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算李云溪没想到出口,杨家父子也不会忘记,这不是没精铁了嘛,暂用青砖堵上了出口。

这个理由,萧家爷孙接受了。

“后面两段城墙,打算什么时候修?”

李云溪沉吟片刻:“若我一个人打铁,大概年后,若我哥一起的话,年前能做出两千来根,左右石板、水泥也备齐了,杨老,先把东西南北几条主路修了。”

“嗯,这样也行,李姑娘,你每弄出五百根,先运进城,我先修着,争取年前我们修好城墙,不然等到明年雨季,淹了城墙地基,可就麻烦!”

“行!”

“走吧,我带你上来!”

听到这话,杨老忙摇头,对萧老太傅说:“让门口侍卫把梯子送进来,我这把老骨头,经不起在空中飘呀飘。”

“哈哈...”

几人一出来,就收到武安侯幽怨的目光,那眼神,好似他们干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

“云--溪--你就可怜可怜福安县的人吧。”

李云溪深吸了一口气,对另外几人说:“你们先去忙吧。”

萧老太傅蠕动着唇,最后什么都没说,径直离开,他老了,他除了动动嘴,还能干什么?

什么都不能做...

“侯爷,你到底要干什么?

“我想请你去福安县瞧瞧,帮我出出主意,顺带说说如何管。”

李云溪听了,无语至极:“他们现在什么情况?”

“死气沉沉的,目光呆滞,让他们干点活,死活不干,无论怎么打,都没用,除非见到粮食,他们才有所反应。”

李云溪沉默片刻,“让傅先生给你弄点冬日能生长的菜、果树、竹笋,对了,多弄点韭菜过去,让他们种。”

武安侯困惑:“他们要是不种怎么办?”

李云溪抬眸看着他,嗤笑一声:“侯爷,你去了趟福安县,竟长出菩萨心肠了?”

武安侯别扭的别过头,“福安县现在归我,他们算是我的子民,若他们不干活,我怎么养兵?我还打什么打,还是大侄女这里安逸,要什么有什么...那你何时跟我去?

马上入冬,山中积雪,路不好走。”

“侯爷,你要再不走,我就送你走!”

甩下这话,李云溪转身离开,她还有一堆事要做,没空搭理他,县衙今年的税粮没收上来,堆粮的几个民宅也要检查,还有精铁...事都推到明年了。

“别跟来,去找傅先生!”

“等等...大侄女,他们会种吗?”

“一定会!”

他们种下的不是菜,而是生机、是希望。

若种下去,就能生长...

前提是种...

武安侯想了半晌,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只好找上傅先生,让他提供蔬菜、种子。

傅先生倒没推脱,当天就弄来十车连根带土的韭菜,“侯爷,你先拿回去试试,若有用,给我传信,我再弄点毛栗和冬笋。”

一听到毛栗,武安侯脸色一沉:“北城外荒山上的毛栗是你们种的?”

“嗯,足足五年,它们才结果,侯爷你要么?士兵巡逻弄了两车回来,我给你弄几筐。”

武安侯板着脸:“几筐哪够,我亲自去摘!”

看侯爷语气不好,傅先生说:“侯爷,禹都县有多少颗毛栗树,县衙有登记,各个村长也记了数,要是谁敢破坏,就押去采石场,打三个月的石头。”

武安侯一愣:“那丫头定的规矩?”

傅先生点头。

“她一天没事干?定下这么个规矩?除了树,你们是不是还数了竹子的数量?”

“那倒没有,竹子是草,天天砍一根,都砍不绝,只是量了方寸。”

武安侯呵呵笑了两声,“你们真是闲的很...”

若李云溪在场,一定要反驳,她忙的很,拽着李云泽足足交代了两刻钟,才踏上禹都县自制带棚的船,去了官窑。

李云溪一走,李云泽也开始他每日必修课,带着人巡逻各个仓库。

“李少爷,七个大门的头发还在,没人进来。”

李云泽摁了一声,跃上屋顶,瓦片上肉眼可见的两个脚印,嗯,是他的,没人上来,于是,他又走向另一个仓库。

直至东大街,被萧扶云拦下:“云泽,仓库看完了?”

黄秋辰抱拳行礼:“萧公子,正要去县衙仓库。”

“噢,云泽,等你巡逻完,来这里帮帮他们抬石头,你瞧他们,就这么一块石头,也要四个人抬。”

李云泽瞥了一眼,淡淡吐出两字:“没用!”

“噗~”

“对对对!是我们没用...李少爷,你来帮我们抬一下,这样就能早点把路修好!”

李云泽:“我仓库、看粮!”

“那你先去,一会再来?”

李云泽点头离开。

为了留住李云泽,萧扶云把喜子叔召来,现场做吃食,别说李云泽经不起诱惑,其他人更是不停吞咽。

这也太香了吧!

干活都利索了几分。

小兵在前头挖路、村民负责铺碎石、沙砾,李云泽负责搬石头,城中的人负责填缝、修建台阶,萧家爷孙则负责陪聊,跟每一个人聊天,尤其是前来服役的村民。

不到十天,东大街修好了。

而李云溪也随着两船精铁进了城,费了老大的劲,才说服李云泽去官窑帮忙。

有了他的帮忙,四个窑洞烧铁,两人锤炼,凌七几人打杂,效率提升了不少。

腊月二十那一日,窑洞彻底没铁了,城墙也接近尾声,城内四条主干路也铺上了青砖,街道两旁抹了水泥。

一行人冒着小雨回了城。

看着焕然一新的禹都县、来往背着背篓、挑着担叫卖的人,李云溪油然生出一股满足感。

“哥,巡完粮仓,早点回家。”

“知道!”

“凌七,你们去交精铁,我先回家。”她要回家先洗漱一番,怪不得一个个不爱待在窑洞,李云溪也不想再去那鬼地方,闷热、以及一股无法言语的酸臭味。

哪怕李云溪让他们日日打扫,天天洗,也抹不去那个味。

回了绣楼,烧了锅水,泡在桶中,这才仔细听起宅中动静,灶屋有三人,听着脚步,是张婶、田氏母女。

嗯...再有就是门房贺阳挥拳的声音。

没了。

爹娘不在家?

等李云溪擦干头发,换上新衣,准备找人,陈氏几人回来了。

“娘,你们去哪了?”

陈氏坐下喝了口茶,歇了口气,才说:“这不是临近年关,禹秀阁人手不足,我在铺里帮忙,听说你回来了,这才赶回来。”

李云溪帮她倒了杯茶:“有这么忙??”

“可不!云溪你上次说的羊皮背心,我按你说的做了一百件,交给张大柱,隔天就有士兵自掏腰包来买。

他们这一弄,城里、镇上的掌柜纷纷跑来订货,织坊现在专做这个,武安侯见了,也从赤州送来两千张皮子,让我做成夹袄背心,她们天天点灯做呢,哪忙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