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把梁麒抱去太医署让人给他处理伤处,等五皇子赶来时,他除了脸上还残留点花丛划出来的红痕,已经没有别的问题了。

打他的毕竟也是小孩子,红痕下去的比较快。

一看见五皇子,梁麒就坐不住了,张着手喊道:“爹爹!”

来的路上五皇子已经听过事情原委,愤怒之后看见梁麒满眼的心疼,他将梁麒抱在怀里仔细检查,确定他没有其他伤,才深呼吸一口气轻声问道:“麒儿疼不疼?”

“麒儿已经不疼啦!你看,状元公给我贴的小红花,是麒儿勇敢的奖励。”

给他擦拭擦伤消毒有点疼,秦扶清怕他哭闹,随意摘了朵小花,说只有勇敢的乖孩子才能得到,梁麒一声都没哭。

五皇子认真向秦扶清道谢,若不是秦扶清及时经过,还不知今日梁麒会遭遇什么。

别人不懂皇宫的龃龉,他梁雍再清楚不过,若是再过分些,说不定会危及性命,在皇家里,哪怕是个小孩子都不能小看。

梁雍没得到的父爱,他都弥补在自家几个孩子身上,梁麒是他第一个孩子,得到的关爱也是最多的。

他还小的时候生过一次病,梁雍恨不得昼夜抱着他,生怕他出事。

也不知道是否因此,梁麒的性格与他截然相反。

他天真无邪,像个真正的小孩子,全然没有皇宫里长大的孩子的敏感。

又或者说,他能敏锐地察觉到别人的情绪,但丧失了生活在皇家该有的警惕心。

梁雍在反思自己。

秦扶清不置可否,因为此事,五皇子对他的好感度涨了五点,按照秦扶清对系统的了解,这个好感度已经能说明很多事情了。

“五皇子殿下当务之急应该想想此事如何解决,”秦扶清提醒五皇子,这件事可大可小,往小的说,堂兄弟之间打打闹闹,往大了说,却是两个皇子之间关于权力的争夺。

只是和民间孩子的打打闹闹不同,皇家争夺真会出人命的。

已经到了避无可避的程度,再退让下去,谁知道梁麒下次会遇到什么,五皇子没办法永远盯着他,一旦让人找到可乘之机,只需要一个失误,孩子可能就危险了。

把梁麒推到景帝面前,是把双刃剑

好处是能让五皇子因为儿子被景帝注意到,坏处就是容易让梁麒成为众人的眼中钉。

五皇子知道只要自己盯着那个位置,早晚都会有这么一天,把针锋相对摆在明面上,但他没想到这一天会来这么早。

他和六皇子相比,所拥有的棋还是太少了啊。

五皇子叹息一声,向着秦扶清深深弯腰下去:“还请状元公深思,将麒儿收入门下,做您的学生吧。”

至少,他要给梁麒找一个能照应住他的大腿。

秦扶清还年轻,现在就能得到景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将来地位绝对不低,哪怕五皇子竞争失败,有秦扶清在,至少也能保住梁麒一条命。

秦扶清一时间没有答话,五皇子的腰弯了又弯,“我不求别的,只想让他们不敢轻易动麒儿,还请状元公收下他吧。”

懵懂的梁麒看着这一幕,他不明白大人叽里咕噜说的话背后有什么深意,看见他爹弯腰请求的模样,他也学着弯下腰,嘴里喊着:“收下麒儿吧!”

秦扶清扶起五皇子,“殿下请起,我并未说自己不答应。”

五皇子十分欣喜,“这么说你答应收麒儿为学生了?”

秦扶清微微点头,“但是,我恐怕没太多时间在京城照应他,陛下派我去越州,我这一去,起码一两年时间,届时我不在京中,五皇子又能倚仗谁呢?”

五皇子愣住了,秦扶清是状元,接下来会入翰林院,这是一直以来的传统,为何他会被派去越州?

“此事说来话长,这里并非说话的地方,我就长话短说。去越州一事是我提出来的,陛下信任我也正是因为我在他面前立下军令状,前往越州填充国库,京中待不住,也没法待,殿下如果想达到目的,还需再退一退,暂时先离开京城,只是不知殿下舍不舍得眼下下好的棋。”

就在刚才那么一会儿,秦扶清已经想出了破局之法。

景帝还太年轻了,不到五十岁,说他身体不健康的,人熬夜处理奏折都不成问题,他几个儿子虎视眈眈,却不知景帝还自认正值壮年,哪里会舍得退位,除非他死。

等景帝死的过程太漫长了,谁也不知道在这中间会发生什么。

哪怕五皇子再怎么努力,一步步在户部做出实绩,在百姓之中拥有贤名,和六皇子等其他皇子相比,他没有舅家扶持,这就是最致命的问题。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如果有贤名就能当皇帝的话,那坐在皇位上的应该是位名声极佳的圣人。

在户部已经是五皇子的上限了,想要再进一步,他必须像五年前前往镇安府镇压蔡飞之乱那般,再做出实绩来。

连他要去哪里刷政绩秦扶清都给他想好了。

“殿下如果想明白,北地正需要您,带着麒儿去北地吧,殿下能拿出像这样的决心来,我自会将小公子教导的很好。”

五皇子陷入犹豫之中。

他从一个无人帮扶的不受宠皇子混到今日,已经殚精竭虑到了极点,倘若在这个关键节点离开燕京前往北地,他怎么能确保景帝一定会等他回来?

如果他的兄弟们在这时……

不对,五皇子想到了玄鹤道长的存在,有玄鹤道长在,他担忧的事情都可以提前得知。

可为什么是北地?

既然秦扶清要去越州,他去北地,二人南辕北辙,岂不是离得更加远了。

但此时在宫中,并非他俩详聊之地,梁雍只好暂时做罢。

景帝召见梁麒,五皇子抱着他前去面圣,看见梁麒脸上的伤,景帝或许已经知道事情原委,但也只是淡淡问了几句。

梁雍并未扩大事态,轻描淡写地说是梁麒在御花园玩耍时遇到堂兄,二人起了争执。

小孩子打架再正常不过,但打成这样,做长辈的如果真心疼,多少也该过问几句。

可景帝并未深问,只让王明拿来上好的伤药,孩子抹了不会留疤,便再无其他。

五皇子没有多说什么,心却一直下沉,直到沉入谷底。

他果然还是太天真了,想借着儿子在他老子面前争宠,全然忘了面前的男人是皇帝,皇帝是没有私人感情的。

景帝连五皇子这个儿子都不怎么上心,对素不相识的孙子又能有多少真情实感呢?

无非是因为梁麒可爱乖巧,会说点贴心话,景帝才对他表现出好一些的态度。

可这样的态度,换作一条会作揖的小狗,只怕也能得到。

五皇子明白,秦扶清说的是事实,他留在燕京再怎么谋划,也无法靠近他想要的位置,只能一退再退,继而谋划全局。

想明白这些后,离开皇宫,五皇子秘密邀请见秦扶清,二人私下见面,五皇子并未多言,直截了当地问:“为何要我去北地?”

北地荒凉贫穷,又有异族作乱,战乱不休,他去北地说不定连人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按照五皇子的预想,他要是离开燕京,也应该去富庶之地,怎么都不应该是北地。

他能这样问,就说明已经对秦扶清的提议有所动心。

秦扶清也不卖关子,告诉他道:“富庶之地世家盘踞,根深蒂固,多少和其他皇子的母家有关系。哪怕殿下贵为陛下的儿子,去了也不好使,他们会对你很好,你想要什么就给什么,那里对殿下来说是温柔乡,但绝不是成长之地。”

北地就不一定了。

异族和北明战乱不休,又有蔡飞势力割据,什么世家早都被打烂了,要么就逃到中原,六皇子他们就是想伸手也伸不过去,五皇子在北地更能施展手脚。

另一方面,就像越州靠海可以发展海运,北地也同样是一块未开发的宝地,前往另一块神秘大陆的通道,除此之外,那里还有广阔的土地,数不清的牛羊……

很多事情都等着人去做,如果五皇子真有能力,在北地发展个几年,比在户部干磨练人多了。

可让五皇子犹豫的还有一件事,他在北地,秦扶清在越州,就算两人想要沟通些什么,送信都是难题。

秦扶清却不觉得这是问题,只要奔着同样的目标而去,哪怕天南海北,也无法使他们离心。

话已至此,五皇子已经说不出来什么拒绝的话了。

秦扶清画饼功夫实在高超,寥寥几句话,就让五皇子看到了在北地的广阔将来。

他答应秦扶清,“我可以去北地,只是,我该怎么跟父皇提起呢?”

去北地也是要资格的。

秦扶清笑笑,“殿下已经下好决心了?”

五皇子叹息一声,他不去又能怎么样呢,已经走到绝路了,为了家人孩子他也要拼一拼。

“我已经想好,就按照状元公说的来做。”

“既然如此,殿下就不用担心如何去北地的事情,时机就在几日之后,北地使团马上就要进京商量和亲事宜,介时殿下会找到机会前往北地的,”秦扶清把手里的棋子安排的清清楚楚,他还有件事情没告诉五皇子,走北地这一步棋还有个好处,能拉拢到长公主。

可别小看长公主梁昭月,哪怕在景帝面前,她得到的宠爱也没什么作用,连唯一的女儿都逃避不了和亲的命运。

但正因长安郡主被送去和亲,景帝才会对这个妹妹更加愧疚,更加上心。

五皇子的人可以远离京城,但他决不能在景帝的世界里消失。

偶尔刷刷存在感还是很有必要的。

五皇子没把事态扩大,梁麒被打的事情就像是过去了,只是六皇子越发得意,甚至在见到秦扶清时,状若无意地提起二子打架一事。

“不过是两个孩童之间吵架,听说状元公家中兄弟姐妹甚多,莫非从不吵闹打架?也怪不得状元公少见多怪,还要把小孩子的事情闹到父皇那里去,状元公学识渊博,可在这方面,果然还是阅历太少啊!”

“你们说是不是啊?”

六皇子身边跟着几个文臣,听他主动挑衅秦扶清,也没人敢帮腔,一个两个恨不得把头扎裤裆里,一边是六皇子,一边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他们谁也不想得罪。

秦扶清不想这些人被额外为难,开口道:“六皇子说的是。”

他不是闲着没事干的圣母,六皇子教育不好孩子,那是六皇子的家事。

只是看六皇子这态度,全然忘记他是怎么被景帝看重,从几个皇子中脱颖而出的。

一个人因为什么起势,若是忘记初心,必然会因为什么跌落。

只可惜六皇子身在局中,已经看不清形势了。

秦扶清又何必再提醒他呢。

使团进京之前,秦扶清紧锣密鼓地忙活接种疫苗的事情,城中大夫被统计在册,发放行医资格证,如此种种,让他忙的不可开交。

向来自由惯了的大夫一时被官府拘着行医,很多人都心有怨言,每天给百姓看病还要写行医记录,给他们增加多少工作量,众人敢怒不敢言。

奈何太医署之令不得不听。

不过时间一久,这些有了行医资格证的大夫才慢慢琢磨出有官府管着的好处。

一方面是大夫群体之中的害群之马被揪出来,得到认证的大夫名声远扬,找他们看病的百姓也增多了。

另一方面呢,他们写下行医记录在册,时间一久,给人看病就变得简单很多,同样一个病症,不同之人有不同表现,有这些病例供人研究,感觉他们的医术都有所上涨。

再来呢,就像大夫之中有害群之马,百姓也不全然是吃亏的一方,医闹自古有之,有的大夫好好治病,奈何病人还是不幸离世,被人纠缠上也不在少数。

但有太医署管理之后,他们有行医资格证,出医闹事情之后,只需查行医记录,确认开药没有问题,再闹上公门,大夫们也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