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之前,虞姬在一次窥探天机的过程中,便也曾捕捉到那如噩梦般令人心悸的灭国之相。
当时,那景象犹如一片厚重的乌云,毫无预兆地遮蔽了天空,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
让她瞬间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巨大危机,仿佛整个国家都已置身于风雨飘摇之中。
那一刻,她的心中已然做好了应对一场惊心动魄、关乎国运兴衰、生死存亡的救国之战的准备。
全身的神经都紧绷起来,如同一张拉满的弓。
然而,谁承想,那灭国之相竟如梦幻泡影般,在她眼前转瞬即逝,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之后,无论她如何施展浑身解数,凭借自己深厚的道行与敏锐的感知。
试图探寻那消失的灭国之相背后的真相,却始终毫无踪迹可寻,仿佛那一切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此刻,虞姬秀眉微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她清晰地记得,当时那灭国之相突然消失后,她并未轻易放弃探寻其中缘由。
她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毅力与对天机的执着追求,试图凭借自身的本事,进一步深入探究这一神秘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秘密。
然而,每当她试图突破那层无形的屏障,进一步窥探天机时,便仿佛有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在暗中阻挡。
让她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始终窥探不到分毫关键信息。
她心中十分清楚,窥探天机本就是逆天而行之事,犹如在悬崖边缘行走,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若过度执着于此,极有可能有损道心,甚至遭受天谴。
既然那灭国之相已然莫名消失,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刻意抹去,她便也只能暂且放下心中的忧虑,不再过多纠结于此事。
可如今,虚无师叔的突然到访,再次提及此事,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原本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将她心底那份被尘封已久的好奇心彻底勾了起来,如同被点燃的火焰,熊熊燃烧。
当下,她目光灼灼地看向皇上,那目光中仿佛燃烧着探寻的火焰,试图从皇上身上找到一丝与这神秘“贵人”相关的线索。
仿佛只要从皇上身上多看一眼,便能揭开这重重迷雾背后的真相。
皇上微微仰头,深邃的目光望向殿顶那精美的蟠龙藻井,似要穿透这层层雕饰,望向未知的命运。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这声叹息仿佛从灵魂深处溢出,承载着身为帝王的诸多无奈与对国运的深切忧虑。
刚刚听闻紫袍道长那番关乎国运的言论,他内心犹如惊涛骇浪般翻涌,各种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久久难以平复。
好在凭借着多年身处高位所磨砺出的强大帝王涵养。
他才艰难地将那犹如脱缰野马般的情绪慢慢安抚下去,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和与沉稳。
他微微转身,身姿挺拔却又带着几分疲惫,面向紫袍道长,目光中满是诚恳与期许。
他微微颔首,声音温和却又不失威严地缓缓开口道:“道长跋涉千里,不辞辛劳,朕心甚感。
关于道长所言护佑国运之人,朕亦未曾明悉。眼下朝中重臣,除右相、昭王休沐,其余皆已在此。
道长若愿,可细细端详,辨其端倪。若仍未寻得踪迹,朕可命后宫诸位妃嫔前来相见,以全道长心意。
若还是未能如愿,还望道长暂留宫阙,六日后昭王与右相归朝,自当与道长一叙,共商国事,还请道长勿辞。”
虚无道长神色庄严肃穆,一袭紫袍在殿内微风中轻轻飘动,宛如夜幕中神秘的星云。
他的目光仿若实质,从在场众人身上一一审慎扫过,那眼神中透着一种超脱尘世的锐利与洞察。
仿佛能穿透每个人的皮囊,直抵灵魂深处,将众人的一切洞悉无遗。
良久,他缓缓地轻轻摇了摇头,那动作仿佛承载着千钧重量。
脸上浮现出一抹浓浓的遗憾神情,似在为未能立刻寻到关键之人而惋惜。
他的声音低沉而醇厚,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缓缓开口说道:“细观此间诸位才俊,暂未得见护佑国运之人。
后宫群芳虽有淑德,亦非贫道所寻护佑国运的吉兆之源。”
说罢,虚无道长微微眯起双眼,那深邃的眼眸犹如深邃的幽潭。
又似藏着无尽星辰的浩瀚夜空,仿佛在回忆着那神秘莫测、蕴含天机的卦象。
片刻的沉默后,他的语气变得愈发笃定,宛如洪钟般坚定地继续说道:“贫道虽未能以玄术窥得此人真容。
但卦象所示,此祥光仍隐于朝堂之中。不知右相和昭王现于何处?
若圣上应允,贫道愿踏寻踪迹,以玄门道术,探得此神秘贵人,共襄承霄万世之业。”
皇上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却又透着几分凝重,静静聆听着虚无道长那一番滔滔不绝的言论。
他的目光始终落在道长身上,脸上神色看似波澜不惊,可嘴角却在不经意间微微抽了抽。
那极细微的动作,透露出他内心对道长这番说辞的别样看法。
这道长口中所言“共襄承霄万世之业”,言辞固然冠冕堂皇,可在皇上心中,却觉得这不过是一种好听的托辞罢了。
他暗自揣测,道长真正的意图,恐怕实际上就是一心急于去见那身负护佑国运重任之人。
此时,宁辰逸的脑海中思绪如乱麻般交织,又如汹涌的潮水般翻腾不息。
各种念头纷至沓来,而覃芊落的模样,恰似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在他的脑海中清晰浮现。
他微微皱眉,陷入了极为深沉的思索之中,内心暗自梳理着这其中千丝万缕的关联。
倘若将时光的指针拨回到十年之前,那时,朝堂上下弥漫着一股隐隐的不安气息。
的确有灭国之相如同阴霾般隐隐浮现,令众人忧心忡忡。
然而如今,那曾令人胆战心惊的不祥征兆,却如同虚幻的泡影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
如此这般抽丝剥茧、细细推敲,宁辰逸越发觉得,护佑国运之人大概率非覃芊落莫属了。
毕竟回溯往昔,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期,覃芊落还只是孩童,犹如一颗尚未被发现的明珠。
而苏相已然在朝中稳稳占据要职,凭借着自身的才能与谋略,在朝堂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倘若覃芊落真真切切就是那位身负天命、拥有扭转乾坤之力、能够庇佑承霄国运的关键人物。
那么对于承霄国而言,这无疑是如同上天降下的一份无比厚重的大礼,简直就是如同抓住了命运的馈赠,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念头在脑海中成型的瞬间,宁辰逸只觉得一股寒意自脚底陡然升起。
如同一股冰冷的溪流,迅速蔓延至全身,后背更是隐隐泛起一层细密的凉意,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
他不禁暗自庆幸,幸好当初父皇英明神武,拥有非凡的洞察力与果断的决策力。
独具慧眼地将覃芊落引入朝堂,为国家发掘并储备了如此重要的人才。
否则,承霄恐怕早已深陷危机四伏的绝境,如同狂风中的孤舟,随时可能被汹涌的波涛吞噬。
而自己,也必将沦为宁朝的千古罪人,背负着沉重的骂名。
被后世之人指着脊梁骨无情地唾骂,遗臭万年,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
如此一想,宁辰逸不禁打了个寒颤,那庆幸之情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澎湃,几乎将他整个人淹没。
当下,他便心急如焚地在心中盘算着,无论如何,都要立刻着手精心挑选些世间罕有的稀世珍宝,快马加鞭地送往昭王府。
此举一来是为了表达对覃芊落可能肩负护佑国运之功的嘉奖之意。
二来也是聊表对这份可能关乎国运兴衰的庇佑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彰显皇家对人才的重视与感恩。
宁辰逸脑海中这一念头才刚刚如晨露中的幼芽般微微冒起,尚未来得及在心中细细勾勒实施的蓝图。
恰似一艘静静停泊在平静港湾中的船只,才刚解开缆绳准备起锚,还未来得及扬起风帆驶向远方。
便冷不丁地被一道突兀且响亮的声音,硬生生地截断了如潺潺溪流般蔓延的思绪。
彼时,虚无道长正全神贯注地留意着皇上的每一丝神情变化。
他眼见皇上在听闻自己那番关于国运与神秘护佑之人的言辞后,瞬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皇上的神色凝重得仿若千年古钟,眉头微蹙,深邃的眼眸中似有风云变幻,宛如一尊坚毅的雕像般,久久未发一语。
虚无道长心中十分清楚,自己所提及之事,关系重大。
足以撼动整个承霄国的命运轨迹,皇上势必会在心中反复权衡利弊,慎重做出决策。
然而,对于虚无道长而言,时间每流逝一分,那种急切的心情便如熊熊烈火般在心底燃烧得更为炽烈。
在他那深邃而充满玄机的认知里,那位身负护佑国运超凡能力的人,仿佛是天际间转瞬即逝的璀璨流星。
携带着浩瀚无垠的福泽与难以言喻的机缘,这般机缘可谓是千载难逢,一旦错过,或许就再也无法挽回。
倘若此番不能得见此人,不能凭借自己的玄门道术与之建立某种微妙的联系。
进而深入探寻,无疑就像是在布满迷雾的漫漫长路上,错过一处至关重要的指引明灯。
错失一次足以扭转乾坤、改写历史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