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687章 战败之罪,武将来担。战胜之功,文官来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87章 战败之罪,武将来担。战胜之功,文官来受。

【最终,在大明文官集团共同谋划之下,明神宗朱翊均也不想承担“萨尔浒惨败”的主要责任。】

【因此,“萨尔浒惨败”的主要责任,也全都被推卸到了大明武将的身上。】

【大明文官集团,他们先从南路总兵李如柏入手,弹劾李如柏“逗留观望,失机偾事”,“怯懦避战”与“通敌叛将”之罪。】

【因为,在大明文官集团看来,他们所制定出来的战略计划,并没有在战略上的错误,】

【因此,整个“萨尔浒惨败”的关键,便是身为南路总兵李如柏的无能表现所致。】

【他们认为,李如柏在到达鸦鹘关后,没有果断的对鸦鹘关发起攻关大战,没能将努尔哈赤与后金大军牵制在鸦鹘关下,就是最大的战略与战术上的失职与无能。】

【在马后炮之下找过失与责任,大明文官集团认为,若是他李如柏,在到达鸦鹘关下时,立即发动攻关大战,大明的四路大军,又怎么会有如此的惨败?】

【尽管,李如柏是执行杨镐命令与安排,最终还是成为了文官集团为转移矛盾与推卸责任,主要的牺牲品。】

【他李如柏若是无罪,那将会是更多的人有罪。】

【最终,李如柏也不堪各方明暗之下的压力与骂名,在家中自杀身亡。】

【但是大明朝廷与文官集团,依旧追究其战败之责,家产被仍抄没,其家属被流放。】

【而李如柏一家境遇,也是大明四路大军主将当中,结局与下场,最悲惨的一家。】

......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绝好的,能千古留名的机会与功绩,就摆在他李如柏的面前,他李如柏没有把握住。”

“就算后世的那些腐儒文官,没有推卸责任,他李如柏也是罪责难逃。”

百姓乙:“反正都是死,还不如直接举兵强行攻打鸦鹘关。”

“也不知道,这后世的李如柏,要是能看到这些天道盘点的内容时,他会不会后悔。”

.......

【如果说,李如柏是四路大军主将当中,最惨的一家。】

【然而,大明文官集团,对于刘綎的弹劾与指责,却是最多的一个。】

【他们集中指责刘綎“刚愎自用,不愿协同”,又“不遵经略调度”,“轻敌兵冒进,对敌大意,致孤军暴露。”仍战败之根源。】

【而所谓的不遵调度,轻敌兵冒进,完全就是了推卸责任,而罔顾实情的弹劾。】

【因为,他们不会提“文官监军”制度下,导致刘綎等武将缺乏自主决策权的实况。】

【如,刘綎每欲分兵作战之时,都必咨巡抚周永春的同意,每欲要给军进止之时,必禀经略杨镐之事。】

......

【当刘綎率领东路军进兵之后,他们又弹劾刘綎“行军迟缓”与“未及时与南路军进行策应”。】

【户科给事中李奇珍在奏疏中称:“若使清河闻警,李如柏少听贺世贤之计,偏师策应,刘綎当不至死”。】

【这一弹劾,看似针对李如柏,实则是一奏两弹,弹劾李如柏的同时,也在暗指刘綎未能主动协调友军,才是导致其身死之因。】

......

【此外,弹劾的言官们,还指出刘綎“轻信伪谍”之罪,面对“奴酋用杜松衣甲旗帜诈称明军,刘綎不辨情报令箭真伪核实,盲目突进,其罪难逃。”】

【御史杨鹤在奏疏,更是中直言:“刘綎虽死,但杀一刘綎不足以谢天下,然杀一刘綎可安朝堂。”】

【有的言官,为了弹劾而弹劾的指责刘綎,称其:明知战局不利,却不愿与李如柏会师,却一意孤行,导致东路军全军覆灭时。】

【却完全不提及,东路军与南路军之间,所存在的距离与地理位置等因素,也绝口不提,东路军与南路军,根本就没有在赫图阿拉城下,提前会师的作战安排。】

【还有御史周师旦,弹劾称刘綎的“军纪涣散”,其部川兵“沿途劫掠村落,致民怨怼起。”却绝口不提,东路军粮饷断绝之事。】

【他们还弹劾刘綎,其部夸大“兵力虚报”之实与“治军不严,未战已多有逃兵。”之事。】

【其中,户科给事中官应震,在核查军籍后奏称:刘綎所报“两万川兵”实际仅万余人,有“虚冒粮饷”之罪。】

【然而,他们也绝口不提,大明王朝这一种情况的普遍性,以及军籍上的士兵名册,为何没有被他们消除的原因。】

......

【在诸多儒生言官的弹劾之下,都在把整个“萨尔浒惨败”的罪责,全都终究到各路大军主将的身上。】

【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在各路大军主将的身上,找出导致“萨尔浒惨败”的主要原因与责任。】

【至于,那些在战前的催战奏书与大明皇帝的催战旨意,已经完全被忽视了。】

【还有,文官监军,遥控指挥,以及粮饷不足等问题,也在他们的口中,成为了不会影响战役结果,客观小因素。】

【虽说,此时的大明朝廷之中,大多数的言官,都是指责与弹劾大明武将是导致“萨尔浒惨败”的主要原因。】

【但,还是有人敢站出来,为大明武将说情的。】

【如,蓟辽总督汪可受在奏疏中称:“刘綎所部川兵‘器械朽钝,不堪战守’,此非战之罪,乃工部失职”。】

【虽说蓟辽总督汪可受,有在为自己推委,本该蓟辽总督应当的战败之责外。】

【但也说明了,汪可受认为,“萨尔浒惨败”之责,不应该全都归咎到带兵主将的身上。】

【除了蓟辽总督汪可受之外,还有工部主事徐尔一。】

【上疏直言指出:刘綎所部川兵的火器“十有九炸”,刀枪“刃脆易折”,根源在于工部采买时“以铁砂充钢料,以朽木代坚木”,监管环节“官商勾结,中饱私囊”。】

【更尖锐的是,徐尔一还了揭露蓟镇,宣府等边镇库存盔甲“虫蛀锈穿,不堪披挂”,而工部却以“年久自然损耗”搪塞,导致前线士兵“赤膊迎敌”等问题。】

【工部主事徐尔一认为,前线战事的惨败,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工部贪腐所至的。】

【徐尔一的奏疏,也引发了大明朝野震动,迫使明神宗朱翊下令彻查工部贪腐。】

【但是,因为涉及的权贵与高官太多,也因为在“萨尔浒惨败”的最终定责之后,这一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

【除了工部主事徐尔一的上秦,还有吏科给事中周朝瑞,也从指挥体系层面为武将鸣不平。】

【周朝瑞指出,杨镐制定的“分进合击”策略看似合理,实则违背与忽视了,辽东地区的地理特性。】

【辽东“山险林密,道路梗阻”,四路大军难以协同,而兵部却严令“逾期不至者斩”。】

【导致了西路军的杜松部为抢功孤军深入萨尔浒。】

【北路军的马林部,在开原“待叶赫援兵不至,被迫仓促出战”,南路军的李如柏部“因道路迷失贻误战机”。】

【东路军刘綎的路途最长,却要“同步进军,协同作战”,皆因兵部“纸上谈兵,不察实情”。】

【吏科给事中周朝瑞,上疏建议,应立即改革监军制度,赋予武将更多临机决断权,但遭文官集团激烈反对。】

......

【虽说在整个大明朝廷之中,除了蓟辽总督汪可受,工部主事徐尔一,吏科给事中周朝瑞之外,还有其它官员,在为大明武将进言的。】

【但,终究其政治力量,但过于弱小的原因,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与效果。】

【最主要的是,大明文官集团,从一开始就已经将明神宗朱翊均的催战,已经与“萨尔浒惨败”给绑在了一起。】

【最终,明神宗朱翊均为避免自己承担战败责任,默许大明文官集团,将“萨尔浒惨败”的主要任务,推给了刘綎,杜松,马林与李如柏的身上。】

【由于,刘綎与杜松已经战死殉国,在大明文官集团的操控下,刘綎与杜松虽有战败之罪,但也有殉国尽忠之义。】

【因此,并没有对刘綎与杜松,进行进一步的追责。】

【明神宗朱翊钧,更是下旨批准了杜松之子,可以世袭千户的爵位。】

【刘綎之子刘俊,被明神宗朱翊钧,起用为南昌指挥使。】

【但也由于刘綎的原因,刘俊始终遭受文官集团猜忌,在大明崇祯年间,刘俊因\"与张献忠部将有书信往来\"被弹劾,最终辞隐于昆山。】

......

【马林虽被定罪降职,但由于马林是辽东将门,因此大明文官集团,为了安抚辽东将门,在辽东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以及,此时辽东局势不利大明情况之下,并不再对马林进行加责,让其戴罪立功,以稳辽东将门。】

【直至,马林在开原城战死之后,马林又再一次成为了,大明文官集团,推卸战败责任的之人,并削减了马氏将门的兵权。】

【但,准许马林之子马爌,世袭蔚州指挥佥事之职。】

.......

【不管是刘綎,杜松,马林等大明将军,在战败殉国之后,都会成为大明文官集团,推卸战败责任的主要对象。】

【当他们死后之名,已经承当了战败之罪责后,大明文官集团再通过启用或世袭的方式,让其子嗣,继续担任大明武官之职。】

【而这,便是大明文官集团,一步步从与大明武官集团的权力斗争中,最终胜出的原因之一。】

【战败之罪,由大明武官来当,若是有战胜之功,则是由大明文官来取,长期以往之下,大明武官的权力与地位,自然也就远远比不上大明文官集团了。】

.......

【当大明战死的武将,承担了“萨尔浒惨战”的主要责任之后,而大明文官的战败之责,就是只象征性的处罚而已。】

【一场本该是举国震惊,举国愤怒的大惨败。】

【在大明王朝各方势力的争斗之下,最终演变成一个在大明朝廷上的权力与利益,重新分配的一场戏码。】

【也为开原城与铁岭城,在三个月后的失陷,以及之后“辽沈战役”的惨败,埋伏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