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
各地热气滚烫,蝉扯着嗓子嚎。
终于,七月滚蛋,更热的八月到了。
八月一日。
欢聚影业总部,电影《活着》的项目中心里。
筹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即便今天是周六,开放式办公空间里也基本坐满。
但到底是周六,大家的状态也稍稍放松些。
一间会议室里,还有十分钟才到开会时间。
接下来这场会议是美术方面的会议。
前段时间他们已经确定了影片的视觉风格。今天则要商讨场景概念图与色彩方案等。
很多人还没到,大家正在闲聊。
就在这时,美术指导季平带着个年轻人走进来。季平与大家打招呼后坐到导演旁边,回头示意年轻人坐在外围的桌子前。
副美术看向美术指导身后的年轻人,“这位是?”
季平浅笑道:“我的学生,叫刘佳伟,央美研二,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研二学生,我安排他当美术指导助理,来给咱打打下手。”
当然,普通学生并不值得让他带进这么大的剧组。
与其带学生,不如带用得惯的助手。
之所以带刘佳伟,是因为这还是他好友的孩子,算是他看着长大的侄子。
副美术是个老好人,闻言客套赞叹:“央美研究生啊,基本功肯定扎实,正好下周还要画一批场景草图,你可以多参与。”
刘佳伟起身微微躬身,“谢谢秦老师,您过奖了。”
季平看了眼手表,回头对刘佳伟说,“还没到时间,今天是美术组的会,可能有用上你的地方,你要不稍微介绍一下自己,也方便各位给你布置任务。”
“好的,”刘佳伟站起身,微微鞠躬,“各位老师好,非常荣幸能与各位在一个剧组。我在校期间做过一些场景设计与道具复原,手绘和建模都还行。各位如果需要跑现场、画草图或整理资料之类的,随时吩咐我。我一定全力配合,把细节落实到位。”
总导演孙弘靠着椅背,看了眼刘佳伟,目光又落回主会议桌的众人身上,“名字有点耳熟啊,是吧?”
“确实。”副美术想了几秒钟,眼睛一亮,“我想起来了,去年首都国际大学生电影节,是不是在获奖名单里?”
刘佳伟谦虚笑笑,“对,当时多亏评委老师们的肯定,拿了最佳美术概念设计奖。”
副美术赞赏点头,“那个《废墟》?”
“是的,当时很幸运能得到评委认可,没想到您还有印象。”
其他人见状,纷纷客套地对季平夸赞。
“哎呀,你这学生厉害啊。”
“我看过那个片子,你别说,那还真有你的风格。”
“不错不错。”
“桃李满天下啊。”
……
孙弘也赞叹笑笑,抿了口咖啡,瞥向季平。
只见季平嘴角微微上扬,眼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名师出高徒啊”“老秦,你也没少带学生”之类热烈的夸赞与客套话不绝于耳,孙弘坐在这热闹的氛围里,脸上挂着笑意,心里却生出一丝萧瑟。
怎么说呢,像是没孩子的人,混进了一个聊孩子的圈子里。有点难过。
虽然他受人委托,也在剧组勉强指点过几个人,但绝对称不上师生关系。
唯一一个勉强算学生的,也就是陈放了吧。
孙弘翻开资料,目光落在文字上,掩饰心里的一丝失落,又抿了一口咖啡。
罢了,也不能过度期待小陈在导演领域有啥大成就。
小陈虽然天赋确实很高,但一天到晚在在各领域乱窜,他说不定又写小说写上头了,说不定又谈恋爱谈迷糊了。
罢了,不期待,就不会气到自己。
刚想到这,旁边就传来副美术的声音,“诶,孙导,陈放也算是你的学生吧?”
“不是,我就随口指点两句而已。”
他倒不是嫌小陈丢人。毕竟谁都知道,陈放横跨多个领域,能在导演方面取得一点成就,就已经很厉害了。
只不过,他怕有后台的人以“你这不是收学生嘛”为由,丢给他一个蠢货要他养着。那可真是倒霉了。
哎,不过也不知道小陈在干嘛?有在努力学习导演知识吗?
孙弘转着笔,脑海里浮现出陈放坐在一大堆导演专业教材前埋头苦学的画面。
天赋都是其次,想必这孩子花了大量精力啃经典教材与权威着作吧。
……
“哈哈,好歹毒的想法!”
同一片天空下,陈放正半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手指转笔。正在为机器人广告头脑风暴,想出一个个抽象的点子。
比如,乐维小机器人走在外滩,被东方明珠防御塔识别,开始一场大战。……
《活着》项目中心的会议室里。
孙弘摇摇头。
不对,那孩子大概在兢兢业业的写歌吧。
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他的下一部导演作品啊。
……
两天后。
八月三号一大早。
陈放坐车来到欢聚影业总部。
刚走出电梯,就遇到抱着叠资料经过的孙弘。
“来的挺早啊,”孙弘浅笑道,“主创团队其他人应该还没到会议室,我带你去各组办公室那边见他们吧。你跟他们还是第一次线下见面吧?”
“对,谢谢孙导。”陈放跟上去。
他跟这些人在线上会议见过,当时是为了给剧本定稿,并简单地商量了重要的符号化设计。比如皮影戏这一贯穿全片的视觉隐喻元素。总而言之,都是涉及全局的工作。
今天是第一次线下见面。
接下来就要开始详细地拆解剧本,设计更加细节的视觉隐喻、制作分镜头了。
过一会就要举行第一次剧本拆解会议。
陈放跟着孙弘走进项目中心。
开放式办公区域里,五个年龄在50岁左右的三男两女,站在一起聊着什么。
陈放很快认出,这几位都是剧组的核心成员——副导演、美术指导、摄影指导、外联制片,还有个不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