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什么,哪里的电话。”全为民不满道:“你都三十几岁了,着急忙慌的,怎么做事还不如小孩子?”
那干部哭笑不得道:“我又不姓许,我爹又不是许平凤,我也没许虔兴朱小英那样的爷爷奶奶啊。”
“得了,就会找借口,难道老子有?”
那干部挠了挠头道:“那您觉着……您和许书记哪个能耐些?”
“嘿,小王八蛋,你这是在离间人民,分裂群众嘛?”
“得,说不过就给我扣大帽子。”两个玩笑开下来,气氛也缓和了,这干部立刻说起了正事道:“是江报和江电打来的电话,说有一支外国人旅游团从海城来的,是看了先前的报纸和新闻来的,他们临时收到通知,也一同过来要做一个跟踪采访。但他们没有会讲鸟语的,听说许书记会,就让许书记接待。”
“不是,这些人怎么突然来了,这不得批准?”
“这些人是看了报纸临时改变行程的,原本是有会英语的导游,但是那导游只在海城,不来易城,海城那里不想给他们配备导游,意思是不想让他们下来,结果他们硬要来,拦都拦不住,说什么要看看……穷乡僻壤的明珠。”
“我草他妈祖宗十八代,明他妈的死人头。”全为民听了,一口烟正要吐出,没来得及吐出就破口大骂,一边骂一边嘴里冒着烟。
他是真生气了。
穷乡僻壤的明珠?
什么王八蛋言论?!
易城是穷乡僻壤,他们天授可不是。
对对对,说的一定是百湾镇,反正和他们天授没关系。
被叫小刘的就是学校里唯一英语老师。
英语老师今天正好没课,收到消息激动紧张。
原本就口音浓重的吴侬英语,差点变成吴侬软语。
楚跃华一看也不是事,就立马将人安排在了茶楼。
这边一边安排,那边快艇出发,朝着许灼赶去。
但是老外就在这里喝喝茶,吃吃零食,上上厕所,休息一下,那怎么可能,这些人可是闲得能出来旅游的外国人。
与其说外国人探索精神浓郁,不如说猎奇心重。
他们很快发现自己被“囚禁”了,于是纷纷开始不安起来,一个接一个地分散出去,想要突破,加上语言不通,也就造成了短暂冲突。
一个英语老师,又哪里能为那么多人解释得过来。
眼看着鸡同鸭讲,吵得不可开交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忽然传来。
“安静。”
这句话是用英语说的,吐词清晰,发音标准。
很快,乔桥茶社一众老外,纷纷循声望去。
只见一个穿着白底蓝色碎花裙,穿着风凉鞋,戴着一顶红丝带大沿草帽的少女,戴着蛤蟆镜挎着皮包走了进来。
“这位同志你好,剩下的事交给我吧,请问你们要怎么处理他们?”
那少女走到刘老师跟前询问。
刘老师连忙道:“同志你会英语?”
“会。”
“村里说,这些洋人是来游玩的,就想找个会英语的带他们参观。”
“我不熟悉村子,能麻烦同志你带路,给作介绍吗,我来翻译。”
“好好好,没问题,没问题。”
当许灼从码头上下来时,正好看到这城里打扮的姑娘,带着一群老外参观完图书室,超市,他的商店,菜市场,各种小吃店后走出来。
那姑娘目光四扫,也一下落在了许灼身上。
许灼走了过去,那姑娘也走过来。
离近了之后,那姑娘抬手……
许灼直接从她身边走过,走向老外。
那姑娘怔了怔,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很快,背后就传来笑声:“华铭东同志,怎么突然来乡下玩。”
“你讨厌!”那姑娘转过身来,摘下墨镜,露出一张白里透红瓷娃娃般的面孔,可不就是华铭东女士么。
她转过来时,帽子被许灼摘掉了。
“呀,还给我。”
她踮着脚去摘,被许灼抬起手钓着,只能一跳一跳。
“还给你,我还以为你秃顶了呢,要戴帽子遮脑袋……”
“许阿桃,你混蛋。”华铭东被许灼给气笑了,她道:“我是特地来看看你的,听说你被许若谷给甩了,没想到你还真憔悴许多。”
“我最近在减肥,还去砖厂调研学习,哪里能胖?那破地方吃住实在一般,过去参观就跟发配边疆似的……”
两人闲聊了几句后,就一同走到了外国人队伍的这里。
这里头还跟随着很多记者。
“刘老师,你先去吧,这里交给我就行了。”许灼微笑着道。
刘老师忙不迭地点点头,把这里交给她曾带过的学生。
“许灼同志!许灼同志!”看到许灼过来,跟在队伍后面的江报新闻记者,江电采访记者摄影师纷纷过来。
他们不是第一次来了,也不是头次认识许灼。
互相之间打过好多次配合,熟悉得一塌糊涂。
“你们倒是来得巧。”许灼笑着道。
“不巧,我们就是跟着这些老外过来的,看到你在,我们就放心了,接下来采访流程怎么说,我们听你的。”
“这样,老规矩,我先带这些老外去参观养殖场,零食工厂,篾编厂,然后走到运河湿地那边,走一圈回来后去木工厂,皮具厂,再去庄田,最后带着这些老外去天台休息。你们作跟镜就行,东东,麻烦你帮忙翻译,辅助采访,成么?”
“行啊,许阿桃,连我都使唤上了……”
“物尽其用嘛,你明明有着才华,总不能学我相貌吃饭吧?”
“呸……”
众人一阵笑,接下来的配合无比顺畅丝滑。
许灼那无比流畅又带着这些老外一点家乡口音的英语,让洋鬼子们无比亲切,加上他对本地环境的熟悉,一草一木都能讲出点门道。
甚至讲个河,讲一棵河边的树,讲讲栏杆,都能让老外惊叹不已。
老外的惊叹是真的,不是假的。
华铭东这里翻译都差点没跟上,一来词汇量有些欠缺,二来许灼说话太流畅,她翻译要过脑,嘴巴都快冒火星子了。
“看到了吗?你们觉得这里怎么样?”
“是荒芜,是美妙,是野蛮生长的张力?”
“亦或是看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契合点?”
就这样,参观一直到了双桥路东尽头。
出了村洞口就是水泥路。
路的两边是树木绿化带,过了绿化带一边是护栏后的田野,如今刚长出绿茸茸的小麦,一边是堆满钓鱼佬的河边,水里船来船往。
有些乌篷船撑着竹篙过去时,还会高喊一声。
水泥路的尽头早已出了耕种田野的地段,这里按照全为民的意思,做成了一片加装护栏的小广场,容纳百来人绰绰有余。
再往前,就是一大片湿地。
正是秋天,虽然天气还热,可植物生长周期已经到了。
白茅草也好,芦苇也罢,亦或者是菖蒲,全都成了白花花一片。
一眼看过去,可以看到不少的珍禽异兽。
白鹭什么的,就是个不值钱的二流子,又哪里享有后世保护动物的待遇?
什么伯劳,戴胜,红隼,野水鸭,大雁,狐狸,野兔子,野鸡,水獭,在这里真就随处可见,数量多得惊人。
许灼跟一群老外在太阳底下,享受着吹来的风,介绍着这里点点滴滴。
“再往那边,差不多四五百米后,看到那个堤岸了没?”
“那里就是运河了。”
“就在这条路与运河之间,未来会建设一座天主教堂。”
“那是一座可以看到‘奇迹’的教堂。”
“它的存在与千年运河对望……”
许灼滔滔不绝说着,指着原始湿地描绘着,仿佛在画一幅图画。
老外们听得心驰神往。
运河边,湿地与教堂的融合,神迹一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里安宁没有人打搅,但是并不偏僻。
在未来,可以乘船,乘火车,极其方便地到这里,寻求心中的安宁。
双桥大酒店会建设好,不用担心会出现脏乱差的地方。
这里有“文明的种子正在发芽”。
文采好的人,是脑子里有东西,不是手上有生花妙笔。
吹牛逼谁都会,关键是得吹得好。
什么是好?
那就是真。
你一吹牛逼,口气熏天,是条狗都觉得臭,谁会相信?
你跟这些老外说发展,说文明,说自然,说科技,说人文,说信仰,说他们能理解的,说这里可以给他们的,他们就能明白,能够自己脑补。
比如说,许灼开的这家小店。
江南和晋省相距甚远,但是这里却有晋省真正特色产物。
你来江南,不用去穷乡僻壤的地方。
不是不让你去,是你去了之后找不到路,更受不了崎岖坎坷。
如果你旅行者见证者,那另当别论。
但是你要尝试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特色,那么来小店里,都能买到。
再比如说,这个晋省的醋,你问我为什么这么贵,能不能尝一尝。
我说可以,你尝了,又说这个味道太冲,你不喜欢。
好的,没问题,但是请别说不好,那样你就是个傻子。
我不是在说你是个蠢货,而是为了你不被人嘲笑是个蠢货。
你知道这个醋是怎么来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