厂、机械六厂之类的。

牡丹服装厂名字挺好。

国色天香数牡丹,多好啊。

就是与当下的大环境,有点格格不入。

耿为光恍恍惚惚,回过神来沈穗已经走了。

年轻的服装厂女工问耿为光,“厂长,咱们厂为啥叫牡丹服装厂啊?”

“那是因为……”耿为光叹了口气,“建厂之前,这里是一个大地主家的牡丹园。”

花开时节,那叫一个春色满园。

女工人有些遗憾,“那么多牡丹,铲了也怪可惜的。”

“傻啊,你以为那牡丹咱们能看到?也就是解放了,老百姓才能看一眼。老厂长是老革命,跟我说刚解放那会儿,在那个牡丹园里解救了不少年轻的姑娘媳妇。”

有着晏半城“美名”的大地主能是什么好东西?

欺男霸女的玩意儿罢了。

老厂长当时神色悲怆,后来耿为光打听了下才知道。

那会儿牡丹园里还埋了很多人。

这其中,也有老厂长的家人。

“后来咱们这建厂,就把那牡丹园的一些牡丹挪到了人民公园,想看牡丹明年四五月份去人民公园看,一样的。”

耿为光这人俗气,他一点不遗憾那牡丹园的消失。

要不是有这服装厂,哪还有他啊。

牡丹将来还能种,但服装厂养活了多少人。

压根没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