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这么多的稻子,她哪里有心思歇息啊。

司九月只想一鼓作气收割完谷子。

因为“麦熟一时不等人,耽误收割急死人”,她生怕一场雨下来会有连绵不绝的雨,这样会影响晒谷子,所以哪怕她今天再怎么累也都能坚持住。

况且还有灵泉水的加持。

到了晌午时分,伙头军送了野菜饼子放在纱布里面用箩筐装着过来。

水缸里面的水空了,大家便直接从旁边的小溪里挑水,倒入水缸,喝起来也是畅快淋漓。

王兵赶忙用树叶包起两张饼子,略带腼腆地放在司九月面前,说道:

“大小姐您尝尝,瞧瞧我们的手艺有没有进步。”

“好,我尝尝。”司九月应道,随即拿起菜饼子咬了一口。

她不禁点头称赞,接着又咬了一大口。

这饼子用的是新磨的面粉,搭配上新鲜的野菜,伙夫还往里放了不少雪糖,吃起来既有甜甜的滋味,又透着野菜的清香。

饼子的外皮一圈金黄酥脆,司九月只觉得这味道比披萨还要美味,她忍不住赞叹道:

“不错,不错,最近他们做饭的手艺可是提升了不少啊。”

“那也是因为有五小姐您提供的食谱,才能做出这样的美味呀。”

王兵说道。

“告诉他们别骄傲,要继续保持啊!”

司九月叮嘱道。

“是,五小姐。”

王兵点头应道。

吃过晌午饭,众人纷纷挽起裤脚,挥起镰刀,弯下身子,开始你追我赶地劳作起来。

唰唰唰的割稻声此起彼伏,一行行的稻子整齐地躺倒在稻田里。

司九月头戴草帽,双腿微弓,身子深深弯下。

她伸出左手,稳稳捏住稻秆离地约莫一巴掌高的地方,右手则将镰刀探至稻秆底端。

紧接着。

她手腕轻轻用力,镰刀顺势一拉,一束沉甸甸、饱含着成熟气息的稻子便稳稳捧在了手中。

时至中午,骄阳高悬,炽热如火。

稻田里的水仿佛被煮沸一般,变得滚烫。

人蹲在那密不透风的稻田之中,恰似置身于热气腾腾的蒸笼里,闷热之感扑面而来,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仅仅过了几分钟,身上的汗水便如决堤之水,源源不断地流淌。

这时。

烈日的温度实在太高,流淌出的汗水,在骄阳的炙烤下,很快就在后背的衣服上蒸发,只留下一层白霜,像是给衣服绣上了一层奇特的花纹。

没过多久,高宠带着人把打谷桶抬到了田埂上。

力气大的士兵们双手各握住一小把稻穗,高高举起,然后迅速且有节奏地往谷桶里摔打。

一颗颗饱满的谷子便如欢快的精灵般,在谷桶里跳跃。

司九月带着侄子侄女们也一起围在打谷桶旁边,再把身后堆着的稻子一把一把的往谷桶边上使劲的摔。

摔打个七八次后金黄色的谷粒已基本脱落在大桶中。

原来沉甸甸的一大把水稻,只余下一把轻飘飘的稻草了。

脱完稻谷的稻草被人们扎成一个个草垛,立在田埂上,等着晒干以后扎成草树。

又过了一会儿。

身强力壮的将士们将谷桶里的稻子盛出,装进箩筐,而后挑起担子,朝着晒谷场走去。

谷风车已经就位了。

等着将士们把谷子挑过来,张氏和刘氏、王氏等以及赵明花等老人就用撮箕把谷子舀到谷风车的大车斗里面。

出料口的地方已经摆放好了整齐的箩筐。

等着调好档位就可以手动摇杆。

刘氏站在谷风车旁边不停的用手摇着摇杆。

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

干瘪的谷壳就被谷风机吹了出来。

掉落一地。

不过意一息的时间。

上百斤的谷子就被分离出来。

等着箩筐快满的时候张氏赶紧换下一个箩筐。

其他人则是负责把分离好的谷子全部收到司家学堂里面。

等着明天晒谷子 。

因为夏天的夜晚露水还是挺重的。

就怕把早上起来给打湿了。

很快天就黑了。

司老夫人当即给学堂点了十盏油灯。

大家伙都挑担子的挑担子,下料的下料,一边还得收拾被谷风机吹好的谷子。

就这样忙活到了大半夜。

大家才带着疲惫的身子各自挥舞。

第二天一大早。

村里人带着司家军的将士们又一起吹谷子,打谷子,晒谷子,每个人每天都忙得一身汗。

晒谷子

司九月每次看见晒谷子的耙子总会想起网上那张打高尔夫的梗。

每想起一次她都觉得好搞笑。

旁人在问她笑什么。

她只笑着说今年丰收了心里高兴。

其他人听着说完也都会跟着笑笑。

三天后谷子晒好了。

就等着用土垄把米给磨出来。

其实土垄磨出来的米是淡黄色的,算是糙米,穷苦人家是吃不起精细米的,大部分的买的糙米做成米糠团子,这种东西吃起来很拉嗓子。

难吃。

司九月只想得到最好的米。

于是她和老爹商量一番后带着大家一起先用土垄磨出糙米,再用古风扇吹一次,就可以把部分谷子壳吹走,这时就可以进行到最后一步。

舂米。

糙米放入石臼的孔中,用木杵捣米,利用木杵和石臼之间力的作用来去除这一层外皮,司九月便得到前世大家熟悉的大米。

舂米

但是这样效率很低。

陈庆之提出不如多做几个土垄,多磨几次,自然就能磨好米好,这样比磨一次后再舂米人力会花费得少些。

司九月想着觉得也是个道理。

于是她便让将士们做了二十个土垄。

做好后大家一起用土垄先给稻谷去壳,再用簸箕筛几次,继续把谷子翻入土垄中,再次去壳,如此反复几次,直到把稻谷全部搓成大米。

土垄搓好的米还是不能直接吃。

这时再用谷风车把大米和稻壳分开。

司九月看着自己做好的谷风车和其他将士做好的谷风车排上了大用场,她不得不赞叹古时候发明谷风车的人真是天才。

古风车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靠转动风车内的扇叶,产生恒定风力,把轻巧的稻谷壳从出风口吹出。

然后重一些的大米则是落入出米槽。

这样就成功的把大米和米糠分开。

米糠又可以用来喂猪,喂鸡鸭,一点儿也不浪费。

最后一称。

基本上每亩地收获了一千六百斤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