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府。
天气晴朗,官道沿着关中平原不断向前,一行上百人的马队,正在官道上随意慢行。
秦山回到西安已经一个多月,在将物资和人口安顿好后,便在顾炎武的建议下开始巡视。
顾炎武、汪织锦、裴元、马吉翔、赵宇等人也随行跟随。
此刻大伙默默落后半步,身后官道上不时跑来一些传令快马,将一些需要秦山立即过目的事情送来。
作为秦山的‘秘书’,马吉翔接过最新一封文书看了两眼,随后略微驱马向前两步,在秦山身后低声:
“草原五部的牧民已经正式穿过山西,回到草原了。”
草原五部带出来的十二万人本就是牧民为主体,不可能长期离开草原。
眼下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将这十二万人放回草原自谋生路,等着需要的时候再召唤出来才是正理。
赵宇闻言也在身后开口:
“各地卫所驻军也在回报,蒙古人军纪还算不错,这一路北归几乎没有扰民。”
裴元忍不住嗤笑:
“他们倒是敢!”
人群忍不住看了裴元一眼,而前面的秦山听着身后众人开口,目光却只是不断扫过眼前的关中平原。
长年累月的过度开垦,再加上小冰河带来的迫害。
曾经的关中平原早已不复汉唐时的水土丰沛。
甚至此刻就在官道上走着,迎面吹来的风,居然已经开始带起点点黄沙。
不过就算这样,身后的顾炎武和汪织锦,脸上还是浮现出一点自豪。
因为此时此刻的关中平原,在他们全力恢复下,与之前相比,已经大变了模样。
远处的平原上,大片旱田被开垦出来,崭新的小村落扎堆在旱田间。
上百人正在修建着水渠,将河流的水源引过来。
而更多的百姓,尤其是刚刚随秦山来到关中的北直隶流民,更是在十几头耕牛的配合下,将大片大片的荒地重新开垦出来。
甚至在修建水渠的队伍中,还能看见一个骑乘蒙古马的年轻人,忙着不断给上下游传递消息。
看着这些耕牛和马匹,本就是乡下出身的裴元忍不住有些感慨:
“这一个村落看过去不过五十几户,耕牛居然就有十几,甚至一个村子还能有一匹马,这在之前是想也不敢想的好事。”
顾炎武闻言直接对着秦山抱了抱拳:
“这全靠侯爷的此番万里浪战。”
“西域和蒙古前前后后一共向我们输送了一百多万的牛羊,十多万的马匹。”
“抛开用作骑兵的战马,骑乘马和驽马也足有十万。”
“不少村子便集资买了不少回去,往来送个信,或者去附近县城请大夫,也有个代步工具。”
顾炎武不断介绍,人群也随着秦山,不断沿着官道继续向前。
这里地处西安府,算是秦山眼下的核心区域。
是被重点开发的地带,所以在资源上有着极高的倾斜。
顾炎武也说起了劲,带着一点展现成果的心态,开始继续介绍:
“眼下山西新附,一时间还难以见到成果。”
“但陕西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恢复,成果已经极为明显。”
说着,顾炎武直接指向眼前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
“首先就是人口得到了极大恢复。”
“除了侯爷带回来的八十万人口,还有四川百姓大量迁移过来。”
“为了鼓动四川人口迁移陕西,我们专门拿出一千万两购买粮食和工具,作为免费资助百姓开垦荒地的报酬。”
“后面又有着西域和蒙古的牲畜支援,于是又给百姓增加了耕牛。”
“所以四川百姓前往陕西的意愿很高,这让四川地少人多的局面被大大缓解,还让陕西的人口得到极大恢复。”
顾炎武说到这,还专门掏出一封文书,递给了身边人:
“这是我们托马大人收集来的情报,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仅是这每日最重要的午食便可以看出来。”
周围刚刚回来不久的军将拿过文书查看,随后有些暗暗咂舌。
“现在老百姓能每旬吃一顿羊肉?”
一旬便是十日,这也就是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从濒临饿死变成每月三顿肉。
这种生活水平要是说出去,恐怕全天下的流民都得想办法往这里跑。
甚至不止流民。
顾炎武看着众人脸色有些震惊,心下浮现出一丝自豪。
然后更加热火朝天起来:
“而且今年第一次秋收已经结束,幸不辱命,四川果然大丰收,而且因为地税推行的实在是顺利,今年仅四川一省,便收来足够三省百姓两年的口粮。”
“原本只求自给自足的陕西,今年也靠着多出来的耕牛勉强达到丰收标准,百姓不仅有饭吃,而且还能吃饱。”
说着,顾炎武看向远处热火朝天忙碌的村民:
“因为改为地税,不再按人头收税,再加上侯爷免了新开田地的两年税收,所以不少黑户也主动出来帮着开荒,这开荒速度也要比之前预想的快了许多。”
顾炎武这时一声轻叹:
“甚至不少地方传来百姓活活累死在自己田上的消息。”
听见这话,赵宇有些错愕:
“若是这些村民早有这么努力,或许这世道也不至于此。”
顾炎武和汪织锦闻言没有说什么,但裴元却将目光看了过去。
现场气氛有些奇怪,最后是安静了一路的秦山,在这时开了口:
“给自己种地,和给上面种地,百姓的心态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如何解放生产力?
让百姓知道他们的每一分付出,都会变成反馈自己的回报就行了。
而听了这么一路,秦山说完这句话后,也顺势指向前方:
“午食时间了,就去那个村子买些饭食吧。”
秦山下令,其实亲兵带了干粮,但大伙也都知道秦山这是存了查验一下顾炎武所说情况是否属实的想法。
众人自然不会反对,于是马吉翔带着几个锐骑亲兵和台吉阿哈先行,剩下的人开始离开官道,沿着泥径往村落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