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呢,他已经不是过去的他了,心里清楚得很,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也能分得清谁对谁错。
那些系统给的大饼,对他来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他为什么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他对物质生活没什么太大的欲望,要不然当初他就跟那些人一起同流合污了。
可还是差点就被系统给迷惑住了,好在他及时清醒过来了。
他都这样了,乔蕾这个有野心又有欲望的人,被系统控制也太正常了。
还有一点他可以肯定,要不是他和乔蕾离得那么远。
就他被系统迷惑的那几年,他和乔蕾之间,恐怕只能活下来一个。
两人见面的时候,他已经从系统的诱惑中清醒过来了。
本来以为他俩能相安无事呢,谁知道,乔蕾已经到了身不由己的地步了。
乔蕾的本性还是很善良的,也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好事。
这也是他一直给乔蕾机会的原因,不然只要他一句话,乔蕾随时都能被抓起来。
就是在利益面前,乔蕾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总是做出不可挽救的事。
系统才跟乔蕾相处多久啊,她就能做出那么多身不由己的事,明知是错,她偏控制不住要去触碰。
再要是系统跟乔蕾的时间再长点,后果简直不敢想。
对于抓捕乔蕾,他一直在犹豫不决,就想看乔蕾还有没有挽留的余地。
那个地方,只要一进去,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出来了。
可以说,只要进去,这辈子可以说就毁了。
可谁能想到,会冒出林晓梅这么个偏激的人呢。
他就算有心也救不住乔蕾了。
和代国裕聊完天后,几人就跟没事儿人似的相处着。
这次离开,林少阳和齐兵也是走的正常流程,买了几块原石就带回去了。
回国后离上学还有半个月呢,本来暑假他们也有各种工作要忙。
不过林少阳他们帮他们请了假,回去也没事。
江艳秋决定回前世的老家看看,那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
虽说地图上没有,但江艳秋还是猜出了大概位置。
要是能找回去,就算没有她的家人,也总会有和她命运相似的人家吧。
要是可以的话,她真想拦住前世她的母亲不要再生他们小几个了。
儿多母苦,孩子也苦。
两人对林少阳他们说,要去游玩。
代国裕要回去准备西北的事,齐兵和林少阳也不陪他俩到处玩儿了,出来都一个月了,他俩想家了。
他们坐飞机回去,江艳秋他们坐火车,到花都几人就分开了。
分开前,代国裕说:“下次见面,不知道得啥时候了,我希望你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的电话号码不会变的,有困难就找我,可别做违法的事。”
江艳秋点头答应道:“行的,也祝你事事顺心,好好做研究,争取早日让我们听到你的好消息,有困难也可以找我,我尽力帮忙。”
代国裕一点也不客气地说:“那先给我捐个几百万或者千把万做研究经费呗。”
江艳秋直接愣住了,没好气地说:“你看能不能把我卖这么多钱,能的话你拿去卖算了。”
代国裕和林少阳哈哈大笑,齐兵说:“就怕楚听南不让,不然肯定能卖几千万。”
楚听南很认真地说:“几千万,你顺便把我一起卖了,不过我们要卖在你一起。”
齐兵嫌弃地说:“就你这样的肯定卖不出去,倒贴都没人要,要是把你当赠品,你媳妇反而不值钱了。”
楚听南一把把齐兵扭住说:“你再说一遍试试。”
“事实就是这样,说一万遍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两人打成一团,等两人打够了林少阳才说:“赶紧走吧,要是遇到堵车,别赶不上火车。”
两人才停下来。
江艳秋又一脸认真地对代国裕说:“其他事好说,钱的事免谈。”
她是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
林少阳调侃道:“铁公鸡的毛都比她的好拔。”
江艳秋懒得理他们,扭头就走了。
江艳秋和楚听南下了火车,下雨天,冷得楚听南打了个寒战。
惊讶地说:“这天气变得也太快了吧,还是我们坐车了,在花都热得要死,这里好冷啊,都有人穿棉衣了。”
江艳秋说:“这里的天气就是这样的了。”
看着陌生的城市,有熟悉的山,她心里就踏实了,知道自己没走错。
虽然没有以后那么发达,但这里是支援三线建设时的重要城市,还是有很多后世熟悉的住宅小区已经存在了。
火车站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楚听南走了一会儿,好奇地说:“你有没有发现,他们说方言我们居然听得懂,有像花都那边一样的口音,翘舌音很重,有些像总设计师的口音,有的又像东北的口音,还有像鲁省的口音……”
江艳秋笑着解释说:“这里少数民族多,以前大家讲的都是少数民族语言,后来这里变成了三线建设重要工业城市,很多人都是从北方来支援的,肯定那里的口音都有了,当地人学华语,都是跟外来人学的,口音也跟教他们的人一样。”
楚听南好奇地问:“你会说这边少数民族的语言吗?”
江艳秋摇摇头,无奈地说:“不会了,我们那代人都被外来文化影响了,别说我们了,就连我父亲他们那一辈都不会说。”
楚听南问:“他们哪一辈的?”
“大我们没两岁。”
江艳秋熟悉地形,还会说当地方言,这一路都很顺利,也没像去其他地方一样故意坑人的。
不过等回前世老家的时候,因为讲不出具体的地方,只能江艳秋亲自指路。
明明熟悉的山,熟悉的水果熟悉的路,最后却像被鬼打墙了似的,怎么都找不到她老家。
换了几条路,都从不同的方向又回到城里来了。
换了几个司机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就是找不到她前世老家。
楚听南都有些疑惑地问:“你确定你没走错路,没走错方向?”
江艳秋叹口气说:“没有,山和水我都熟得很,我们为了省车费还徒步回去过。”
楚听南说:“那就怪了。”
江艳秋最后也只能放弃了,说:“算了,明天我们走路去,还找不到就不找了,估计是时机没到,到时我再去我读高中的地方看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个学校。”
可能不让她回去吧,不然怎么可能会这样。
玄学的事还真的说不清。
第二天他们走路去还是一样的,走着又莫名地走回城里去了。
江艳秋也不找了,直接去她读高中的学校,这次很快找到了,位置也没变。
她读高中的时候学校就已经修了很多新的教学楼了,不过还有不少陈旧的建筑物还在呢。
比如说大门两旁新盖的那两栋教学楼,现在新修的,四十年后都还在使用,大门也是一样的。
看到熟悉的建筑,江艳秋心里突然就有点儿不是滋味。
看着熟悉的地方,有种找到家的感觉,莫名地想哭。
学校大门口的宣传栏上,贴着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
曾经的老师可没吹牛,一中曾经也相当辉煌的,考上重点大学的人还真不少。
尤其是华大帝都大学,比她们念书的时候考上重点的人还多呢。
她们在一中念书的时候,一中就已经不行了。
那时候还有顺口溜呢:“一中乡巴佬,二中成绩好,三中环境好,四中爹妈好,五中位置好。”
一中几乎都是农村的考上的学生,底子都很差。
五中本来是在郊区,后面那边开发一下子成了市中心了。
这时候有人过来跟江艳秋打招呼:“同学,你们是来复读的不?”
江艳秋回头一看,直接就愣住了,这不是高三时候的语文老师。
虽然都过去二十多年了,但还是能认得出来的。
现在这样子,应该是刚大学毕业。
楚听南很有礼貌地说:“您好,我们是从外地过来的,我叫楚听南,这是我妻子,您是这儿的老师吧?能不能带我们参观一下你们学校?”
对方很爽快地回答道:“行啊,不过我也是才分来的,也不熟悉。”
“太谢谢你。”
两人跟着进去,聊了一会儿,发现对方除了名字不一样。
其他的简直一模一样,就连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都一样。
离开学校的时候,江艳秋他们决定给学校捐款盖教学楼、宿舍楼,还设立了奖学金和助学金。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跟一中对接这些事儿。
空余时间江艳秋每天回老家一趟,结果,都一样结果。
离开的时候,江艳秋还有点儿小遗憾呢。
楚听南本来想买特产带回去的,找不到买的,买了一堆辣椒带回去。
还说辣椒好吃,又不辣。
江艳秋随他了。
两人又回到花都,从花都坐飞机回去,坐火车回去要两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