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留下一条命的日本人名叫山太郎,他对在越州四处游荡的倭国浪人知之甚少,秦无忧反复恐吓询问,确定他没有骗人,转而问起倭国的一些事情来。
据山太郎自述,他的父辈是开垦山石的,才有山这个姓氏,他有兄弟姐妹十一人,只有五个长大成人,倭国战乱不休已有两百多年,百姓贫困交加,山太郎的父亲因战乱而死,母亲独自拉扯他们,后因饥荒而死。
山太郎离开家中,跟着同村之人寻找生机,后来意外出海,混入浪人群体。
他把自己说的很可怜,或许是想激发起面前男人的同情心,哪怕只有一点,他也能捡回一条命。
魏大强一边把他的话如实翻译给秦无忧,一边试探地看秦无忧的脸色。
魏大强活到这个岁数,很多东西都能看明白,自然看出这个倭奴的心思,他生怕秦无忧会上当。
不怪他,实在是秦无忧的脸看起来太年轻,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心底总还有一丝柔软的。
可秦无忧实在淡定,哪怕听不懂倭语,看山太郎一个男人哭哭啼啼地讲述苦难,也应该会有一点动容。
就比如魏大强,他听了之后心中就起了波澜。这些倭奴来到北明的土地上四处作乱,烧杀抢掠,就像不可战胜一般,是那样强大,以往他们从没想过这些倭奴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来残害他们。
现在他明白了,在倭奴的国家,他们也是不幸的人。
问完话已是深更半夜,秦无忧在思考事情,魏大强强忍住哈欠,眼泪都快憋出来了。
马二喜上前小声道:“大人,时间不早了,您看我们是回去还是怎么?”
外面彩霞的家人还在等着,他们已经收拾好了供秦无忧休息的房间,还想要见见秦无忧表示感谢。
“大人,不着急的话请在寒舍暂住一晚吧,有什么事明日再做打算也不迟。”魏大强也跟着劝道。
秦无忧点点头,问魏大强:“这附近村子的村长你可都熟悉?明日将他们叫来见我,这段时间我都会住在你们村子。”
魏大强惊喜道:“大人莫非是要除掉那些流窜作案的倭奴吗?”
秦无忧点点头,素大人交给他的任务他还没完成呢,本来是想让那些落草为寇的村民回去种地,却发现倭奴不除百姓根本无心种地,既然如此,他就先拿这些倭奴开刀。
“大人尽管放心!明日一大早,草民就让他们来见您!”
一夜无话,第二天秦无忧刚起床发出一点响动,窗外等候的马二喜立马就问道:“大人,您醒了吗?”
“起了,他们人来了?”
“是的,魏村长半夜就叫人送信,天刚亮附近村子的村长就来了。”
“大人起了,我给大人大水洗漱。”一道女声响起,是彩霞。
秦无忧翻身下床,检查武器和身上的东西,确认都还在,走了出去,“不用,我自己来,让他们来见我。”
彩霞家的院子里围满了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听说有倭奴被抓,他们是来扔石头的。
渔村村民平日里不少见到尸体,这年头出海打鱼很是危险,有时候风高浪急,人躲避不及时,经常尸体都找不到,有的比较幸运,还能找回来,往日见到亲友的尸首,有人害怕,有人惋惜,有人哭泣。
这还是头一回大家看到几具尸体随意丢在地上,会那么愤恨,慷慨激昂。
每次倭奴入侵村庄,死的都是自己人,这还是村民们第一次见到倭奴的尸体,他们早已经凉透了,被破草席随意卷着,看起来矮小浮肿,丑陋不堪,全然没有杀害他们时的凶狠。
一个孩子挤出人堆,猛地跑到倭奴尸体旁边,一边用脚踢着,一边哭喊道:“还我爹命来!”
“石头,快回来!”
有人见秦无忧从房间出来了,连忙喊孩子回来。
熟悉的名字让秦无忧看向这边,他走过来,盯着只有五六岁大的男孩,“你也叫石头?”
男孩哭的眼泪鼻涕一起流,都流到嘴里了,他看着高大的秦无忧,有点害怕,却没有退缩,“我叫石头,我爹给我起的名字,想让我像石头一样坚硬,可这些倭奴杀了我爹。大人,是你杀了他们吗?”
“是,”秦无忧蹲下身子,伸手叫男孩,“石头,过来。”
石头走了过去,秦无忧蹲着还要俯视他。
出乎所有人意料,秦无忧表现出与杀倭奴时全然不同的温和,他伸出大手,摸了摸石头的后脑勺,夸赞道:“是个聪明的,还很勇敢,你爹没给你起错名字,想给你爹报仇吗?”
石头被海风吹得黑红黑红的脸上难得露出不好意思的红晕,他点点头,坚定道:“我长大了要向大人一样厉害,杀光倭奴,给我爹报仇!”
“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你会做到的。”
秦无忧抚摸着他的头顶,站起身来,回头看向围在旁边的村民,胸中有些激荡,真恨不得当场杀个倭奴发泄一下心中的情绪。
被五花大绑的山太郎突然感觉身上一凉。
虽然昨天山太郎表示不知道其他倭奴浪人的去处,但这些居无定所的浪人一般都喜欢近河流的地方,水系通畅,有芦苇丛遮掩,还方便他们随时跑路。
秦无忧把附近几个村的负责人召集过来,就是为了商量对付倭奴的对策,他要这些人一旦发现倭奴的踪迹,就烧狼烟通知他,他会尽快赶去。
此时一个男人突然对他道:“大人,您有坐骑吗?”
秦无忧微微一顿,“没有。”
越州这地方马匹很少,从北方千里迢迢运一匹战马的价格太过高昂。
“那太好了,草民家中刚好有一匹马,宝马配英雄,草民愿意献上宝马,只愿大人马到成功,旗开得胜,歼灭倭奴,还周边一个太平!”
此人名叫赵福,乃是一个海货商人,魏大强派人去找其他村人时,他恰巧在村中做生意,听闻有官人捕捉浪人倭奴,他便自告奋勇地前来。
秦无忧果然注意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