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本期的金榜不再对人物进行盘点,而是要聚焦一个从古至今都令人深恶痛绝的群体——人贩子。这个群体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他们的行径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不同朝代对于人贩子的处罚方式虽然各有差异,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处罚都极其严厉。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人贩子这种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在盘点完亚述王国之后,金榜在七日之后如约放出。然而,这次的盘点开幕却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人猝不及防。

当“人贩子”这三个字出现在金榜上时,一位母亲如遭雷击般痛哭流涕。她的孩子被人贩子拐卖,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这位母亲的心都碎了,她不知道自己可怜的孩子正在哪里受苦受难。

萧幼林站在光幕前,默默地感受着所有悲伤父母的情绪。

她的神情中透露出丝丝悲伤,仿佛能听到无数妇女和幼儿的哭声在耳边回荡。这种悲伤如此之深,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内心。

“罪恶不止,人心难测”,这句话在萧幼林的心头回荡着,她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但心中的波澜却并未完全平息。

她的目光缓缓历朝历代的官员们,此刻的他们都显得有些坐立难安。他们或交头接耳,或低头沉思,似乎都在为某种事情而焦虑。

萧幼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冷冷的笑容。这笑容中既包含着对这些官员们的嘲讽,也透露出她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她心里很清楚,罪恶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人类的欲望滋养下茁壮成长。这些官员们,或许都有着各自的私欲和野心,而这些正是罪恶滋生的温床。

萧幼林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停留片刻,仿佛能透过他们的外表看到内心深处的黑暗。

她不禁感叹,人心真是如此难以捉摸,即使是这些身居高位的官员们,也无法逃脱欲望的束缚。

——————————————分割线

【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法律制度和社会背景,因此针对人贩子的处罚也不尽相同。

秦朝以严刑峻法着称,其《秦律》对人口拐卖相关行为的处罚尤为严厉。如果有人将他人拐为奴隶,人贩子不仅会受到黥(在脸上刺字)、劓(割鼻)等肉刑,情节严重者甚至会被处以死刑。

此外,秦朝还实行连坐制度,即如果有人知道拐卖行为却不举报,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汉朝时期,《九章律》将拐卖人口列为严重犯罪,等同于“盗贼”。人贩子可能会被判处磔刑(分裂肢体)或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并暴尸街头)。

例如,西汉时期对拐卖人口这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打击力度极大,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全。

唐朝则有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典——《唐律疏议》。这部法典是唐朝立法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它对各种犯罪行为都有着详尽的规定以及相应的惩处标准,而其中对于人贩子的惩处更是相当严厉。

首先,对于拐卖良人(自由民)为奴婢的行为,法律规定处以绞刑。这意味着一旦被判定犯有此罪,罪犯将面临极其严厉的刑罚,生命将会被剥夺。

其次,拐卖他人子女的,会被判处流刑三千里。这种刑罚虽然不像绞刑那样直接剥夺生命,但也会让罪犯远离家乡,承受长途跋涉和艰苦环境的折磨。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在拐卖过程中对被拐卖人有伤害行为,那么将会按照故意杀人、伤人罪来论处。

例如,如果人贩子在拐卖途中杀害了被拐卖者,那么他将会被以杀人罪判处斩刑。这种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于人贩子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无论其造成的伤害程度如何,都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在宋朝,《宋刑统》基本沿袭了唐律,但也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些补充和调整。

在处罚原则上,与唐朝类似,首犯通常会被处以死刑,而从犯则会根据情节的轻重,分别处以流刑或徒刑。

此外,宋朝还特别注重对被拐卖人口的解救和安置工作。一旦发现有人被拐卖,官府会积极采取措施将其解救出来,并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

同时,为了鼓励民众揭发人贩子,对于揭发有功者,官府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民众参与打击人贩子的积极性。

元朝时期,《大元通制》作为主要法典,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公正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部法典在对人贩子的处罚方面表现得相当严厉。

一旦发现有人拐卖人口,犯罪者将会面临杖刑、流刑甚至死刑的惩罚。尤其当被拐卖的对象是蒙古人时,处罚会更为严厉,这充分体现了元朝法律的民族特色。

进入明朝后,《大明律》成为明朝的基本法典。该法典对拐卖人口的行为同样采取了强硬措施。

其中规定,对于人贩子中的为首者,将处以绞刑;而从犯则会被杖责一百,并流放三千里。

不仅如此,如果人贩子采用暴力手段进行拐卖人口,无论最终是否成功,首犯都将被判处斩刑。这种规定进一步强调了对拐卖人口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此外,明朝法律还加强了对窝藏、包庇人贩子行为的处罚力度。窝藏者同样会受到严厉的制裁,以确保整个社会对于此类犯罪行为的共同抵制和打击。

清朝的《大清律例》堪称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它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明朝的律法。这部法律对于人贩子的惩处极为严厉,毫不留情。

一般情况下,人贩子会被判处绞监候,这一刑罚相当于现代的死缓。然而,如果人贩子的罪行特别严重,那么他们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惩罚——立即执行死刑,以彰显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不仅如此,《大清律例》还对参与拐卖过程中的中介人、牙婆等相关人员进行了惩处。这些人在拐卖人口的犯罪活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也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此外,为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打击人贩子的行动,《大清律例》还规定对有功者给予奖励。】

金榜在盘点完历朝历代的律令之后,突然间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冷冰冰的,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寒意从脊梁骨上涌起。

“然而,在那看似繁华的宋朝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无数人都对其深恶痛绝且惧怕不已的团体——无忧洞。”金榜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压迫感。

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个无忧洞难道不是游戏里面虚构出来的吗?”金榜冷笑一声,回应道:

“并非如此,这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它就像一个毒瘤,滋生在繁华的宋朝社会之中,而其根源则是人性中那无尽的欲望。”

金榜继续说道:“关于无忧洞的记载,南宋时期的陆游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中有着明确的描述。

书中写道:‘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无忧洞的情景,那些亡命之徒藏匿其中,逍遥法外,甚至还有人将妇女藏匿其中,这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地狱!”

————————————分割线

宋朝

在那幽深的地下世界里,暗潮如汹涌的波涛一般涌动着。在无忧洞中,有一个人正用阴狠的目光凝视着金榜,仿佛那上面的字是他的死敌一般。

这金榜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实在是太碍眼了!而更让他愤怒的是,如今这金榜竟然开始影响到他们的生意了。

“去!”他恶狠狠地吼道,声音中充满了血腥和残忍,“把人市里面的人都给处理掉!一个不留!”

他的命令如同一道死亡的判决,让人不寒而栗。而他作为这群人的头领,语气中的阴狠和决绝更是让人胆寒。他绝不能给朝廷留下任何把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再次转头看向金榜时,他的眼中充满了怨毒和不甘,“上苍又如何?就算是上苍,也休想阻止我!任何拦路者,都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就在这时,萧幼林却敏锐地感觉到了一股无尽的恶意正朝她袭来。她心中一紧,立刻警觉起来,仔细地探查着周围的情况。

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她的美眸凝视着眼前的这群人,原本温柔的眉眼间,竟渐渐浮现出了一层冰冷的寒意。这些穷凶极恶之徒,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

萧幼林小手轻轻一挥,刹那间,金光乍现,如同烈日当空,耀眼夺目。这道金光如同一道无形的绳索,将这一群人紧紧地束缚住,让他们无法动弹分毫。

当她看到这些人脸上露出的惊恐之色时,心中的怒气稍稍平息了一些。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她要让这些人知道,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是多么的不可饶恕。

于是,她将所有的人际网络都扔给了那些能够做主的皇帝大臣们。她深知,只有这些位高权重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制裁这些恶徒。

然而,为了以防万一,她还特意补充道:“谁敢阻拦,就等着死后下无间地狱吧!”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让人不寒而栗。

为了让这些皇帝大臣们深刻地记住她的警告,萧幼林甚至直接拉着他们,一同体验了一番削弱版的无间地狱。在那无尽的黑暗和痛苦中,大臣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绝望。

当他们终于从那恐怖的地狱中解脱出来时,一个个都变得比谁都激进。他们对这些人贩子的恨意,已经达到了极点,恨不得立刻将他们千刀万剐,以泄心头之愤。

无忧洞据点

当无忧洞被捣毁的那一刻,那扇紧闭多年的大门终于被打开,黑暗瞬间被阳光驱散。长期被困在黑暗中的无辜人们,突然面对这温暖的阳光,不禁热泪盈眶。

赵匡胤身着龙袍,威严地站在洞口,他的目光扫过这些饱受摧残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酸楚。

那些被采生折割的妇女和幼儿,口不能言,只能用痛苦的表情和扭曲的身体来诉说他们所遭受的苦难。这些惨状让周围的官兵们都感到心如刀绞。

在人群中,有一个被做成美人瓮的女子,她的身体已经严重变形,但她的眼神却异常清明。

她凝视着赵匡胤,缓缓说道:“官家,我受苦多年,早已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请官家为我了结这无尽的痛苦吧。”

她的话语平静而坚定,眼中没有丝毫的阴霾,有的只是对死亡的渴求。

其他人也都默默地看着赵匡胤,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希望,用眼神传递着自己的意愿——结束这痛苦的生命。

赵匡胤凝视着这些可怜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痛。他缓缓地闭上双眼,仿佛这样就能逃避这残酷的现实。

然而,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必须面对这些人的请求。

他转过头,挥了挥手,示意禁军上前。禁军们迅速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为这些人了结了痛苦。

随着身体的倒下,许多透明的魂体从他们的身体中钻出,这些魂体在空中盘旋,然后齐齐地对着赵匡胤一拜,齐声说道:“多谢官家。”

这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久久不散。赵匡胤看着这些魂体,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虽然结束了他们的痛苦,但这并不能弥补他们所遭受的苦难。

然而,在这一刻,他也只能用这种方式,给他们最后的一丝慰藉。

然而,当赵匡胤转头看向被捆绑起来的无忧洞之人时,他的眼神突然变得异常冰冷,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一般。他用一种低沉而威严的声音说道:“拖下去,施行反坐之刑。”

赵匡胤的话音刚落,站在他身旁的侍卫们立刻如饿虎扑食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动作迅猛,如闪电般冲向那些被捆绑的无忧洞之人。

这些侍卫们个个身强力壮,孔武有力,他们毫不费力地一把揪住那些无忧洞之人的衣领,将他们从地上硬生生地拽了起来。

无忧洞众人的脸上瞬间被恐惧和绝望所笼罩,他们的身体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寒意所笼罩。

有些人的双腿发软,直接瘫倒在地,无法站立,但侍卫们却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拖着向前走,在地上留下了一道道凌乱的痕迹。

那些平日里在无忧洞中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头目们,此刻也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他们惊恐万分,声嘶力竭地哀嚎着,不断地向赵匡胤求饶:“官家饶命啊!我们知道错了,我们再也不敢了!”然而,赵匡胤的眼神却始终冰冷如霜,没有丝毫的动摇。

反坐之刑的刑场早已准备就绪,那里弥漫着一股阴森恐怖的氛围,让人不寒而栗。侍卫们将无忧洞之人按在刑具上,开始执行刑罚。

痛苦的惨叫回荡在空气中,赵匡胤静静地站在一旁,表情冷峻,仿佛这些惨叫只是无关紧要的杂音。

他深知,这些无忧洞之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此刑不仅是对他们的惩罚,更是对天下的警示。

随着最后一声惨叫渐渐平息,反坐之刑结束。赵匡胤转身离开,步伐沉稳而坚定。他知道,只有以强硬的手段维护法纪,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分割线

题外话:

反坐之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原则,指对诬告者处以其所诬告他人之罪的刑罚。

就是说无忧洞之人采生折割别人,那赵匡胤同样的施行反坐之刑,让他们也被采生折割,震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