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阳听老学者这么说,心中一喜,继续问道:“那您还知道‘咏春社’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比如剧本创作的特点,或者演员表演的风格之类的,这可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确认维多利亚家族与‘咏春社’的关系。”

老学者扶了扶眼镜,沉思片刻说道:“‘咏春社’在剧本创作上,很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常常会在剧情中融入一些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现实。而且他们的演员在表演风格上,追求细腻真实,尤其是在情感表达方面,非常擅长用微妙的动作和表情传递复杂的情感。”

李阳把老学者的话详细记录下来,又联系维多利亚:“维多利亚,老学者提到‘咏春社’在剧本创作和表演风格上有一些特点。剧本注重刻画人物内心,融入社会底层生活细节;演员表演追求细腻真实,擅长用动作和表情传递情感。你再回忆回忆,家族里有没有人说起过类似相关的内容,或者从剧本里能不能看出这些特点呢?”

维多利亚挂断电话后,立刻再次仔细翻阅手抄剧本。过了好一会儿,她激动地回电:“李阳先生,您说的这些特点,剧本里好像真有体现。剧本里对主角的心理描写特别多,而且有很多情节就是讲普通人在乱世中的生活琐事,感觉和您说的很吻合。”

李阳听后,对老学者说道:“看来种种迹象愈发表明维多利亚家族和‘咏春社’关系紧密。但为了严谨,我们还想知道,‘咏春社’当年有成员前往海外的相关信息吗?”

老学者摇摇头:“这方面的信息我还真不太清楚。不过‘咏春社’解散后,成员们各自离散,当时局势动荡,有成员去海外谋生也并非不可能。”

李阳回到团队,和大家商量:“目前虽然有很多线索指向维多利亚家族与‘咏春社’,但海外分支这一块还缺乏确凿证据。我们再扩大调查范围,联系更多当年在华北地区活动的戏曲团体后人,或者一些研究民国戏曲迁徙情况的专家,看看能不能找到‘咏春社’成员海外迁徙的线索。”

团队成员们纷纷领命,各自展开行动。小钱负责联系其他戏曲团体后人,他通过各种戏曲爱好者论坛、社群发布消息:“各位老师,想跟大家打听下,有没有了解当年‘咏春社’成员海外迁徙情况的?我们正在做相关研究,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小赵则去拜访研究民国戏曲迁徙的专家。他对一位专家说道:“老师,我们在寻亲过程中发现一个可能和‘咏春社’有关的家族,想了解下‘咏春社’当年是否有成员去海外,您在这方面有研究吗?”

与此同时,小美再次仔细研读剧本,试图从剧本的字里行间挖掘出更多线索。她对李阳说:“李阳哥,我发现剧本里有几处提到了港口城市,还有一些关于远行的隐晦表述,会不会和成员去海外有关呢?”

李阳点点头:“很有可能,这也许是个关键线索。你继续仔细研究剧本,看看能不能找到更明确的指向。”

经过几天的努力,小钱那边有了新消息。他兴奋地对李阳说:“李阳哥,有位戏曲团体后人说,他听长辈提起过,‘咏春社’解散后,有几个年轻成员不甘心放弃戏曲,听说海外有华人聚居地对京剧有需求,就结伴去了海外,具体去了哪里不清楚,但应该是在东南亚一带。”

几乎同一时间,小赵也从专家那里带来了有用信息:“李阳哥,专家说他在研究资料中看到过,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一些戏曲艺人因为战乱和生计,确实有不少前往东南亚、北美等地,其中就包括一些不知名的小戏班,‘咏春社’很可能就在其中。”

李阳综合各方信息,再次联系维多利亚:“维多利亚,目前我们又找到一些新线索,表明‘咏春社’当年确实有成员前往海外,且很可能在东南亚一带。我们会继续深入调查,争取早日确定你与‘咏春社’的关系。”

维多利亚感激地说:“李阳先生,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的努力让我离真相越来越近。我也会再和家族里的长辈沟通,看能不能问出更多信息。”

李阳又召集团队成员开会:“现在线索越来越多,但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核实。小美,你继续研究剧本,看看还有没有隐藏线索;小钱,你跟进提供线索的戏曲团体后人,看能不能深挖一些更具体的信息;小赵,和专家保持联系,看是否还有其他相关资料。我这边再和维多利亚沟通,看看她家族长辈那边有没有新发现。”

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投入工作。小美对着剧本逐字逐句地研究,甚至查阅了很多民国时期的历史资料,试图找到剧本中隐藏的暗语或特殊指向。小钱则频繁与戏曲团体后人交流,详细询问关于“咏春社”海外成员的每一个细节。小赵和专家一起,在浩如烟海的民国戏曲研究资料中继续寻找蛛丝马迹。

李阳再次联系维多利亚:“维多利亚,你和家族长辈沟通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新的发现?”

维多利亚说:“李阳先生,我和几位长辈仔细聊过,其中一位长辈想起,家族里一直流传着一张老照片,照片里好像是一群人在港口准备登船,背后的船名好像叫‘南洋之星’。但这张照片不知道被放在哪里了,长辈们正在一起努力寻找。”

李阳听后,觉得这是个重要线索:“维多利亚,这张照片很关键,如果能找到,说不定能成为确定你家族与‘咏春社’关系的重要证据。麻烦长辈们再仔细找找。”

过了几天,维多利亚兴奋地打来电话:“李阳先生,照片找到了!照片上一共有五个人,穿着戏服,行李上还有个类似‘咏’字的标记。”

李阳说道:“太好了,维多利亚。你赶紧把照片发过来,我们找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看看能不能从照片的细节,比如人物特征、服装款式等方面,找到与‘咏春社’相关的证据。”

收到照片后,李阳立刻找来了对民国京剧服饰和人物形象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专家仔细端详照片后说:“从他们的服装款式和图案来看,确实符合‘咏春社’当年的戏服风格,而且这个‘咏’字标记,和我之前研究‘咏春社’资料时看到的一些道具标记很相似。”

李阳又把照片拿给团队里擅长图像分析的成员,希望能从背景、船只信息等方面找到更多线索。这位成员通过专业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放大细节后发现:“李阳哥,船名‘南洋之星’清晰可见,我查了下资料,这艘船当年主要往返于中国和东南亚一些港口城市,这和之前我们了解到的‘咏春社’成员可能前往东南亚的线索相吻合。”

综合各方面线索,寻亲团队经过严谨比对和分析,最终确定维多利亚就是“咏春社”后人的一支。

李阳给维多利亚打电话:“维多利亚,经过我们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正式确定你就是‘咏春社’后人。这本手抄剧本承载着家族的珍贵记忆和深厚的京剧文化底蕴。”

维多利亚激动得热泪盈眶:“太感谢你们了,李阳先生!是你们帮我解开了家族多年的谜团。我一定要亲自去当年‘咏春社’活动的地方,探寻家族历史,将这份京剧文化传承下去。”

随着维多利亚寻亲成功,寻亲团队在海外华人圈的名声愈发响亮,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带着家族传承的各种与京剧相关的物件慕名而来。

一天,一位叫大卫的华裔男子联系到寻亲团队。他带来的线索是家族传承的一组京剧表演用的髯口,这些髯口制作精良,且每一副都有独特的编织花纹。

李阳看着这组髯口,说道:“大卫,这组髯口很有特点。我们还是按照以往的流程,先找研究京剧髯口制作的专家,分析这些编织花纹的独特之处,同时对髯口的材质进行检测,确定其年代。小美,你去联系相关专家;小林,你负责材质检测的事宜。”

小美和小林应道:“好的,李阳哥。”

在等待专家和检测结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又开始讨论可能的方向。

阿强说:“从这些独特的编织花纹来看,说不定是某个特定戏班独有的制作工艺,就像之前‘怡春戏班’的刺绣工艺一样。”

小赵点头赞同:“没错,等专家来了,看看能不能从花纹上判断出和哪个戏班有关。而且材质检测也能帮助我们确定大概的年代范围,缩小调查方向。”

小美很快联系到专家,专家看到髯口照片后,表示非常感兴趣,立刻答应前来研究。小林也顺利安排好髯口的材质检测。

专家赶到后,仔细观察髯口的编织花纹,说道:“从这些花纹的编织手法来看,非常独特,我从未见过如此精细且具有规律的编织方式。初步判断,这应该是某个对髯口制作有极高要求的戏班所特有。但具体是哪个戏班,还得结合材质检测结果以及更多的研究资料来判断。”

几天后,材质分析报告出来了,确定髯口的材质是 20 世纪初期的优质动物毛发,且经过特殊处理。专家结合这一信息,查阅大量关于民国初期京剧髯口制作的资料,并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终于,专家兴奋地找到李阳:“李阳先生,经过多方研究和比对,我发现这些髯口的编织花纹和‘瑞祥戏班’的制作风格极为相似。‘瑞祥戏班’在 20 世纪初期以精湛的髯口制作工艺闻名,他们制作的髯口不仅美观,而且佩戴起来极为舒适,深受当时京剧演员的喜爱。”

寻亲团队立刻围绕“瑞祥戏班”展开调查。他们通过联系各地文化部门、档案馆和戏曲研究机构,查找“瑞祥戏班”的相关信息。

在一家地方戏曲博物馆里,他们找到了一些关于“瑞祥戏班”的资料,包括戏班的兴衰历程、主要演员以及一些演出记录。资料显示,“瑞祥戏班”在 20 世纪 30 年代达到鼎盛,但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戏班逐渐衰落,最终解散,成员们各自飘零。

团队成员们继续深入调查,通过戏曲界的人脉关系,找到了一位曾经在“瑞祥戏班”工作过的老艺人的孙女。

李阳联系大卫:“大卫,我们找到了与‘瑞祥戏班’相关的线索,和你家族的髯口可能紧密相关。你家族里有没有关于‘瑞祥戏班’或者和髯口制作相关的记忆呢?”

大卫思索片刻后说:“我听父亲说过,家族先辈好像和一个很有名的戏班有关,家里一直流传着制作髯口时要遵循严格的工序,从毛发的挑选到编织的手法,都有独特的要求。而且先辈们很自豪自己制作的髯口,说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李阳将大卫的话转达给“瑞祥戏班”老艺人的孙女。这位孙女听后,说道:“没错,这就是‘瑞祥戏班’制作髯口的传统。我奶奶曾经跟我说过,制作髯口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尤其是编织花纹,那是‘瑞祥戏班’的标志,代表着戏班的荣誉。”

经过严谨比对,寻亲团队确定大卫就是“瑞祥戏班”后人的一支。

大卫得知消息后,兴奋地说:“这组髯口一直是家族的宝贝,没想到背后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我一定要去探寻家族与‘瑞祥戏班’的故事,把这份珍贵的京剧文化传承下去。”

随着大卫寻亲成功,寻亲团队在传承京剧文化和帮助海外华人寻亲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团队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是思考着如何将寻亲工作与京剧文化传承更紧密地结合,并且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受益。

在一次团队讨论会上,李阳说:“我们已经帮助了不少海外华人找到家族根源,但我们要思考如何让京剧文化不仅仅在寻亲过程中被提及,而是真正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小王说:“李阳哥,我觉得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京剧文化传承基金会,通过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支持京剧文化的研究、传承项目,比如资助年轻京剧演员的培养,修复古老的京剧剧本和道具等。”

小李也说:“对,我们还可以和电视台合作,制作关于京剧文化寻亲的纪录片,展示我们的寻亲过程,以及每个家族背后的京剧文化故事,这样能让更多观众了解京剧文化和我们的寻亲工作。”

李阳点头称赞:“这两个想法都非常好。小王,你负责起草基金会的筹备方案,包括组织架构、资金管理等方面;小李,你去和电视台沟通纪录片合作的相关事宜,看看电视台那边的意向和具体要求。其他成员也都积极思考,看看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京剧文化的传承和寻亲工作的发展。”

众人纷纷表示会全力支持,各自展开行动。小王开始查阅大量关于基金会设立和运营的资料,与法律专业人士沟通相关法律程序,起草详细的基金会筹备方案。小李则与各大电视台的节目制作部门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寻亲团队的工作以及制作纪录片的构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完成了基金会的筹备方案初稿。他向团队成员介绍:“基金会的组织架构方面,我们可以设立理事会、监事会,负责决策和监督工作。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社会募捐、企业赞助以及寻亲成功家庭的部分捐赠。资金将主要用于京剧文化研究项目、人才培养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小李也带来了好消息:“李阳哥,有几家电视台对我们的纪录片构想很感兴趣,其中一家电视台表示愿意和我们进一步洽谈合作细节,他们认为这样的纪录片既能传播传统文化,又有独特的故事性,很有市场潜力。”

李阳高兴地说:“大家的努力都有了成果。小王,根据大家的意见完善基金会筹备方案;小李,和电视台深入洽谈,争取尽快确定合作细节。我们要通过这两个项目,让京剧文化传承和寻亲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在与电视台洽谈纪录片合作的过程中,电视台负责人说:“我们希望纪录片不仅要展现寻亲的过程,还要深入挖掘京剧文化在每个家族中的传承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而且在拍摄风格上,要注重故事性和观赏性的结合,让观众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小李回应道:“您说得很对,我们也是这么考虑的。我们团队在寻亲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生动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与京剧文化紧密相连。在拍摄风格上,我们可以采用纪实与情景再现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同时,邀请一些京剧专家进行解读,提升纪录片的文化内涵。”

电视台负责人点头表示认可:“这样的思路很不错。那关于拍摄周期和预算方面,你们有初步的想法吗?”

小李说:“拍摄周期我们预计大概需要半年时间,涵盖多个寻亲案例的拍摄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预算方面,我们初步估算需要[x]万元,包括拍摄设备租赁、人员费用、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开支。”

电视台负责人思考片刻后说:“拍摄周期和预算基本合理。不过我们希望在预算上再优化一下,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另外,拍摄过程中要确保素材的质量和真实性。”

小李说道:“好的,我们会进一步优化预算方案。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会严格把控素材质量,保证内容真实可靠。”

与此同时,小王也在不断完善基金会筹备方案。他与一些潜在的捐赠者和赞助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捐赠意向和合作需求。

小王对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我们成立京剧文化传承基金会,旨在全方位推动京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企业如果赞助我们,不仅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还能通过基金会的宣传活动,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

企业负责人表示:“京剧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我们很愿意支持这样的项目。但我们希望在赞助方式和回报方面,能有更具体的方案。”

小王回应道:“我们可以在基金会的宣传资料、活动现场等显着位置展示企业的标识和名称,对企业进行宣传。同时,对于大额赞助企业,我们可以邀请企业代表参与基金会的部分决策和活动,增强企业的参与感。”

企业负责人听后,满意地说:“这样的方案还不错,我们会进一步考虑合作事宜。”

随着基金会筹备方案的不断完善和与电视台纪录片合作洽谈的深入,寻亲团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李阳说:“基金会和纪录片项目都在稳步推进,但这两个项目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我们要合理分配团队成员的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做好日常的寻亲工作,不能因为这两个大项目而忽视了海外华人的需求。”

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明白。小钱说:“李阳哥,我觉得可以根据成员的专长进行分工。比如擅长沟通协调的成员负责与捐赠者、电视台等外部机构的沟通;对京剧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成员负责基金会项目中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纪录片中文化内涵的把控。”

李阳点头赞同:“小钱这个提议很好,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分工。大家根据自己的专长,主动认领工作任务,有问题随时沟通解决。”

经过分工,团队成员们各司其职,积极投入到基金会筹备、纪录片拍摄以及日常寻亲工作中。

在基金会筹备方面,成员们开始筹备基金会的注册工作,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准备各种申报材料。同时,继续拓展捐赠渠道,与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建立联系,宣传基金会的宗旨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