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卖武器给德国,不是为了帮他们打赢苏联,而是为了让苏德战场的僵局持续得更久,让苏联人流更多的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地图上原本是尼布楚条约中清朝主张的边界,声音压得更低:“苏联跟咱们的账,可不止一两笔。
当年的尼布楚条约,咱们丢了外兴安岭以北的大片土地;后来又强占了咱们的库页岛、外兴安岭以南、外西北的很多领土。
要不是苏联忙着跟德国打仗,他们可能把去年还给我们的这些领土还给我们么?要是他们打得顺风顺水,等战争结束,手里有了余力,会不会卷土重来?”
“可要是苏联被德国打得节节败退,或者陷入长期僵局,他们就需要更多的物资支援,需要咱们在远东牵制日本的兵力。到那时候,咱们就能跟苏联谈条件 —— 用武器、用物资换领土,把当年丢掉的那些土地,一点点都拿回来,这是这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机会,可能也是唯一的机会。”
老将和参谋长听得目瞪口呆,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 —— 他们从未想过,林毅的目光竟能放这么远,甚至想借着苏德战争的局势,收回历史上丢失的领土。
参谋长张了张嘴,半晌才找回声音:“可…… 可这也太冒险了吧?万一德国真的打败了苏联,转头跟日本联手对付咱们,那咱们岂不是更危险?”
“不会的。” 林毅摇了摇头,语气笃定,“德国的重心在欧洲,他们就算打败苏联,也得花好几年时间消化苏联的领土和资源,根本没精力东扩。
而且日本跟德国虽然是盟友,但彼此都有私心,日本想独占亚洲,德国想称霸欧洲,他们根本不可能真正联手。”
他指着地图上的苏德战场:“现在苏德战场的局势是胶着状态,苏联有地域优势,但德国的装备和战术更胜一筹。
咱们卖给德国的 130 毫米火箭炮,刚好能让德国在局部战场获得一点优势,却又不足以彻底打败苏联 —— 这种‘添柴不灭火’的状态,才是对咱们最有利的。”
老将放下茶缸,手指在地图上现在的边界反复摩挲,眼神渐渐变得复杂。心里的天平慢慢倾斜:“你说的…… 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这事儿太过敏感,一旦暴露,咱们在国际上就会陷入被动,甚至可能被苏联断了所有支援。”
“所以咱们得做得隐蔽。” 林毅语气轻快了些,“我们可以通过第三方国家的军火商转手,比如中立国的公司,让德国从这些国家手里买的武器,跟咱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且这批火箭炮的数量我们要控制,这样能让德国看到效果,又不会引起苏联的过度警觉。”
参谋长还是有些顾虑,皱着眉问道:“那要是苏联还是发现了怎么办?他们要是以此为借口,不再给咱们提供武器,甚至跟日本联手,咱们该怎么应对?”
“咱们国家现在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能靠国外支援的国家了,而咱们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也从来都不靠国外支援。”
然后林毅笑着指了指桌上的 41 式轻机枪,“咱们有自己的渠道采购武器,有自己的兵工厂维修和生产装备,就算跟苏联翻脸,又有什么的。
而且苏联现在最怕的就是腹背受敌,他们就算知道了,也不敢轻易跟咱们翻脸 —— 毕竟他们还需要咱们在远东牵制日本的兵力,防止日本北上进攻苏联。”
参谋长看着林毅,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忍不住笑出了声,手指点了点他,语气里满是惊叹:“你呀你,可真不是个省油的灯!
我这刚琢磨明白你卖火箭炮给德国的心思,回头一合计,你干的‘大事’可不止这一件 —— 之前把新式鱼雷卖给日本人对付美国人,又给德国人送新式水雷、鱼雷打英国人,转头还把新式飞机、坦克、导弹给美国人、英国人,让他们去收拾日本人。
这一圈下来,这场大战的几个主要交战国,没一个没跟你打过交道的,你这是把整个世界都搅和进来了啊!”
这话一出口,老将也跟着笑了,端着茶缸摇了摇头:“参谋长说的是,我之前还只觉得你在装备上有办法,现在看来,你这心思比战场上的战术还复杂。一边帮着咱们抗日,一边还能借着各国的战事布局,我活了这么大,还真没见过你这样敢想敢干的人。”
林毅摸了摸鼻子,脸上露出一丝坦然的笑意:“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核心就一个 —— 借着别人的战事,给咱们自己争取好处。您想啊,日本人跟美国人在太平洋打得越凶,他们能调到中国战场的兵力就越少,咱们抗日的压力就小一分;
德国人跟英国、苏联打得胶着,英国就没精力管远东的事,苏联也得求着咱们牵制日本,咱们才能趁机谈领土、要利益。”
他走到地图前,指尖在太平洋、欧洲、中国三个战场之间划了个圈:“这就像下围棋,每个战场都是一个棋子,咱们虽然没直接下场跟所有国家打,但可以通过给不同的人送‘武器’这个棋子,让他们互相牵制,最后咱们坐收渔利。
比如给日本人新式鱼雷,不是帮他们赢,是让他们能多撑一阵子,别太早被美国人打垮 —— 要是日本太快投降,美国人转头就会把精力放在中国,到时候咱们面对的就是更难对付的对手。”
参谋长听得眼睛直发亮,凑到地图前追问:“那给美国人、英国人送新式飞机坦克,又是为了什么?按说他们跟咱们也算盟友,帮他们打日本不是应该的吗?”
“是应该帮,但不能白帮。” 林毅语气笃定,“咱们给他们送先进装备,一是为了换他们的资源 —— 比如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