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粥离开了。
陆忻忻回来时神色有些惆怅,看着醉倒了满地的人。
她叹了口气,拿着酒独自坐在月下。
陆柒眼眶也有一些湿润,坐到了她的身边。
“忻忻,回来了对吗?”
“粥粥离开了?”
陆忻忻点头,默默喝酒。
她想,这个世界上大概就只有曾经来到过这具身体里的陆粥能够懂她,直到她们在这具身体内之间彼此的记忆相融,彻底融为一体。
陆忻忻问:“可以不要让我忘记吗?”
她在学习那些治国之道的时候,那一道冷冰冰的机械音说过。
等她回去,记忆会慢慢的消失。
接下来的日子就开始筹备新皇登基。
九月初九这天,女帝祭天登基,高台的两侧整齐的站满了穿着隆重的乐师,高大威猛的将士站在旁边手持旌旗猎猎。
站在最高处的女帝穿着五爪金龙,戴着九珠皇冠,焚香祷告。
百官和底下的百姓一并下跪,齐声高呼:“臣等拜见陛下!”
如同战场乐鼓声响起过后,陆忻忻手中高高的举起玉玺,敞亮的声音落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朕为第一位女皇,睥睨八方,镇压四海,得天地庇护,一统天下。
即日起,立国号为华夏,改元文景,建都洛阳,悠悠华夏,鬼魅诸邪退避,违之天地鬼神得以诛之。”
“吾皇万年无期!”
又是一阵悠长的乐鼓声响。
陆忻忻不悲不喜的看着底下,又看着那些百姓脸上欣喜的笑容,心中百感交集。
正式登基过后,就开始封赏群臣。
贺明玉等人站在朝堂上,听着上方的女帝大封文臣武将。
至于秦叔,推辞了所有的官职和奖赏,要了一艘船出海去了。
没有人知道上方的女帝在想什么。
自从秦叔离开后,她的身上少了一些随和感,多了一些帝王的威严,就连曾经能够秉烛夜谈的贺朝朝等人,也没能像过去那样和她谈心。
大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毕竟主公已经是皇帝了,自然不能像从前一样。
只是偶尔有时,女帝会把他们叫进皇宫喝酒,有时也会半夜悄悄的翻墙进他们院子里,找他们喝酒。
每次女帝都不说话,只是静静的喝酒。
贺朝朝也陪着。
女帝踩着晨露回了皇宫,简单的洗漱了一下,又继续去上早朝。
每天唯一的乐趣,也就是上朝了。
这些人都是跟着打天下的,一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每次被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时,女帝总是坐在皇位上眯着眼睛笑。
陆忻忻登基的第一年,念天下百姓苦战争久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大赦天下,减免税赋,开渠通河以利民。
登基的第二年,将土豆玉米等种子传遍全国,开辟新的土地种植棉花,极大程度的缓解了百姓温饱问题。
登基的第三年,镇国将军朱恭率大军南下,千里入大漠,斩杀诸多异族,大将军陈安率大军西征,征北将军王嘉率三万大军北征,诸多小国投降,又或是灭国,将华夏的地域扩宽了几百公里。
登基的第四年,国师传来一份地图,女帝开始培养水军,大力提高造船技术,全国各地以千金重赏,征收善水战者。
登基的第五年,第一届科举考试,唯才是举抬上了历史舞台,打破了世家对人才的垄断,寒门学子得以入仕。
登基的第六年,世家之乱,女帝举起了屠刀,将整个世家清洗了一番,其中有些开国功臣的家族参与其中,女帝念其功绩,从轻处罚,诸大臣感恩女帝之德,无不痛哭流涕。
女帝登基的第十年,秦叔回来了。
陆忻忻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去接秦叔。
秦叔满面沧桑的从船上下来,手中拿着一份地图,还有许多粮食的种子。
他深深的看了面前威压甚重的女帝一眼。
终是知道,这不是大小姐。
“陛下,这是草民年以来的收获,草民还带来了许多擅长辨别海上方向的能人,这些人,会给陛下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秦叔来了一趟,又归隐了山林。
陆忻忻挽留了许久,秦叔依旧拒绝了。
“秦叔,留下来吧,朕找不到说话的人了。”陆忻忻声音有些哽咽。
秦叔微微一笑:“陛下,你是一位好皇帝,这么多年你一直做得很好。”
秦叔的身影再次消失,拒绝了所有的赏赐,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女帝许忻忻知人善用,广开言路,注重农耕商业一起发展,平定了外患,稳固边疆,民间百姓自发的为女帝立起了功德碑,日夜祈祷女帝身体安康,长命百岁。
女帝的时代,成为了封建社会的巅峰盛世。
哪怕是后世英才辈出的时代,依旧会以女帝时代为荣。
民间传闻,女帝兢兢业业,甚至为了国事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刚下完历史课的学生,抱着书。
“女帝后面也沉迷于修仙长生,她说她要等人,等再也见不到的人。”
“天杀的,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啊。”
“那个什么唐僧就不能主动走到我老祖宗嘴里面吗?老祖宗只是想要长生不老而已,又不是想要天上的星星,真的太不懂事了。”
没有人能够拒绝迷人的老祖宗,至少他们拒绝不了一点。
——
“朕等一不归人。”
“送走所有人,再慢慢的将自己葬下,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依旧能够并肩作战。”
——
“朕为第一位女皇,睥睨八方,镇压四海,得天地庇护,一统天下。
即日起,立国号为华夏,改元文景,建都洛阳,悠悠华夏,鬼魅诸邪退避,违之天地鬼神得以诛之。”
——
【本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