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斌已经有喜欢的人了,而且两人感情很好!”

莫平生哈哈一笑,主动放低姿态,对着渔夫和他的妻子拱了拱手,“刚才与二位聊的太开心,还未自报姓名。”

“在下莫平生,乃是藏剑山庄的庄主,而陈斌喜欢的那个女子,便是小女莫颖。”

“如今他们二人皆住在长安,日夜相伴,恩爱有加。”

“就等着成亲了!”

莫平生的这番话,说的极为突然。

一瞬间便让渔夫夫妇,呆愣在了甲板上,不知该如何回应。

藏剑山庄的大名,他们是听说过的。

甚至对于渔夫夫妇,这种普通百姓来说,藏剑山庄在某种程度上,名声或许比远在长安的皇帝周朗,还要响亮许多。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要与藏剑山庄的庄主,成为亲家了?

渔夫更是尴尬无比,脑海中不停想起,自己刚刚对莫平生炫耀的话语,恨不得一个箭步跳到江水里去。

然而对于渔夫夫妇目瞪口呆的表现,莫平生心中早有预料,同时这也是他最想要达到的效果。

“小女莫颖,貌美聪慧,与陈斌那小子,也算是郎才女貌。”

莫平生趁热打铁,继续语出惊人道:“如果他们能成亲的话,我藏剑山庄愿赠送十万两白银,外加长安府邸一座,当做小女的嫁妆。”

“两位觉得如何?”

“这...这...”渔夫夫妇何曾见过如此阵仗,支支吾吾半天,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那可是十万两白银啊!

他们这辈子别说见过,就是听都没听过这么多钱。

况且还有那座位于长安的府邸,价值定然更加昂贵。

而与莫平生的大手笔一比,他们能拿出的聘礼,恐怕就少的可怜了。

“这个...莫庄主。”最后还是渔夫提起勇气,开口说道:“我们家陈斌,年轻不知天高地厚,何德何能配得上藏剑山庄的小姐?”

“并且我们家也拿不出那么多的聘礼,此事恐怕不妥。”

“没有什么不妥!”莫平生笑了笑,语气随之变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道:“只要两个孩子互相喜欢,有没有聘礼都无所谓。”

“咱们当父母的,不就是希望儿女能开心幸福吗?你们说是不是?”

“是这个道理没错,可是...”

渔夫还要再次开口,却被莫平生猛然打断,“既然你们也赞同我的话,那这件事不如就趁早定下吧。”

“这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就当小女嫁妆的定金了。”

“等到我从燕郡回来,就领着你们,一起回长安!”

“也顺便看看我那女儿,保证让你们满意。”

说罢,莫平生从怀中取出银票,放到了渔夫的手中。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今陈斌的父亲收了嫁妆定金,这门婚事也就稳妥多了。

莫平生心中长舒一口气,同时为自己的高明手段,暗自钦佩。

此举虽有以势压人之嫌,但那也是为了陈斌与莫颖的幸福,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他觉得,就算是陈斌两人知道了这件事,估计也不会怪罪自己。

说不定还会感谢自己一番。

另一边,渔夫脑袋晕乎乎的接下银票。

过了许久才回过神来。

只见渔夫与妻子对视一眼,均看出了对方眼神中的担忧。

“应该...不会有事吧?”

“刚刚莫庄主也说了,莫家小姐与斌儿是互相喜欢,感情也很好。”

“再说他们都已经日夜相伴了,成亲自然在情理之中。”

“否则的话,岂不是坏了人家莫小姐的清白?”

想到这里,渔夫猛一咬牙,将银票收入怀中。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三人围绕着成亲的话题,相谈甚欢。

渔夫还拿出了偷偷藏在船舱里的酒水,与莫平生痛饮了一番。

直到第二天中午时分,渔船抵达岭河北岸,三人才依依不舍的分别。

“糟了!”

望着莫平生远去的背影,渔夫突然拍了一下大腿,一脸的懊恼之色。

渔夫妻子见状,连忙担忧问道:“怎么了?莫不是这婚事不妥?”

“不是不是。”

渔夫咂了咂舌,解释道:“我忘记问莫庄主患的是什么病了,人家大老远的从长安跑到燕郡,肯定是急症。”

“若是不关心一下,总感觉心里过意不去。”

“这倒也是~”渔夫妻子点了点头,跟着叹了口气。

希望莫庄主吉人自有天相,能在林神医的帮助下,早日康复吧。

此刻已经走远的莫平生,并不知道渔夫夫妇的想法。

而且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如实相告,哪怕对方是陈斌的父母。

毕竟陈斌患的病症是难言之隐,能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个人知道吧。

总要给陈斌,留些颜面。

大旱依旧在持续,而岭河北岸的代郡,也依旧繁荣。

与南岸一样,由于紧邻岭河的缘故,旱情并未对代郡百姓,造成多大的困扰。

还有南州亦是如此。

一条南水河,就足以供养整个南州百姓的水源需求。

每当想起此事,李洵都会无比庆幸,自己在长安反应过来之前,便迅速占据了代郡与南州。

如此一来,就算大旱再持续两个月,他也有能力,救济燕郡百姓。

一张张调拨粮食的公文,从燕阳城发出。

代郡与南州的将士们收到公文,又各自按照命令,将库房内的存粮取出,再护送运往燕郡。

燕郡的库房也频频将米粮售往市场,用以稳固粮价。

避免因粮商们的刻意抬价,导致燕郡百姓买不起粮食。

时值大旱,粮价上涨在所难免。

但是在李洵的种种手段下,燕郡的粮食只比平时高出两成左右,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一时间,李洵的声望再度暴涨,百姓们更是对其感恩戴德。

甚至已经不逊色于曾经的镇远将军徐忠。

“这场大旱,既是天灾,也是机会!”

这一日,李洵站在书房的地图前,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长安的皇帝周朗,对岭河沿岸州郡的掌控力,远远不如自己。

因此就算他有心调拨粮食救灾,估计那些州郡官员们也会阳奉阴违,或者干脆直接找各种理由拒绝。

毕竟这些州郡官员们,都指望着手中的粮食发财呢,怎么可能甘愿将粮食运往长安?

长此以往,南方民怨必定沸腾,进而影响军心。

到了那时,也就是他率领大军,渡河南下的最佳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