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林伯这两件事暂时就这样吧!”
“等到我率大军出征以后,将军府就交给你了,到时候将军府必然焦点,能推的你尽量都推了,如果实在推不了,就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这点家主你倒是大可放心,我一个糟老头子,你不在了,别人也不会拿我怎么样?
再说了,平时服你的吃穿用度,都是有专人送来,没什么事我们也不会出府,家主你就安心出征便是。”林伯拍着胸脯保证道。
李雄点了点头,又道:“府里的那些老兄弟们,平日里也要多留意着些,莫要让有心人钻了空子,如果有看对眼的,让老兄弟们放心去追,到时候事情成了,将军府给他们操办一切。”
林伯应了声是,接着说道:“家主,此次率领大军选去平叛,敌军中必然猛将辈出,虽然家主你武艺高强,作战勇猛,但是此番出征还是要多加小心。”
家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林伯不必担忧,我自会小心应对。
再说了,我乃统帅基本上坐镇中军,如果让敌人都突破到了中军,来到了我的跟前,那我真的要见识见识,是何等猛将了。
再说了这战场之上,本就是生死有命,我既身为将军又是统帅,岂能因敌军有猛将就退缩不前。
叛军之中,能够称之为猛将的也就那几人罢了,就像之前被吹嘘的如何如何厉害的崔乾佑,还不是败在我的手下,林伯,你就放心吧!”
“不过也是这个理,但也要小心驶得万年船,从古至今,有多少将军就是因为一点点小事而阴沟里翻船。
我可不希望有一日你马革裹尸,到时候我可怎么跟公主交代?”
“放心放心,我会注意的。”
“唉,人老喽也就话多一点,家主,你可别介意。”
“林伯,这是对我好,我哪里会介意?”
“行吧!你忙你的,我就不打扰你了。”
第二日一早,李隆基召开了回来以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其实也就一个议题,那就是尽快平定安禄山的叛乱。
就连之前号称已经辞官的哥舒翰,此时都在大殿之内,同样河西节度使李嗣业和陇佑节度使李光弼,也同样位列朝堂之上。
李隆基到来以后,扫视了群臣一番,神色威严,直接开口说道:“如今叛军猖獗,朕命李雄率大军出征平叛,诸位可有异议?”
大臣们纷纷拱手,齐声应道:“陛下圣明,我等并无异议。”
“那好,寡人就任命李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帅大唐所有兵马,同时,任命高仙芝和郭子仪为兵马副元帅,统帅各自的人马配合李雄剿灭叛军。
另外,我到时候会派人随军学习,李雄,你要认真的教不可藏私。
李雄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该不会是皇帝陛下又要这有什么幺蛾子吧!
还没等李雄反应过来,李隆基便高声道。“李雄接旨!”
李雄只得大步出列,单膝跪地,朗声道:“臣在!”
“朕命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即刻率军出征,务必早日平定安禄山之乱,还我大唐太平!”李隆基将圣旨递下。
李雄双手接过,坚定道:“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荡平叛军!”
“众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速速报来。”
这时,户部尚书杨献宇站了出来,由于对方没有牵扯进漕运的案子,所以也没有辞官归隐身,而是继续担任着户部尚书的位置。
“由于各地税收受阻,所以现在户部已经没有钱了,已经在无力支撑大军的运转。”
李隆基听到杨献宇的话后,阴沉着脸的说道,难道关中,蜀地西北各州的税收,都没有上缴吗?”
“正是因为有这些地区的税收,才让朝廷支撑到了现在,但是西北各州的税收仅仅占了帝国的1\/3还不到。
现在江南地区的税收,虽然各地的官员已经收拢,但是因为叛军的阻隔,一时间无法应制长安,所以现在才造成了朝廷无钱可用的局面。”
“也就是说,我大唐不是没钱,而是有钱运不到长安。”
“是的,陛下。”
这时,李隆基将目光投向了李雄“李雄,你怎么解决?”
当众人的目光落到李雄的身上以后,李雄淡定的说道“此次大军出征的费用,各位达人倒是不必担心。
因为安西军在出征之前,已经向西域各小国征收了足够的钱财,用于这一次安西军的调动和平叛。
只要我们大军东出,收复河南和洛阳,自然能够打通长安和江南等地的联系。”
听到李雄的回答后,李隆基再一次的开口问道“现在谁还有什么问题?”
杨献宇得到李雄的回答后,躬身行礼说道“臣已无异议!”
看着下方其他默不作声的众人,李隆基接着说道“既然众人都不反对那事情,就这样定了,三日后,由李雄率领大军出发。”
“微臣遵旨。”
散朝后,本该跟随李隆基一起返回的高力士,现在太极殿外截住了李雄等人。
“三位李大人,杨大人,哥舒翰大人,陛下在御书房等着你们,紧随咱家来吧!”
几人对视一眼以后,便纷纷跟在高力士的身后,直奔御书房而来。
御书房内,李隆基看着几人到来以后,便将手中奏折放下,对着高力士说道“去给几位大人赐座。”
“谢陛下。”
李隆基扬了扬手中的奏折“寡人正在看李雄,给寡人的百年大计,看到我是心头澎湃啊!”
“来,你们也相互传阅一番,看完后再说说自己的感想。”随后将奏折递给了高力士,让他传给众人。
随后,除了李雄以外,其他几人在看的时候,有时眉头紧锁,有时却露出一副释然的表情。
当李嗣业,最后一人看完以后,便恭敬的将奏折再一次的递回。
“说说吧!看完后有何感想?”
众人对视一年以后还是户部侍郎杨献宇首先开口说道:“奏折上的内容,只要能够实施,确实能称得上是百年大计。
而且也能解决我大唐不少的隐患,同样在财政方面,将实现东西平衡。
但同样的,想要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民众迁移,如果在平时的话,确实是容易了不少,可是现在朝廷既要平定叛军,还要组织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恐怕不是易事。”
李隆基点了点头,自己的这位户部尚书,虽然有的时候固执了一点,抠搜了一点,但是在大局观上还是不错的。
随后,李隆基将目光对准了李雄“李雄,这份奏折既然是你所上,就由你来为大家解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