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斌带着人,准备加入这个争夺中来。

皇帝有些年纪了,皇子们又在皇帝的喜怒无常中,成日的惶恐不安。

一切都是风雨欲来的前兆。

一个公主,金尊玉贵的公主。

只是花了三千两银子而已,竟要被父皇训斥到自尽的程度。

这实在是太可怜,太可悲了。

公主哀哀戚戚的哭泣,其他的皇子,对此心中也是颇有余悸。

在皇子因为生气劈开桌子之后,消息传到了皇帝那里。

老皇帝脸色沉沉的询问这个儿子:“怎么,听说你对明辉的事情,心有不满,口出怨言啊。”

皇子战战兢兢,自然说是:“不敢,不敢,明辉养在深宫,没有见识过外面的情况。

买东西也不知道里面的门道,这个价格,属实是有些高了。

父皇训斥的是。”

皇帝训斥了两句,挥手让皇子离开了。

皇子从皇宫离开之后,紧握缰绳,强行压住了心里的惊涛骇浪。

自己发脾气的事情,仅有自己宫里的人清楚。

这个消息是怎么传到皇帝耳朵里面去的?

杨斌沿着边关,一路朝着凌国的都城而去。

沿路上,收集到了很多消息。

比如说那个赎金。

是丞相挪用了军需物资,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凑齐了赎金。

再比如,这个赎金,到现在丞相还没有补上去。

边关上的防线,还算是严格,但是越往里面走,军心的动荡程度就越高。

因为久久运不来粮食,已经出现了兵匪混作一团,拦路强行抢夺过路商人的程度。

凌国的打乱很快了。

杨斌感慨道。

这个时间,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催化剂。

那位耀武扬威的姚公子,就是最好的入手之处。

对方被囚禁,自觉很丢人,但是又被人平安无事的救出来。

这岂不是正好说明了,他的家世深厚,自己的家人在皇帝面前非常受宠吗?

杨斌前去的速度,正好赶上了姚正乐在京城重整旗鼓,准备继续发挥自己的炫耀本事。

在京城里面,耀武扬威的时间。

杨斌潜入了进去。

年关之前,杨斌给林望舒送去了一份大礼。

那就是凌国乱起来了。

几位皇子陷入了皇位的争夺战。

因为皇帝过于沉迷女色,在泡温泉之后,与宠妃温存的时候,用药过度,猝死了。

彼时在温泉行宫的,只有宠妃以及皇帝身边的宦官。

皇帝没有留下任何的手谕,宦官将皇帝的幼子推荐成了皇帝。

但行宫里面,有人通风报信,圣旨伪造的事情被发现了。

宦官被处死,宠妃也被强行处死,给皇帝陪葬。

与此同时,皇位陷入了真空时间。

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备受宠爱的幼子,皇帝从前明确说过,要立为太子的皇子殿下。

各方都有自己的态度,各方都有继位的正统性理由。

朝堂动乱,已经是在眼前的事情了。

朝堂一乱,边关的事情,自然也就顾不上了。

边防的压力,骤然一减。

有将军上书,建议趁机进攻。

被拦下来了。

顾大人对此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大军压境,开始攻击,凌国朝堂上的局势,必定能够迅速安稳下来。

合力一致对外,再加上赎买姚正乐的事情,只怕他们能够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哀兵必胜,这个道理,想必在场的诸位大人们,都能理解吧。”

“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等着凌国内部的动乱,让他们互相消耗,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给予失败的一方,一些庇佑。

还能够继续扰乱凌国的朝政。”

“岂不是比现在仓促进攻来的更好?”

最要紧的是,现在国库的库存,也不够再次打一场灭国的战争了。

更何况,这个灭国战争,也不一定是真的能够打赢。

拉锯战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朝政的资金也有些疲乏了。

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养生息。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他们准备安排人,去凌国内部继续扰乱他们的内政。

林望舒在此时向摄政王上了奏折,表示已经有人前去了,若是摄政王需要继续安排人去。

他们在那边,或许可以联手做事。

这个事情,摄政王交给了李映安来做。

有些事情,比如说刺探隐私,比如说搜罗罪证什么的。

没有比锦衣卫更加合适的人了。

“是哪位?”

李映安问道,“我带过去的人,会联系他们的。”

“你要亲自去吗?”

林望舒惊讶的问道,“这些时间,你不在京城里面吗?”

李映安看着林望舒,笑了笑,“有些功绩是需要在战场上建立的,如果一直在京城里面待着,功绩难道要全凭皇帝的心意吗?”

一把刀,如果长久的不出鞘,或者始终通过阴私之事来立威。

最后只会是佞臣的下场。

他需要功绩,需要足够让所有人安心的功绩。

只有这个样子,他才能够为自己的心上人带来安稳的生活。

李映安主动请缨离开,也主动接下来这个任务。

摄政王考虑过后,点头批准了这件事情。

锦衣卫的统领,是只属于当朝皇帝的人。

新帝成年可以亲政之后,李映安是要下来的。

上一任锦衣卫在京城皇庄里面养老。

是绝对不可以离开京城的。

那一位现在是个沉默寡言的小老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秋天收粮食,冬天在屋檐下晒太阳。

完全看不出来从前锦衣卫首领的神采。

这是个聪明的人,知道在隐退之后,如何才能够生活的更加长久。

李映安启程离开了,林望舒仍旧保留了在锦衣卫整理信件的资格。

不如说,现在林望舒隐隐有成为另一个处理中枢的趋势。

一个孤身在京,没有亲族,也没有家人子女的郡主。

所有的身份都是仰仗皇家的恩典,对方从先帝时期,就有接触朝堂隐私之事的机会。

守口如瓶的能力也是经过了相当的验证。

这一切,都为现在摄政王的信任——处理各地送来的消息的信任,奠定了基础。

自从李映安离开之后,林望舒手边的工作,骤然多了很多。

更多的信件,更多的联络,更多的事情处理。

云安郡主府,几乎成了第二个锦衣卫的联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