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的一个晚上,正在睡觉的袁斌被一个炸雷惊醒。
他从梦中醒来,听到的雨声令人心惊。
他跑到窗户附近一看,发现天空的雨水像是用巨大的容器倒下来一样。
袁斌有种不好的预感,觉得大雨这样持续下去,恐怕要出事。
他看了一眼时间,此时是凌晨4点,天已经有些蒙蒙亮。
袁斌却睡不着了。
他到卢思思身旁看了看,感觉卢思思静静的躺在那里,脸上的表情十分安详,像是做了个美梦。
袁斌握起她的手,柔声道:“思思,你一定要醒过来,我每天都和你说那么多话,相信你也一定憋了一肚子话。等你醒过来,咱们俩好好聊聊,聊一辈子。”
袁斌和卢思思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感觉没过多长时间,再看时间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六点。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响了。
打电话过来的人是应急管理局局长杨启民。
电话刚一接通,他就语气惊慌地说道:“袁县长,玉门水库出现了管涌现象,恐怕会发生灾情...”
袁斌倒抽了一口气。
玉门水库是虞山县最大的水库,建在山坳当中,如果真的发生灾情,后果不堪设想,且不说受灾群众的数量,就是伤亡数量,都是整个县政府无法承受的。
对面的杨启民还在那抱怨:“正常情况下,水库应该每年都搞维修和加固,玉门水库这么大规模的设施,好几年都没维护了,也不知道钱都花哪儿去了!”
袁斌忙说:“杨局长,现在不是说这件事的时候,你先带人盯住那里,我现在就找人过去帮忙。”
袁斌随后依次给应急局、防震减灾局和防汛指挥办公室打电话,让他们紧急待命,随时准备联合救灾行动。
袁斌随后亲自到达现场,发现现场的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杨启民说他已经带人暂时堵住了管涌的缺口,但水库缺乏必要的维护,假如雨水不停,管涌现象恐怕还会发生。
最危险的还是雨停之后,山洪齐聚水库,那才真是灾难。
袁斌听完杨启民的汇报,立马给赵启恩打电话做了汇报。
赵启安却十分淡定。
“袁斌同志不用着急,你知道当地人怎么称呼玉门水库么?叫它小三峡,杨启民每年都大呼小叫的,哪年出问题了?”
袁斌却仍然放心不下。
“赵县长,玉门水库已经出现管涌现象,未来几天都有暴雨,一旦真的发生灾情,后果不堪设想。”
“没那么严重,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多雨季,哪年暴雨不是气势汹汹?玉门水库哪年没抗住?要相信伟人说的话,人定胜天!”
袁斌见赵启安不管,又给王春祥打电话,同样做了汇报。
王春祥的态度也不积极。
“袁斌同志,不用大惊小怪,你刚做常务副县长不久,要学会遇事沉得住气,以后的考验多着呢。”
袁斌见县里的两位领导都不重视,直接给关木山打电话。
关木山和之前一样不接电话。
袁斌咬咬牙,又给他的秘书打电话,就连他的秘书杨威也不接自己的电话。
袁斌气不过,直接把电话打给张桃依,询问她:“关木山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就是不接我电话?连他的秘书也都不接!”
张桃依听完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袁斌,关木山已经知道孩子不是他的了,我们俩一周前因为这件事大吵了一架,现在正准备离婚。”
袁斌脑子嗡地一下,但又知道现在不是为这事发愁的时候。
他简单安抚张桃依几句,随即又给市委书记孟凡勤的秘书打电话。
对方听完袁斌的汇报,表示立刻会向孟书记请示。
隔了不到一分钟,孟凡勤的电话就打了回来。
他第一句话是:“袁斌同志,以后出现这种重大事件,你直接给我打电话就行!”
这番话让袁斌很是感动,他随即对孟凡勤汇报了险情,最后附上自己的结论。
“孟书记,玉门水库虽然连续几年都抗住了自然灾害,可据虞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反应,水库也连续几年都没有维修加固,今年的雨水又比往年的要大,我怕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孟凡勤喝道:“这帮蛀虫,什么钱的主意都敢打!”
见孟凡勤发这么大火,袁斌没敢吭声。
孟凡勤接着说:“袁斌同志,你的汇报非常及时,任何事情都不要抱侥幸心理,真的出了事,大家都承担不起。
你在现场密切关注玉门水库的水位,一旦再次发生管涌、渗漏等险情,务必及时处理。”
袁斌立马说道:“书记请放心,我会一直守在这里,直到险情退去!”
孟凡勤夸赞道:“袁斌同志好样的,是个让人放心的好同志,你自己也要注意安全,需要支援随时给我打电话。”
半个小时后,防汛办的车队陆续开到开发区。
防汛办主任刘兆龙一下车就不满的嘀咕:“每年都有暴雨,犯得着这么如临大敌么?”
这句话在场很多人都听到了,其中也包括袁斌。
袁斌勃然大怒道:“你如果不想干,现在就摘帽走人!”
刘兆龙立刻怂了,低了头不再吭声。
杨启民指挥大家在山脚下扎起了临时的营地,这里也成为应急指挥局和防汛办的前线办公室。
袁斌给众人紧急开了一个会。
“咱们这里虽然是开发区,人员数目不是太多,但这里北临向阳镇,周边不远处有好几处村落,我们要未雨绸缪,先把周边的村民转移。同时也要团结向阳镇的各个村组,重点围绕易涝点,山洪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各个村镇的危房,甚至包括一些临时工棚...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重点风险区域的临时管控,细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加强超汛限水库,及时落实预泄预排和巡查监管等措施,严防小险情酿成大灾害。一定记住人命关天,严防出现人员伤亡。”
杨启民见袁斌第一次接手这种工作,就把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不由心生佩服,也知道这是一个信得过,办实事的好领导。
他们的会议刚结束,前线就有人打来电话。
“杨局长,有个工地的工人不配合工作,说什么也不肯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