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怕但是,问计怕如果,一提但是,必有转折,一说如果,那必不完美。
此时,林瑞说出了但是,这个在众人认为已经是比较完美的计划了,必定还有不完美的地方。
这时候,众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想要听听林瑞会如何解说。
而后,林瑞只给了众人两三个呼吸的反应时间,就接着说到:“这个方法同样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质量的管控。众所周知,装配工艺,在精密机器中是最后一道工序,他同样也是一道最重要的工序。”
装配工艺,众人都知道是组装技术,林瑞一提出来,众人心中就有了猜测,顿时恍然大悟。
“如果装配技术不达标,那将会严重影响机械产品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的。我们向阳炼钢厂是有专业的机器配合专门培训的技术工人进行装配的,严格把控每一道组装流程,每一道工序都有质检过,绝对不会出现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情况发生,而那些当地组装的工厂。。。。”
说到这儿,林瑞停顿了一下,给众人留了一点短暂的思考时间,扫了一眼全场才说到:“他们能不能严格执行我们的装配工艺,我不敢保证。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就说我们一号炼钢炉订购的两台大功率电机那次事件吧。”
接着,林瑞说出了那两台电机不达标的事情给大家大概说了一下,不过,没有提名是哪家工厂,林瑞总结的就是,现在国内工业制品从业者技术不过关,质检不严格,工业基础差,没有完整的行业统一标准,更不要说什么组装装配工艺了,各个工厂都不统一。
那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多明明是同类的商品却千奇百怪,同一类产品的性能标准都不同,每一个工厂都有自己的一套生产标准。
在坐的人深有体会,特别是掌管商市工业处的处长杨图更是感触最深,就算把整个商市的同类产品标准统一了,可外市的呢?全省,乃至于全国的呢?
工人老大哥的地位不只是说说,那是相当有个性的。
这就为各种制造业造成了困难。
最重要的是一个,产品的质量执行标准也是千差万别,大多数工厂的工厂工人就是一个想法,要是遇到不合格的零件装上差不多能用就行了,你还挑什么挑,打成报废品那不太浪费了嘛。
造成这种事情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国内工业品的匮乏,再就是工人对质量意识的欠缺。
而林瑞,从一开始,就对整个炼钢厂的工人灌输一种精神,那就是精工制造,炼钢厂出品,必属精品,谁敢砸了炼钢厂的招牌,那就砸了谁的饭碗。
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执行标准去工作。这就是为何炼钢厂的质检员遍布每一道工序的原因。
千万不要拿信任来考验每一个工人的自觉性。
林瑞把自己工厂生产的情况对在坐的各位领导叙述了一遍,听的诸位是感慨颇深。
农业局局长黄任川感慨最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的说到:“怪不得炼钢厂生产的产品质量这么好,我来之前,特意到永济公社农田里仔细的看过那些收割机收割小麦的盛况,真的太快啊。”
“在当时我曾问过当地的队长,问他们,如果收割机要是坏了的话,维修怎么办。”
机械维修,确实是个大难题,在现在机械都是贵重物品的年代,维修点更是少的可怜。众人的注意力被黄任川吸引过来。这里可是有两个大领导在,他也不卖关子。就连炼钢厂的三位领导也被黄任川的话所吸引。
黄任川笑着看了一下炼钢厂的三个人说到:“那队长说,收割机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四天,他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坏过一次,中间只小坏了一次,简单清理之后就好了。而且,他还从中学到了一手修车的技术,那就是手扶收割机坏了有三招,如果是柴油机坏了,那就是停车熄火,清洗油管,安装启动直接好。”
众人听了都大感惊讶,很是不相信,还有这么耐用柴油机吗?
这年头的柴油机最容易坏的地方,就是缸筒瓦片活塞环。归根结底,是制造精度的原因与装配工艺都有很大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材料不达标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缸筒里面是活塞,金属性能不同,那热胀冷缩的系数就不同,你要是敢用同一种材料造缸筒活塞你试试就知道结果了。
炼钢厂的制造材料是优质钢材,再加上林瑞研发出来的独特的淬火工艺,提高了钢材的性能。再加上严格把控质量关,这才造成了炼钢厂制造的机器皮实耐用的结果。
林瑞只是提出第一个问题,就引起了众人的讨论,各种意见频出,原本以为还是很好的计策,可一讨论才发现,居然有这么多的问题。
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多虑了,到了地方工厂,人家也许也会严格按照炼钢厂提供的技术标准去装配呢,谁也不敢保证。
这个问题在座的人几乎都不信有工厂能做到向阳炼钢厂这种堪称变态的要求,怪不得手扶拖拉机的产量这么低。
这年头,并不是说你脑袋一热就能干好的,而且产业工人的素质真的不行,不是他们不想干好,而是下限决定了他们的上限,很多进厂的人都大字不识。
面对一个文盲,你告诉他这个地方应该做到0.1的公差,他知道什么意思吗?各种工具他能用吗?能学会吗?多久能学会?学会了能精进吗?
所以,林瑞提供的第一个方法,经他自己这么一说,众人内心里也渐渐的以为这一办法不可取。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没有提起出来,却集体反对这个方法。那就是炼钢厂只制造零件,不负责组装,这要减少多少工人?在人家当地建厂,给人家当地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
现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他们的政治筹码。都能拿来当利益的交换。在座的谁还没有三大姑的表弟要当工人?谁还是没有七大姨的表妹要找个工作,甚至四舅妈的小老弟也想从吃上商品粮,完成从农民阶级往工人阶级的蜕变。
这一切都需要工厂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这样才能招收更多的产业工人,才能想办法解决掉自己的人情关系。
所以,就连杨图,都否定了林瑞的这个提议,而是笑着说到:“计策有两条,通常先说的都是下策,小子,你也别卖关子了,赶紧说说你的上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