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子,再见了,你们等着我,我放了暑假还会回来喂你们的!”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准备离开时,常书怡站在了装着鸭子的泡沫箱跟前,对着它们做了告别。
说完,她就转身向着常顺开回来的Jeep车走去。
就在不久前,宋芫已经催促她几次了。
“奶奶!爸!妈!我们走了,你们好好照顾自己!”
常书怡坐进车里后,宋芫对着车外送行的常邱氏、常建忠、孙春荣说道。
“太婆、爷爷奶奶再见!”
常书博、常书怡跟着说道。
“乖孙再见!”
常邱氏道。
“再见!你们在外面也都照顾好自己,暑假让书鸣也回来玩!”
母亲孙春荣道。
“阿顺!路上车开慢点,注意安全!”
父亲提醒道。
“爸,我会的!”
常顺说着启动了车辆,开着车向前驶去。
看了一眼后视镜,父母他们跟着车往前走着,有些依依不舍。
不过人生就是这样,聚聚散散,悲欢离合。
常顺现在是开车把他们送往高铁站。
宋芫带着两个孩子去沪市丈人丈母娘家待一天,明天她们母女再坐高铁回京城。
而他把他们送走后,还要返回找人修路。
“爸爸,等我暑假回来,小鸭子是不是就长大了?”
路上,常书怡还在想着鸭子的事情。
“肯定会长大了,现在距离暑假有三个月。”
常顺透过后视镜看了她一眼,肯定道。
“要是长大了,那就不好玩了,你到时能不能再帮我买几只小鸭子,我暑假回来会多玩几天的!”
常书怡又期待的看着他。
“你就知道玩,不好好学习吗?”
常书博批评道。
“我成绩很好啊!不信你问妈妈!”
她说着拉了拉宋芫的胳膊。
“成绩好也不能骄傲,不过你完成了学习任务,每天可以抽点时间玩一会儿。”
宋芫道。
“我知道的!爸爸!你到时候再帮我买几只好吗?”
常书怡把话题又拉了回来。
“你要是暑假成绩考的好,我答应你!”
常顺鼓励道。
“嗯!我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
爸爸,你说等暑假回来,鸭子长大了,它们会不会下蛋?”
似乎想到了啥,她又问道。
“没那么快,下蛋要到十一国庆节左右。”
对于鸡鸭长到多大下蛋的事,常顺还是清楚的。
雌性通常都需要长半年左右的时间才会产卵。
当然,这里说的是正常情况下,如果是养殖场,投喂激素、饲料的前提下,它们三个月就能长成熟,也可以下蛋。
“十一吗?那我十一回来就能吃到这些鸭子下的蛋了。”
………………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看着远近盛开的各种花卉、树木长出来的嫩芽,人的心情也变得很美好。
不少退休的人、不缺钱的人,也是趁着这个时节去户外游玩。
常顺老家这一片地方,相对于这个城市的其它镇子,穷是穷了点,但环境却又是其它很多镇子比不了的。
从某些方面来说,工业发展、现代化的建设很重要,同时,好的环境也很重要。
“爸爸!你看前面河道边,那里有人在往水里扔鱼,他们是在放生吧!”
常书怡说的地方,他自然看见了。
每年的清明,也是放生的大好时节。
对于放生,多年前他已经明悟,放生不如投喂,不如顺其自然。
随缘为善他觉得比刻意去追求做这样的“善事”更好。
“应该是放生!”
对于放生这事,常顺跟几个孩子都说起过,要正确的看待这件事。
当然,他们也放生过,仅仅只是为了体验,比如说某次在他们生日那天,会买菜场被别人抓到的野生鱼类放生。
要么不放生,要么放生了就能够让其存活。
这个就需要多一些考虑。
一方面要考虑内在原因,另一方面要考虑外部环境。
内在环境必须是野生的,那样生存能力强,外在原因要投放到大的河流里面,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如果放生到小堰塘那样的地方,人家把水抽干抓鱼,或者哪怕不抽干用网就能捕捞,那样的放生没有多大意义。
“书怡,要不我打你奶奶电话,把小鸭子放生两只怎样?”
宋芫跟她开起了玩笑。
“不要!鸭子那么小,放生了它们也没有家,没有爸爸妈妈,说不定就饿死了或者被其它的动物吃掉了!”
“你倒是不傻!还能想到这些!”
宋芫笑道。
“爸爸以前不是跟我们说过放生的事情了吗,我们在手机视频上也看到过呢?不能随便放生,会破坏生态平衡。并且有些动物放生,还是犯法的!”
常书博跟着说道。
“所以我们要客观、正确的对待一些事情!”
………………
到了高铁站,常顺一直把他们送到了进站口,看着三人消失在视线里,他才开车返回。
科技年代真是方便,有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车票都是提前预定好了的,当然,哪怕不用提前订,这年头往返的火车多,也能实时购买。
再次回到老家,已经中午了。
午饭之后,他跟父亲一起去了镇上,找了一处专门承接乡村小型建筑施工的工程队,把修路的事情跟他们说了。
其实像以前帮他们盖房子的胡老板那样的乡村建筑队就能胜任这种工作。
不过胡老板已经老了,古稀之年,几年前就已经“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他们那一代的人,那个队伍已解散。
找了负责人,他们又一起回到了老家这边,去山林间看了现场。
最后根据客观条件,商谈了修路的具体细节以及费用。
等忙完,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这次常顺是把所有业务都承包给对方的,他只负责根据工程进度付款、最后验收就行。
常顺在老家又待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等修路的材料运送过来,那边正式开工后他才离开。
期间带着父母去了一趟外公外婆家,买了一些礼品看望了两位老人。
外公外婆的身体都还不错。
当听到他们说要修路,有点意外,不过也支持。
外公想去看看,常顺开着车带他跑了一趟。
他还去爷爷的坟前上了香,跟他说了一些话,虽然天人相隔,这些话也只是单方面的。
但到了外公这个年龄,对待生死,已经能够看开、看破、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