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笑道:“是么!那你努力!说不定那个旁人就是你!”

郑成功一挺胸:“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信任。”

崇祯笑道,顺嘴画了个大饼:

“若你生擒了虏酋金福临和他妈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朕收你做义子,赐你国姓‘朱’,再给你封王。”

这话如惊雷般炸在郑成功耳边,他猛地瞪大眼睛,嘴巴微张,半晌没能合上。

自幼熟读史书的他比谁都清楚,这承诺意味着什么。

郑成功瞪大眼睛,毕竟:明朝建立时,朱元璋深刻吸取汉初异姓王韩信、英布等叛乱的历史教训,在《皇明祖训》中明文规定“异姓不得封王”,仅允许死后追封。

明初功臣最高仅封公爵,如徐达魏国公、李善长韩国公,且无实权封地。

整个大明300年能追封的“王”号的,是朱元璋封的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靖难功臣追封;

朱棣追封的河间王张玉、东平王朱能、定兴王张辅。

他们前最高也只封公爵,无实权封地;后世那些被追封的王爵,不过是死后的虚名,后代更无权继承。

唯一生前异姓王的仅蒙古降将金忠忠勇王,因其为外族且无实际封地,被视为安抚异族降臣的个案。

但是国姓皇亲的王爵就多了。收义子赐国姓随后封王,不失为切实可行的途径。

这饼简直太大了,郑成功几乎吃撑了,只觉得头晕目眩,连耳边呼啸的风声都变得模糊。他踉跄着后退半步,又猛地站稳,喉咙里滚出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陛…… 陛下此言当真?”

见崇祯含笑点头,他再也按捺不住,“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

“臣发誓要将那对虏酋母子擒来,献于陛下阶前!”

随后他又道:

“陛下,臣请旨领兵清缴海州、辽阳一带的建奴!”

“准!”

……

郑成功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带着本部人马杀出海州城。

首当其冲的是海州以北30里鞍山驿。这处堡子外围筑着丈高土墙,堡门紧闭。

郑成功前锋营刚抵堡下,便下令开炮。

仅仅一轮便轰塌了土墙。

铁骑如黑潮般涌入时,堡内的建奴正举着弯刀打喊着列阵,他们中既有留着辫子的精壮,也有握着短刀的老卒,甚至有孩童被推到前排,手里攥着削尖的木棍。

明军不论大小,一律砍杀,半个时辰后,堡内再无活口,骑兵们开始纵火,浓烟裹挟着焦臭冲天而起。

大军继续北进,沿途堡子如被狂风扫过的残烛。

东升堡、长宁堡、长定堡……铁骑过处,堡子成灰。

很快。

大军抵达辽阳城下。

此时,辽阳城内有海州和辽阳本地的军民,但城中的军械火药早就被多尔衮带去盖州决战了。

并没有坚守的能力。

郑成功捡了漏,只用了一天时间便挺着长枪破城而去,留下一城血水。

待崇祯率领主力抵达时,海州已经是空城,不仅没见建奴活人,郑成功的队伍也不见了。

“郑成功呢?” 崇祯勒住马缰,眉头微蹙。

有几个留守的士卒道:

“回陛下,郑将军破城后没做停留,已经带着三千精锐继续北上了,说是要直扑沈阳,擒拿小福临。”

崇祯凝眉:

“这么轻兵冒进,将士们连口气都没喘,体力受得了吗?”

多尔衮虽然逃去了朝鲜,但沈阳毕竟是建奴老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一设下伏击,他这三千人怕是要折在里面。”

身旁的施琅也忧心忡忡:

“郑将军求功心切,怕是没顾得上这些。要不臣带一支骑兵追上去,提醒他多加小心?”

崇祯道:

“怕是时间不够,传令全军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