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 > 第335章 浮出水面(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目送那男子离去后,书房被一层死寂笼罩,唯有窗外微风轻柔拂过树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在这静谧的空间里,显得清晰可闻。

吴潜迈着迟缓的步伐步至书桌前,缓缓坐下。

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书桌上那幅字画之上,那是他往昔意气风发之时,一位名家所馈赠的墨宝。

曾经,这幅字画承载着他的荣耀与辉煌,而此刻,字画中的笔墨线条,却化作了一双无情的眼睛,对他当下落魄境遇,发出无声的嘲讽。

“老爷,真要与蒙古人合作吗?” 不知何时,管家再度悄然无声地走进书房,他微微发颤的声音里,充斥着深深的担忧。

在这府邸中侍奉多年,一路见证了吴潜从初入朝堂的踌躇满志,到后来的飞黄腾达,再到如今的失意落寞。

因此他心中清楚,此次决定干系重大,关乎吴潜的生死存亡。

吴潜并未即刻回应管家的询问,他的眼神逐渐变得空洞而茫然,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过往那些在朝堂之上的争斗。

许久许久,他才从胸腔深处挤出一声沉重的长叹,声音里饱含着无尽的不甘,“你觉得我还有旁的选择吗?”

“史弥远老奸巨猾,虽说如今已归隐山林,远离朝堂的纷争,可他的党羽仍在。”

“老夫若不抓住这次机会奋力一搏,只怕这一辈子,都要被踩在泥沼之中,永无翻身的可能。”

“如今蒙古人主动向我示好,愿意助我一臂之力,这是我重回中枢掌控朝堂的绝佳契机。”

“老夫怎能就此错过呢?”

吴潜一边言辞激烈地说着,一边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近乎疯狂的光芒。

这一刻,他已将所有的顾虑与担忧都抛诸脑后,一心只想着如何重回权力巅峰。

看着自家老爷这副被权力欲望冲昏头脑的模样,管家的心中的不安之感愈发浓烈。

他还欲再开口苦劝,可话到了嘴边,却见吴潜神色疲惫不堪,摆手示意他退下。

管家嘴唇微微动了动,最终,只得满心无奈地转身离开书房。

吴潜在书房中,枯坐了整夜。

在寂静的黑夜里,不停地思索如何在朝堂中重新布局,反复盘算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细节。

他深知,想要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上,重新夺回自己的权势,仅靠自己单枪匹马,无疑是痴人说梦。

他必须尽快联络那些平日与他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大臣,结成同盟,共同发力。

直至烛火的微光逐渐黯淡,吴潜才缓缓起身,拖着疲惫的身躯,摸向床铺,和衣而睡。

第二日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

吴潜早早地从床上起身,开始洗漱。对着铜镜整理自己的仪容,换上居家服饰便匆匆出门,前去拜会他交情深厚的大臣。

而他的第一个拜访对象,便是吏部侍郎孙之翰。

孙之翰此人,心思机敏聪慧,在朝堂议事之时,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平日里,他与吴潜虽不至于亲密无间,但在诸多政事的处理上,二人观点常常不谋而合,在朝堂上,算是吴潜为数不多的盟友之一。

吴潜站在孙府大门前,抬手轻叩门环。

不多时,门 “吱呀” 一声,缓缓打开,一位家仆模样的人从门内探出头来,瞧见吴潜,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堆满了笑容,“吴相国!快请进,快请进,我家老爷正在书房。”

很快,便来到了书房门口。

家仆走上前,轻轻敲了敲门,恭敬地说道:“老爷,吴相国来访。”

“快请进!” 屋内立刻传来孙之翰那熟悉而爽朗的声音。

吴潜推门而入,只见孙之翰正坐在书桌前,翻阅着手中书卷。

见吴潜进来,他赶忙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快步迎了上去,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哎呀,吴相国,今日怎么有空光临寒舍呀?”

“快请坐,快请坐!”

自从吴潜罢相之后,两人虽然并未断了联系,但平日里这般私下会面的机会,也确实少了许多。

吴潜回以一礼,脸上挤出一丝苦涩的笑容,“之翰啊,老夫虽已罢相,却也难以置身事外啊。”

“有些话,不方便在朝堂之上言说,只能与你私下相谈。”

孙之翰心中微微一动,他在朝堂多年摸爬滚打,隐隐猜到了吴潜此番前来的意图,神色瞬间变得凝重,“吴相但说无妨,之翰洗耳恭听。”

吴潜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放下茶杯后,目光直直地看向孙之翰,缓缓开口,“你我都清楚,这些年,明教的势力日益壮大,逐渐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如今蒙古使团要求朝廷交出明教凶手,这本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可陛下却在这件事情上,犹豫不决。”

孙之翰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点了点头,“吴相所言极是,明教行事风格,不遵朝廷法度。”

“长此以往,必然会滋生祸乱,威胁朝廷的统治。”

“只是,依下官所见,陛下似乎对明教......心存忌惮。”

“不错,” 吴潜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心中却是恼怒不已,只恨自己此前愚钝,竟不曾考虑到这一关键因素。

表面却不动声色,“陛下心中忌惮明教,实乃人之常情。”

“毕竟他曾被木易挟持,有过不堪的经历。”

接着又话锋一转,道明来意:“老夫打算联合朝中大臣,向陛下进言,劝说朝廷与明教保持距离,至少不能再给予他们支持。”

孙之翰低头沉思片刻,神色忧虑,“吴相,此举虽好,能在削弱明教对朝廷的威胁。”

“但在朝堂之上,恐怕会面临不小的阻力。眼下朝堂上,支持与明教合作的大臣,也不在少数。”

“吴相打算如何说服他们呢?”

吴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自信满满的笑容,“之翰,这便是我此番特意来找你的原因。”

“你在吏部任职多年,对诸位大臣的……”

两人就此话题,密谈了许久,详细地商讨了行动计划的环节,以及需要联络的具体人选。

离开孙之翰府后,吴潜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其他大臣府邸。

接连两日,吴潜如同一只在黑暗中悄然穿梭的蜘蛛,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

他与十数位大臣进行了秘密会面,凭借那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将这些大臣拉拢到自己的阵营。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关于蒙古使团所提条件的讨论,也愈发激烈。

公孙止提出的那些苛刻条件,让大臣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大臣,主张抵抗到底,认为不能向蒙古人妥协。

另一派大臣,则担忧蒙古大军真的挥师南下,爆发战争,因此主张做出让步,以换取和平。

赵昀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凝重,看着朝堂上争论不休、各执一词的大臣们,心中愈发烦躁不安。

他心中清楚,无论做出何种决定,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若是拒绝蒙古人的条件,战争很可能会一触即发,到那时,大宋的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若轻易答应蒙古人的要求,恐怕会被天下人诟病,成为背负千古骂名的历史罪人。

就在这时,经过吴潜游说过的几位大臣,联合出列。

为首的孙之翰,沉声开口:“陛下,臣等以为当下,除了要应对蒙古使团的要求,还需重新审视朝廷与明教之间的关系。”

“此次蒙古使团要求交出明教凶手,臣以为,虽不能完全答应,但朝廷也应借此机会,与明教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再被别有用心人利用。”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上前一步,同样拱手进言:“陛下,依臣之见,明教势力愈发壮大,行事又多有不羁,长此以往,必将威及朝廷的统治。”

“不妨暂且与明教保持距离,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定夺。”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像炸开了锅一般,议论纷纷。

一些支持明教的大臣,立刻站出来出声反驳,明教愿意协助朝廷抗击外敌,双方有着共同的敌人,朝廷不应该过河拆桥,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赵昀眉头紧锁,其实,他心中对明教忌惮,主要还是因为杨过等人武艺高强,随时都有可能危及自身安危。

同时,他也知明教在民间拥有不小的力量,若能加以利用,对于对抗蒙古入侵,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至于到底要如何决断,在这纷繁复杂的局势面前,此时的他,亦是难以做出抉择。

沉思良久,赵昀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所言,朕会慎重考虑。”

“只是如何处理明教之事,牵扯甚广,容朕再想想。”

散朝之后,赵昀回到御书房,心中依旧纠结不已,思绪如同一团无法解开的乱麻。

他想起杨过曾对他说过的话,蒙古国西线战事吃紧,无力大举南下,可这毕竟只是杨过的一面之词,没有确凿的证据。

万一自己轻信杨过,做出错误的决策,那后果不堪设想。

他又想到孙之翰等人的提议,只是与明教保持距离,便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