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两宋传奇 > 第29章 普陀仙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张明远等人辞别宋高宗等人,离开温州,意欲回京兆府,可半路遇到几位江湖故交,故而抵达普陀山,参加江南武林人士的聚会。

目下金兵神出鬼没,江南各大门派也是群情激愤,时常偷袭金营,搞得金兵战战兢兢。

普陀山在海岛之处,远眺而去,海天一色。茫茫大海,波涛汹涌,风气浪卷,蔚为壮观。普陀山是群岛之中的一处小岛,虽说并不起眼,可却气势非凡。形似苍龙卧海,与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高耸,连绵起伏,如遨游东海之蛟龙,昂首欲腾。世人称之为海上仙境。

普陀山掌门人沈海天见张明远等人前来,就出山门相迎:“明远,无极,你们可好?近来听说你们与皇上在温州,你们四个弟子协助韩世忠将军在黄天荡力挫金军锐气,实在令人钦佩。如今金兵南下,搞得江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那日,如若不是韩世忠将军阻击,恐怕金兵要袭击我普陀山了,完颜兀术搜山检海追击皇上,皇上吓得躲到海上,真是不容易。好在完颜兀术北逃,总算太平了。”

张明远马上握着沈海天的手,微微一笑:“沈掌门客气了。万万没想到金兵会南下,袭击了扬州城也罢,没曾料想兀术搜山检海追击皇上,如此有恃无恐,胆大包天,实在匪夷所思。”

费无极叹道:“女真人真是不简单,从东京一路追击,如今到了江南,他们真是有恃无恐。”费无极也仰天长叹。

子午四人齐声道:“我等见过沈掌门。”

沈海天一一扶起,笑道:“不必如此,你们在黄天荡之事,传为佳话。江南人尽皆知,说四个英雄少年,身手不凡,捉得两员金国大将。”

余下点了点头,笑道:“英雄实不敢当,不过是借着韩世忠将军的威名,斩杀了不少金兵。”伸手一指,比划开来。

子午见沈海天的弟子一个个也是喜笑颜开,就追问开来:“你们可知,金兵实乃兵强马壮,不可小觑。他们一路南下,不分青红皂白,一路格杀勿论。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你们可有什么见闻?”

沈海天的弟子笑道:“自然见过许多悲天悯人之状,金人的海船也飘荡海面,许多大宋渔民惨遭金兵的袭扰,苦不堪言。沿岸黎民百姓,无不痛心疾首,恨之入骨。”

正在此时,只听如此一语传来,“我们来迟了,普陀山今日群雄齐聚,自然是贵客临门了。”原来是武夷山、雁荡山的掌门人来了。

张明远拱手笑道:“原来是李婵娟与韩芙蓉二位掌门人,幸会幸会。”

费无极也上前开玩笑,道:“你们武夷山与雁荡山,自然没有金兵袭扰是也不是?”

武夷山掌门人李婵娟叹道:“自从少林寺武林大会以来,我等很少下山了。本想深居简出,自创几套武功秘籍,哪想兀术来势汹汹,杀到江南来了。如若不是韩世忠将军在黄天荡大显身手,恐怕难说的很。”

雁荡山韩芙蓉坐了下来,眉飞色舞道:“可不是,兀术这人听说身材魁梧很有男人魅力,可他毕竟是女真人,野蛮粗鲁,不懂礼数。想必待人接物也粗鲁残暴,我江南皆是秀美端庄,谦谦君子。这女真人前来滋扰实在太也可恶。”

子午四人见二位女掌门人前来就颇为好奇,素闻江湖上女流之辈向来被人瞧不起。不知这二人有何本事,也在江湖上行走。

武夷山李婵娟是个心明眼亮之人,她看出子午四人的眼神颇有疑惑,就问道:“怎么?张明远、费无极手下的弟子莫非不大高兴?莫非金兵把你们吓破了胆?你们在扬州城都受伤了,在黄天荡又当如何?面对金兵可不能逞能,须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打不过就跑,你们不是与皇上是兄弟么,可要多学学他了。”这话分明有些冷嘲热讽,看来江南各大门派对宋高宗赵构是颇有微词的。

子午等人意欲开口,费无极马上示意他们闭嘴,就叹道:“素闻武夷山九曲溪潺潺流水,清澈见底。想必武夷山人也当如此光明磊落。韩掌门自然是个心直口快之人,不过这般拐弯抹角的说话就难免有些令人不快了。皇上那也不叫逃跑,叫做避其锋芒。”

张明远仰天长叹道:“靖康耻历历在目,女真人来势汹汹。皇上他不容易,还望诸位明白。”

武夷山掌门人李婵娟哈哈大笑道:“你们是皇室故交,与徽宗、钦宗,还有如今的天子皆是故交,自然为他们说话,好不可笑。”

雁荡山掌门人韩芙蓉也冷笑一声,不紧不慢道:“伴君如伴虎,素日看似风风光光,可皇上遭难,你们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做皇上的朋友,此乃一大败笔。”

沈海天一看,双方言语不快,如若听之任之,就怕伤了和气,就笑道:“尔等此来皆是我普陀山的贵客,不必为此争执。想必兀术逃离,江南太平,可喜可贺。听说张明远、费无极你们要回山了,离开江南之际,我等江南门派自然要尽地主之谊。还望武夷山、雁荡山,二位掌门人以礼相待,也算给贫僧一个薄面,不知意下如何?”神情肃穆,双手合十。

武夷山李婵娟与雁荡山韩芙蓉一听,愣了愣,傲气十足之际,缓缓低下头,马上点了点头,眉宇之间依然不悦。

张明远等人也微微一笑,不再冷嘲热讽。沈海天引众在普陀山四处行走,算是大饱眼福。普陀山到处郁郁葱葱,美不胜收。海风拂面,神清气爽。

费无极此番南下也打通了不少江南各大门派的来龙去脉,就追问沈海天:“这普陀山一直是佛家之地么?”

张明远道:“如此神仙境界,无出其右,此来就怕多加叨扰,还望见谅。”

沈海天摆了摆手道:“不必如此客气。大唐之前,听说是道家道场,与蓬莱阁可相提并论。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自李唐以来。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世人暗暗传奇,传为佳话。唐咸通四年日本国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全山共有四大寺、一百零六庵、一百三十九茅蓬,四千六百五十四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由此名扬天下。”

张明远饶有兴致的追问道:“我大宋以来,普陀山又当如何?”

费无极道:“不错,还望赐教,让我等了然不惑。此番行走江湖,抵达江南,也算难得。走一遭,微幅不浅。如今还能走,就怕再过十年,走不动了。”如此调侃自己,惹得众人忍俊不禁。

沈海天介绍道:“我大宋乾德五年,太祖皇帝遣内侍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当年高丽与日本等国来我大宋经商、朝贡者,也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如今我普陀山早已名扬天下,靠的是兀术。你们可知兀术意欲登上普陀山围追堵截皇上,可天怒人怨,金兵大船到了普陀山附近突然风浪大作,金兵跳海者不计其数,吓得兀术逃跑了。这也是黄天荡之前的事。”

武夷山李婵娟瞠目结舌,扬起袖子,惊讶道:“居然有这等事?不可思议。”

雁荡山韩芙蓉也目光呆滞,难以置信,缓缓道:“普陀山有佛祖保佑,自然逢凶化吉了不成?”

子午对普安指了指远处,普安看过去,但见郁郁葱葱,有许多灌木勃勃生机。与海面形成一道风景。水蓝,云白,天高,树绿,再加黄瓦庙宇,蔚为壮观。

沈海天引众继续前行,且走且谈:“我普陀山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风大雾多,雨量充沛。避暑圣地也是绰绰有余,如若风来雾起,更是神仙境界。”

此时此刻,众人边走边看,环顾四周,不觉心旷神怡。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画卷,更添几分绚丽多彩。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近在眼前。

普陀山的大多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许多传说。众人且走且谈,喜笑颜开,但见山石屹立,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众人目不暇接,喜乐无比。

武夷山李婵娟看向沈海天,顿时问道:“普陀山风景秀丽,果然名不虚传。可普陀山乃佛门圣地,沈掌门不会带着我们闲逛吧,如若有什么要紧之事,但说无妨。”

沈海天一怔,马上转过脸去,微微一笑:“实不相瞒,就怕兀术再次南下,攻打我普陀山,故而相约诸位,如若普陀山有难,各位江湖朋友还要前来相助才是。”

众人一听,马上明白过来。原来沈海天也怕势单力薄,被金兵袭扰。再说普陀山孤悬在外,曾几何时是世外高地,许多江湖门派极少前来滋扰,普陀山一般都傲气十足,对许多闲云野鹤恕不接待。如今大难临头,沈海天不得不放下身段,与雁荡山你来我往。

雁荡山韩芙蓉笑道:“素闻普陀山与世隔绝,当年如若不是恒山派玄空力邀,想必沈掌门不会前去。”说话间咬了咬嘴唇,一脸盛气凌人。

武夷山李婵娟道:“可不是,我可素有耳闻,江湖上都说普陀山好似人间仙境,与世隔绝。这凡夫俗子恐怕,普陀山瞧不上。”

正在此时,普陀山弟子进报,各大门派前来。原来是九华山连衣师太、齐云山岳江南、衡山派李浩然、庐山派钱紫川。他们各带七八个弟子而来,只有齐云山岳江南孤身一人前来。听闻武夷山李婵娟和雁荡山韩芙蓉也到普陀山做客,齐云山岳江南就日夜兼程而来。

沈海天马上引众到厅堂用茶,接待四大门派到来。众人许久不见,自然喜笑颜开,相互寒暄。各大门派还是在少林寺武林大会时相见过,如此许多年不见,如今见了虽说不生分,可也或多或少有些各怀心思。

原来有些门派曾受到金兵的威逼利诱,投靠兀术的大有人在。比如齐云山岳江南与衡山派李浩然、庐山派钱紫川都曾收到兀术手下送来的密信,希望他们帮助大金国铲除大宋各大门派。

他们此番不请自来,也是探一探虚实,看看各大门派有何动静。听说张明远、费无极在皇上跟前,他们自然慎之又慎,不知如何是好。

这终南山与青城山素来与朝廷多有瓜葛。宋徽宗、宋钦宗与张明远、费无极皆是故交。子午四人与宋高宗私交甚厚,也在江湖上传得沸沸扬扬。

别看如今金人南下,大宋各大门派并不出来真刀真枪的与金兵火拼,可背地里也在大金国与宋高宗之间摇摆不定。如若宋高宗胜了就不敢轻举妄动,如若宋高宗兵败如山倒,大宋江山社稷由此倾覆, 那就难说的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