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文化产品中,“烂片”的存在已司空见惯。
技术粗糙、逻辑崩坏、表演浮夸......这些显性缺陷往往让观众付之一笑,权当消遣,其“毒性”如同劣质糖果,入口即知,虽败坏胃口却不致深入骨髓。
然而,另一种更为隐蔽、毒性更强的作品却悄然潜行。
它们披着精良制作、宏大叙事甚至“真实事件改编”的光环,内核却潜藏着价值观念的严重偏移,如同为剧毒裹上糖衣,悄然侵蚀着受众的认知根基。
价值观不正的片子比直接的烂片还可怕,尤其是现实事件改编的危害更大。
二十年后,某个人提前一周买了首映最中间的位置……结果看的一肚子气,肉汤一向很包容,但这个电影绝不能让它拿这种“人民善良”的题材,去圈善良人的钱。
真的好气,你就感觉…它在歪曲历史……就是那种很不对的感觉。
既然打着这个历史真实事件的旗号,就应该正确看待这段历史。
《东极岛》事件是全体渔民,明明取材于真实感人的“东极岛渔民英勇营救搁浅船员”事件,这部《东极岛传奇》却将一场本该彪炳史册、彰显华夏渔民守望相助精神与朴素人道主义的集体壮举,狭隘地“归功”于虚构的三个“主角”。
更离奇的是虚构的三个主角还不是原生岛民,都是各种捞回来的。
全村人救人需要两个海盗后裔带领…
全片没有看出对史实的尊重,也没有看出华夏人这个群体的人道主义和血性,只有个人光环的叠加,悬浮、过度刻板、极其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嗯,还有......灵魂空洞与历史虚无主义。
不太明白为什么华夏人为什么就讲不好华夏人的故事,明明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在前值得参考。
以至于看完之后,油然生出一种感觉:在这个导演眼中,天然就不认为华夏人会救人,一定要是外来人带动才会去做这些事?
他们都没人民史观,就无法理解为何渔民会救人,也无法拍出人民心中的电影。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
另一部同样改编自真实人物事迹的电影——张贵梅老师的作品,也未幸免于此种歪曲。
真实事件清晰呈现的是张老师基于深刻的人文关怀、对教育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以及使命担当,才有了矢志不渝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壮举。
这本是纯粹而高尚的精神力量的体现。
然而,到了某些编导手中,这份内生的磅礴力量必须被矮化、被“俗化”——非要在剧情里生硬杜撰一个“丈夫遗愿”作为驱动力。
如汪海吝说的那样,他们自己没有这个觉悟,舍身救人那是不可能的,为了成全大我牺牲小我是不可能的,于是就觉得不可能,甚至带有鄙夷质疑这一切。
他们只能自我的、向下的,去寻找一个足够“俗”的、落地的,他们能体会到并且觉得能支持的理由,是因为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认为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能发生这样的行为。
相比于菜,这货西是纯纯的坏。
他不仅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还天然预设了一个潜藏的荒谬前提。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在面对同胞落难时,生性便是麻木、被动甚至怯懦的?必须依赖外来的、“更高级”文明的“启蒙”与“感召”,才能激活他们心底的“良知”?
这是一种对这片土地上华夏精神内核何其巨大的误解与轻蔑!华夏史观在他们心中是一片荒漠。
有句话说的很好:
“以复仇的民族主义掩盖大爱的国际主义!”
更为吊诡的是,《东极岛》上映后,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好评”浪潮,“演技炸裂”、“感动落泪”、“年度大片”等标签充斥网络。
这种奇异的热捧现象,生动地诠释了“倌唬次郎”们含金量的荒诞走高。
李琦挂完电话,想了想,又打给小雷石,“我有个请求,我有一个人,你能不能以派拉蒙的名义请他过去谈一下合作?”
“对,具体什么样的合作无所谓,反正就是吹捧他,让他以为自己很厉害,可以在米国立住脚,最好能让他在米国发展,反正让他没有功夫拍电影就行......”
“我明白了,您放心,我这边来安排。”
......
挂完电话,李琦拨通了在派拉蒙影业工作的朋友小雷石的电话。
“小雷石,有个人,你帮我个忙。”李琦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想请你以派拉蒙的名义,联系他,谈合作。”
“对,具体合作内容、项目大小都不重要。核心是——吹捧他,抬高他,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他的才华在好莱坞也能大放异彩,在米国发展才是他的星辰大海。
总之,让他沉浸在这种虚妄的国际化畅想里,最好…忙得根本没心思也没精力,再回国拍电影就行。”
电话那头传来会意的笑声:“懂了,mr Li,这事儿我会安排得天衣无缝,‘捧’到让他乐不思蜀。”
“谢谢。”李琦放下电话,屋内寂静无声。
他望向窗外华灯初上的都市丛林,轻声自嘲道:“群众里面有坏人啊。”
要说华夏这片土地也是真的神奇,《流浪地球》之后是《上海堡垒》,《黑神话悟空》后边接的《明末…
《南京照相馆》后接《东极岛》,其实算符合规律。
符合开门、关门定律。
李琦现在能做的就是把门的合页质量给焊的好点,以及多开几次门,顺带把那些“专业关门人”给踹进臭水坑里。
......
转眼到了元宵佳节。
京都自1993年起的“禁放令”,在今年似乎也松动了一道缝隙。
“允许在特定时间地点燃放规定烟花爆竹”。
夜幕降临,远处零星传来的、久违的爆竹声,在城市的上空显得清脆而充满希望。
这是个好兆头。
预示着今年一片红红火火!
3号四合院,屋内暖气烘人,热气蒸腾。
水蒸气附着在冰冷的玻璃窗上,凝结成无数细密的水珠。涮羊肉特有的浓郁香气、滚沸的火锅底料的麻辣辛香、开盖的酒香……混杂成最接地气的年节氛围。
窗外间断响起的爆竹声,更添了几分纯粹的、烟火气十足的年味儿。
电视里,元宵晚会刚刚拉开序幕的热闹锣鼓。
陈秀娥和老伴儿,正乐呵呵地从厨房里端出刚洗净的青菜。
“鹃子,你别忙活了,坐,快坐下来。”
得知老两口过来,并且点名要鹃子过来,李琦只好把老两口都接到3号四合院,防止被颜丹辰发现。
“爸、妈,我去外面放个二踢脚。”
“什么条件啊,放二踢脚?”老李抬头瞥了李琦一眼,“就坐这儿,我和你妈有话和你说。”
“诶,您说……”李琦心里咯噔一下,预感不妙。
陈秀娥摆出前所未有的郑重姿态,直视着儿子:“你跟鹃子,年纪可都不小了,这婚,究竟什么时候能结?我们老两口想抱孙子孙女儿,可就指着你们呢!”
李琦心底暗呼“终于还是来了”!
原以为年前没催,这事已经翻篇。
万万没想到,过了年,这催婚大旗又被老妈稳稳当当地扛了起来。
他额角似乎渗出点细汗,灵机一动,赶紧使出“乾坤大挪移”:“妈,您看,这正事儿咱得一样一样来。先看看这个——这是我花了大心血投资的电影,今天可是在咱内地头一天上映!”
“甭跟我打岔……什么电影?”陈秀娥本想继续催逼,但听见“米国电影”四个字,眼光霎时亮了一亮,好奇心被成功勾起。
“《功夫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