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五日后。

西城区张家寨往南三里,这里是原第五纺织厂的旧址。

原本有些破败的厂房,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被张家寨的人清理得非常干净,叶潇男此刻正在纺织厂门口等待着,等待雷大华他们将设备送过来。

说来也可惜,他们身后的纺织厂规模不算小,占地差不多有50多亩,里面的很多设备其实都还算新。

之所以这个厂干不下去,主要有很多方面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失衡。

“大跳进”时期,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从1957年的55%下降到1960年的33.4%。

轻工业的设备、人员被重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抽调,导致纺织厂的生产能力受到影响。

同时,工业与交通运输比例失调,运输力量无法保障工业生产,纺织厂的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生产要素大量浪费。

二是原料供应严重不足。

1959年到1961年,全国年平均粮食产量比1957年减产21.2%,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棉花等纺织原料的产量也因农业生产的困境而减少,使得纺织厂缺乏足够的原料进行生产。

三是“大跳进”中基础设施投资过大。

“大跳进”中基建规模急剧增长,1958年至1960年基建投资共达1112亿元,施工项目1960年达1815项。

工厂企业增加太多,职工人数三年内增加3000多万人,城镇人口也大幅增加,这导致资源分配紧张,纺织厂在资金、能源等方面的获取受到限制,影响正常生产。

再加上眼下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对纺织品的需求减少。

种种原因导致华夏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很多轻工业厂子濒临倒闭、破产,红星第五纺织厂便是其中之一。

之前这个厂子临近张家寨,很多张家寨的人都靠着这个厂子谋求生存发展,也由于厂子倒闭,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不过今天就不一样了,叶潇男来了。

叶潇男等人在厂房外没等一会儿,迎面远处几辆cA10卡车驶了过来,最前面副驾坐着的就是雷大华。

卡车停在纺织厂门口,雷大华跳下车来到叶潇男面前,郑重开口:“叶工,你要的设备全部弄齐了,一件也不少。”

叶潇男点点头:“做得不错,把东西都送到里面去吧。”

随后一群人开始把卡车开到纺织厂里面,不对,现在也不能叫纺织厂了,原来纺织厂门口的门头现在被改成了“红叶第一搪瓷厂”。

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所有的设备全部整整齐齐地出现在厂房里。

一切已经就绪,包括搪瓷厂的工人也全部到位。

眼下陶瓷厂的工人并不是很多,一共只有100人,为首的正是赵小龙,身为红叶第一搪瓷厂的厂长,赵小龙自然是要出席的。

除了他之外,李小朝也在,张小汉和陈小虎今天没有来,而是在四合院里。

经过之前冉秋叶和娄晓娥的前车之鉴,哪怕现在风平浪静,四合院里面依旧雷打不动地留下两个人保护她们这些女人,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闪电貂”,所以叶潇男对自己“后宫”方面还是非常放心的。

看着设备已经到位,叶潇男冲着赵小龙微微点头,赵小龙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随后直接招呼众人全部往厂子里边进去。

今天,他们要开始第一波搪瓷杯的制作。

厂房里面,100名工人整齐地站在新安装的设备面前,眼中闪烁着期待和紧张。

赵小龙见到这一幕深吸一口气,说实话,他也有些紧张,作为新厂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今天的重要性。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开工,更是他们这群人人生新篇章的开始。

尤其是人群中,还有很多从部队转业过来的人,这些人有他熟悉的,也有他不熟悉的,但经过这半个多月,大家早已熟络起来。

陶瓷厂未来将如何发展,今天是个重要起点。

赵小龙在人群前深吸一口气,大声道:“同志们,今天是我们红叶第一搪瓷厂首次生产!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没底,不过我相信,大家肯定能完成这次首次生产!”

人群中,有人点头,有人皱眉,有人面露局促。

叶潇男在人群后方站着,目光沉稳地看着这一切,这是属于赵小龙和李小朝的“战场”,他不会过多参与。

搪瓷厂,是叶潇男打算不过多干涉的产业,不然以后这些人依旧会以他马首是瞻,赵小龙和李小朝的威望就会降低,所以,叶潇男这一次只作为旁观者。

赵小龙走向第一台机器,大声道:“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产流程和我们的设备。这是红星轧钢厂刚刚运来的冲压机,专门用来压制杯体的毛坯。”

冲压机个头不小,呈深绿色,上面的油漆有些地方甚至还没干透,显然是新出厂的。

赵小龙拍了拍机器,发出沉闷的声响,随即开口道:“冲压工序分三步:上料、压制、脱模。雷师傅、张亮——”

赵小龙喊了两个名字,雷师傅便是雷大华,张亮则是个30多岁的汉子。

“张亮,你在部队里也是老钳工了,但这台冲压机是新机器,你可能不熟悉。雷师傅,等下麻烦你在旁边指导一下张亮,让他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并独立操作这台冲压机。”

张亮重重点头,雷大华也轻轻点头,来之前,叶潇男就交代过,这段时间让他们几人先教陶瓷厂的人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对此他们没有任何二话。

“接下来是修边工序。”赵小龙走向另一台设备,开口道,“冲压出来的毛坯会有毛边,需要用这台机器修整。谷雨,你手巧,这个工序交给你。”

一个同样30多岁、身形消瘦的男人走了出来,虽然叫谷雨,却是个实打实的退伍兵。“魏师傅,等下就麻烦你指导了。”魏二磊点点头,第二道工序由他负责指导和传授。

“第三道是喷砂程序。”赵小龙指向角落一台大铁箱设备道,“毛坯表面必须粗糙化才能让釉料附着牢固,这台喷砂机压力很大,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护面罩。”

赵小龙接连点了好几个人的名字,人群中立刻凑出几个人,有部队转业的,有张家寨原纺织厂的,还有其他地方新招的工人。

别的不说,短短半个月,赵小龙已把手下100人完全认全了。

这段时间,四大护卫根据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性格,分工已做得非常细致,赵小龙只需当众安排即可。

几个年轻工人好奇地想凑近观察,却被赵小龙及时喝止:“别靠太近!里面的铁砂能打穿皮肉,别等搪瓷还没生产出来,先把你们送进医院了!”

几个工人吓得连忙退后几步,赵小龙又补了一句:“也不用太紧张,只要工作时带好防护,就没问题。”

赵小龙深吸一口气,看向众人道:“最后是搪瓷烧制。”随后他将大家带到厂房尽头,这是半个月来大家挖出来的搪瓷窑炉。

“这是我们生产线的核心,搪瓷窑炉里面的温度最高能达到900度,上釉的毛坯在这里烧成成品。”窑炉散发着余热,即使尚未点火,也让人感到一阵热浪扑面而来。

工人们神情激动,不少人跃跃欲试,赵小龙再次抬手吸引大家注意,开口道:“我最后再补充:我们第一批生产的是搪瓷杯,图案设计是蓝底红花,要体现出我们红叶品牌的特色!质量必须过硬,不能有一个次品出厂!都明白了吗?”

所有工人肃然起敬,纷纷点头,端正了态度。

“现在开始生产!”随着赵小龙一声令下,工人们迅速各就各位。

叶潇男见状暗暗点头,赵小龙的表现还算不错,既能让工人意识到工作中的危险性,又能调动积极性,从这一点看,他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领导。

随着第一道工序开始,雷大华和张亮将薄铁皮送入冲压机的进料口,铁皮厚度均匀,是专门为搪瓷制品定制的低碳钢。

“注意我手的位置!”雷大华大喊,“我数到三就启动!1、2、3!”

冲压机发出“轰隆隆”的声响,上模以千钧之力砸向下模,一瞬间,一个杯体毛坯被压了出来。

工人们瞪大眼睛、屏住呼吸,看着第一个毛坯从出料口滑出。

雷大华快步上前,戴上隔热手套,拿起还带余温的毛坯杯,仔细检查杯体的弧度、厚度和边缘:“不错,尺寸完全符合要求,可以继续生产!”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冲压机随后有节奏地运转起来,一个个杯体毛坯如流水线般产出,年轻工人们忙着将毛坯收集到木箱中,准备下一道工序。

魏二磊和谷雨早已在修边机旁等候多时。当第一批毛坯送来时,魏二磊立刻拿起一个放在旋转工作台上,转头对谷雨道:“看好了!”

随后又对周边工人开口:“毛边主要出现在杯口和底部缝接处,我们要用砂轮轻轻打磨,不能用力过猛,否则会变形!”

他启动机器,砂轮高速旋转,魏二磊的手却稳如磐石,将杯口边缘缓缓靠近砂轮,金属与磨料摩擦迸发出细小的火花,毛边被一点点磨平。

“你来试试。”魏二磊将一个毛坯杯递给谷雨,谷雨接过,按照步骤操作,他的手同样很稳,没一会儿,一个打磨好的杯子出现在他手中。

这一步不算困难,几番操作下来,一排杯子整整齐齐地放在特制架子上,等待喷砂处理。

喷砂工序是比较简单,但危险系数较高的环节,负责这道工序的是副厂长李小朝。

他先检查防护面罩和帆布手套,确认无误后打开喷砂机舱门,将5个打磨好的杯子放进喷砂仓内。

“一次最多放5个,太多会影响喷砂效果。”李小超牢记着叶潇男的叮嘱,将杯体固定在内置旋转架上,关闭舱门,启动机器。

高压空气裹挟着细小的铁砂,以极快的速度喷射在金属表面,即使隔着厚厚的钢板,外面的人也能听到“沙沙”的撞击声,如同无数细小的昆虫在啃食树叶。

这一步虽危险,但只要按正规程序操作且机器运转平稳,其实比其他工序更简单。

随着机器停止,第一批喷砂处理后的杯体出炉时,工人们不约而同鼓起掌,眼前的杯体表面布满均匀的细小凹坑,摸上去如沙子般粗糙,这正是釉料能够牢固附着的关键。

“成了!”李小朝眼中闪过激动。

接下来一步,是最考验技术的搪瓷烧制,这一步由叶潇男亲自上阵。

毕竟是细活儿,让没接触过的人来做不放心,而且这是陶瓷厂第一次正式“首战”,必须漂亮。

叶潇男用亲自调配的釉料,将白色基础釉与蓝色、红色色釉按比例混合,搅拌成浓浆状液体。

“用料太稀会流淌不均匀,太稠又会挂釉不均。”叶潇男一边搅拌一边解释,同时言传身教,对周边几个仔细观察的女工人道:“要像蜂蜜一样的粘度才刚刚好。”

叶潇男开始用特制长柄刷将釉料均匀涂抹在金属表面,做到一半时突然停下,指着杯子道:“看到这个边缘了吗?如果釉料有堆积,烧出来就会有疙瘩,必须重新刷一遍!”

叶潇男亲自示范,“刷子始终要与杯子保持45度,从底向上均匀涂抹,边缘要‘扫’过,不能停留。这一步需要多次练习,熟能生巧。

一开始或许生疏,但如果出现问题,千万不要把杯子放入窑炉烧制,一定要重新刷釉!慢一些不要紧,慢工出细活,明白了吗?”周边负责刷釉的女工连连点头。

叶潇男将刷好釉的搪瓷杯交到赵小龙手里,这最后一步的烧制,将由厂长赵小龙亲自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