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来腰酸背痛啊,也是睡到中午的一天。太过于劳损了,现在我脖子还落枕了。但是呢在老黄的帮助下知道了怎么点外卖,也是第一次点了校园外卖以外的外卖。
有的也是挺便宜的。不过我看中了一个神奇的东西。也就是北京烤鸭。哦吼!美食家要开始下手了。
也是下楼把这个外卖给拿了上来。东西现在吃过现在的话用优惠券的话是30多块钱,不过他好像只有双人份来着。所以我中午就没有吃完,果然量还是比较多的。但好菜可以留到晚上吃。
好的,我们先来说一下味道吧,首先他配比的是那个甜面酱以及酸甜酱。也是很常规的配置了,然后就是烤鸭以及烤鸭架。鸭架很酥脆啊,连骨头都能咬得动。
烤鸭的话,你单吃起来没什么可能很快就会腻,就像学校的那样。但当你配比起荷叶饼,黄瓜,葱之类的东西在一起咬下去时,那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食物了。
酥脆丰满,各种食材的口味都完美的交融。到底是哪个天才想出这样的设计的?我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翠姐的话,听说我明天就要回去了,也是发消息过来问我要不要过去玩,我的话表示看情况吧,不过现在我觉得还是不去了,因为真的是太累了,身上也太痛了。现在动一动,全身就酸酸的。
怎么想起了之前跟队员们聊天的时候也是聊到了以前的事情,他们说他们的贵族学校,我也在想我以前的农村学校。
说实话,我是笑了的。她们总说哪个学校烂,哪个学校不好,说什么宿舍呀,说什么食物啊这些东西。可是在我看来都无所谓,因为这些东西在我初中的时候就全是饱腹搭配了。
当你睡过三四十多人一间宿舍,一餐的话三个大锅菜的时候,也觉得可以。没什么大不了的。初中那段时光给了我很大的刺激,我现在阿疯的疯大部分也源自于那。
成也新桥,败也新桥。成功的地方在于在我初中的时候,那些老师几乎跟我关系都很好,所有的老师都为我指引了方向,可以算得上是全员启蒙老师了,也是作者学习记录的高光时刻。你可以说作者大学,高中不行,但是不能说作者初中不行。硬要说的话,那时候的水平真的是细思极恐。夸张一点说就是神挡杀神佛,佛挡杀佛了。
我的学习方法,我的写作能力以及我的偶像鲁迅都是在那个时期确立的。如果我没有去到那个学校,不会有现在的文学爱好,也不会有现在的《大学生历险记》。在学习上包括学习方法,还有学习理论,同样也是在这个时期有了自己独特的学习套路。也就是现在《笨蛋笔记》的雏形,目前大家看的其实都叫做《笨蛋笔记番外》,主要记录的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以及知识点的总结。
其实他还有一个配套的东西,也就是笨蛋笔记主体。这个主体的话是很简陋的几个错题本,原本计划的套路是通过笨蛋笔记番外篇的知识索引来查找笨蛋笔记主体的错题,从而达到学习以及检索两个能力的训练。
不过后来这个笨蛋笔记主体啊没办法再继续下去了,因为我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不会的题也越来越多,错题本根本就记录不下来。最终只剩下一地鸡毛,所以我干脆就放弃了主体,专心的搞“番外”——也就是现在大家看的笨蛋笔记总记13卷。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我现在写的这个笨蛋笔记同样是包含了主体以及番外,只不过更加精简总结了而已。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笨蛋笔记的参悟难度。
当初写这些笔记也是走投无路之举啊。老师不会告诉你那么多东西的,你也不一定找得到。教材你是不一定看得懂的。书本上的东西你是完全不知道那些专家是怎么乱排的。他们倒是可以给这些书本啊教材标上一个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但是我们学生考虑的就多了。
教材看不懂,老师不在线,学霸不会理你……你想学吗?你凭什么学?你拿什么跟他们去学?有什么资本去跟那些学霸啊拼一拼?
想赢吗?告诉我拿什么赢?自己天赋还有出厂设置,心里没个数吗?
没数,那压根没数。我呢全身都是坏毛病,包括身体上的,包括心灵上的。但作者有一个优点就是太了解自己了,太清楚自己了。我对自己知根知底,甚至写出了《无名养成日志》这本小说,来解析我内心的五种人格。
可不是什么人格分裂,这是一种适应社会的为人处事态度转换罢了。我会需要他们的,又或许在我走路的时候,你还能看到后面的5个人。或许我跟你讲话的时候就是其中的一位。
但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活下去,为了随心所欲,为了适应社会。因为清楚自己的软弱,所以我能够控制他们。因为知道自己太弱了,我才会想要去做一些准备,还有计策。
如果没有老师能够教我,那么我就来当那个老师。如果没有可靠的教材了,我就去写一本属于自己的教材……然后我写出了并且一直坚持下来了《笨蛋笔记》,来辅助我的学习。我写出了《大学生历险记》《疯人日记》来记录我的心里,来记录我的生活。
我必须得把他们写出来,我的心里是这么想着的。我心里所想要发泄的东西必须得通过一种方式来进行释放。就和我对抗噩梦还有恐怖片那些怪物的时候,我都是以这种逻辑进行打压。把他们想象成一个角色,一个立体的东西,然后再抽象为文字,抽象为画面。从而打入作品的世界,当他位于我的作品,也就是二维的平面时。我就是作者,我就是神,那么一个已经转化为角色的东西就不足为惧了。
我利用这种文学精神胜利法打败了童年恐惧的怪物,打败了那个差点把我给弄疯的其他的自己,我甚至把他们切成了五份,哈哈哈,只要他们还在作品里那么我就能赢。即使不在……我也会赢的。
因为作者觉得……现在的我可以。
……总而言之啊,初中那段生活对我影响真的很大。直接就塑造了我今后的价值观,学习观以及人生观,我这人一向不记老师的名字,但唯独那些初中老师的名字我记得却是一个比一个清楚。
我记得我跟老师们在办公室互相唠嗑啊,互相吐槽。记得我把老师拦在校门口,请求老师回答我这个问题,记得那年老师听说我要来办公室,然后马上就找借口跑到别的地方去。
我还记得那个新来的数学老师把我请到办公室,然后拉着我的语文老师吐槽着。“看看你的学生,给他写个数学题,他给我算出一堆流程,和写作文一样。你看看,三四页。离谱的是结果还对了。”
那时候还不清楚论文是什么东西,不过现在想来,或许那是人生中第一次写论文。
……真的是很怀念啊,真的是很怀念。至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或者是任何一个学校能够达到当年的那个效果。新桥作为我的初中母校我只能说是牛逼。对此非常的感激。在毕业以后,我没有去高中学校看老师,但是一有空我肯定会去初中学校看我的老师们。这就是教育上的差异。
那个农村的学校找到了适合的种子,而我也找到了适合的土壤。你们的老师并不是什么博士研究生,他们只是来自乡村的老教师,普通话有的还说不完整。乡土意味浓厚,整天还和我们学生没大没小的叫老谢,老谢。
但却成为了影响我最深的老师。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我上了高中以后,中秋节回去看老师的那一次。
那个时候我的班主任还在老家,结果听到我来看他,马上就骑着小电摩赶过来了。在我最后离开的时候,老师终于说出了那句令我能够记住一生的话。“疯疯,我知道你没有学习上天赋。我带了你三年,也看到了所有的东西都是靠努力拼搏的。啊……但是你不要误会啊,无论你以后做什么,老师我都会支持你。”
“……”。是啊,他们教了我三年,但是呢都是装着糊涂,其实心里清楚的很。他们何尝不是知道我没有学习上的天赋呢?他们只是想看看我的努力能走多远。因为他们是我的老师。相信我能赢并不是因为我有赢的实力,而是单纯因为他们是我的老师。我的心结也彻底解开了。
因为有人承认了我的努力,而不是拿所谓的狗屁天赋出来说事。考好了就是天赋,考差了就是没有努力。什么鬼道理?
这就是母校对于我塑造的成功。但是失败的地方呢也就是这成功的副作用了,一个普通人如果想要获得能够与学霸比拼的能力,他就必须得“渡劫”。在精神上受到打击,受到刺激,然后变得不正常。在这期间疯掉是很正常的事。
学霸和普通人或者是学渣之间,他们的差异其实就在于思考的方式。所以说当初我选择了一条歪门邪道,反其道的行之。我的脑子被搅的超级的混乱,甚至是有了那个家伙……不过后面在小说里我也称他为“无名·初代”就是了。
我让自己陷入了疯与不疯的分界点。然后我丢失掉了常识正常人的思维变成了他口中的异类。现在呢又重新捡起常识,闭上嘴,学会了观察,成为了装成普通人的异类。
这个失败的点呢就在于呢我养成了这种思维还有习惯,甚至是极端的学习方式,导致我在后面的高中生涯吃了非常多的苦。没有一个人能把一个学生的关系搞得这么尴尬,除非他能跟整个班作对。要没开外散我都不敢想象,能不能正常从那里走出来。
很多事情老师不会知道,父母也不会知道,当然包括我甚至也会忘掉他。因为我不在意,对于我来说习惯的事情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看我现在的潜在意识价值观。为父母而学,为别人而学,很多人也批判过我这个想法就是了。但是那又如何?既然认为我是错误的,那就来打败我啊,像一个英雄,像一个勇者一样来挑战我,来打败我啊!把我踩在地上,把我丢入深渊,然后狠狠的嘲笑我!狠狠的鄙视我!
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为什么会要说我错呢?
哎呀,像这些文学的套路啊,作者可是再清楚不过了。都说作品取决于生活,所以呢我也会经常不自觉的把作品里的一些套路了模拟到现实上来进行一些风险的规避。啊,当然这个做法不靠谱啊,不到迫不得已,我建议你不要随便乱用。因为现实往往比作品更加离谱就是了。
就比如说我干了这么多次活动,干了这么多尝试,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基本上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来一事干一事。
那么就祝我前途一片顺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