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680章 保家卫国不是一码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80章 保家卫国不是一码事

最终张世康还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蒙古诸部的好意。

如果收复漠南需要这个代价,那张世康舍我其谁。

不过他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那些劳什子蒙古美女如果都跟孛罗赤一样是胖墩子,大不了到时候全丢给崇祯老哥。

反正活儿是给他干的,自己不过是个可怜的打工仔,付出精力已经难能可贵了,怎能还要付出精血。

会议开了一个多时辰,最终在张世康的授意下,卢象升拟定了章程,将张世康所说的要点全部罗列拟成文书。

文书除却张世康所言的一系列条款外,还商定诸部可汗于九月份亲赴京城拜见天子,正式接受册封。

文书一式多份,张世康盖上了大元帅印,蒙古诸部特使也都盖了自己的印信。

此次合议史称归化易帜,自此漠南蒙古正式划入大明版图,成为大明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七月十四日,张世康于归化城班师回朝,并于五日后与近卫军在山海关会师。

此番出征历时两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历经大小战役数十,官山一战,注定将载入史册。

回师的路上,近卫军全体官兵皆士气高昂。

可以想象,这等功绩,天子必定会亲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或许还会有很大的封赏。

何为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这便是了。

自山海关入关之后,说来也怪,连着下了三天的大雨,道路泥泞不堪。

张世康不得不在距离永平城二十余里外一处高地暂时驻扎等候雨停。

这让张世康挺郁闷,心里还寻思不是小冰河吗,为毛天气如此反常。

若是这雨下到陕西、河南等地,也算是甘霖了。

一边寻思着,张世康喝了一口茶水,一旁的马玲绮正在给自己夫君口授的书做校对。

按照张世康的计划,这本书回去便会交给制造总局的宋应星他们,事关国朝大事,马玲绮自然不想出岔子。

两人正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刘文柄却在外头请求召见,百无聊赖的张世康立即让他进来。

见刘文柄似乎面色不太好,张世康便问道:

“怎么了这是?可是建奴那边出了问题?”

此番出征,刘文柄的情报工作做的十分到位,倘非如此,官山一战张世康是不敢那么打的。

在张世康的心里,战功并非只有参战的士兵可以获得,为士兵改造新式装备、火器,且有突出进步的,皆可获得。

除此之外,情报人员自然也功不可没。

按照张世康的估计,这几年来刘文柄历次战争积攒的战功,也差不多能摸着国公的门槛了。

“大人,三日的大雨,使永平城几条河流猛涨,淹没了不少田地。

刚刚得到消息,永平城河流决堤,还爆发了山洪,一侧城墙都被冲击损毁,不少百姓被山洪冲走。

大水所过之处,百姓无可居。

我近卫军想尽快回京,或许得绕路了。”

临了,刘文柄才说出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事。

想绕过永平,就要多走至少三百里的路,这对于数万大军来说当然不是好事,人吃马嚼的,人一多就容易出乱子。

可张世康闻言却皱了皱眉头:

“绕路?为什么要绕路?”

“可是大人,永平已经成为一片汪洋……”

“它就是一片地狱,近卫军也不会绕路!”张世康将茶碗重重的放回桌子。

之后他站起身来,在大帐内逡巡了片刻,脸上十分果决的叫来了传令兵:

“传本帅军令,近卫军全体将士立即集合,准备赶赴永平城!”

“卑职遵命!”传令兵不问缘由,接过牙旗便冲进了瓢泼的大雨中。

刘文柄对此十分不解,近卫军即便是精锐,但也没必要没苦硬吃呀。

虽然绕路会增加不确定性,但也好过去往洪泛区。

“你这觉悟,还有待提高。”张世康没来由的说了一句,便让刘文柄来给他披甲。

“本帅此前说过,我大明的兵,不该为百姓所惧。

以前我常听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这两年本帅三令五申,处理了大小将领数十个,总算改善了这一情况。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张世康一边整理盔甲,一边接着道:

“保家卫国喊了上千年,我现在问你,何为保家卫国?”

刘文柄不言,张世康接着道:

“怕是所有将领,包括满朝文武,都将这个词混为一谈了吧?

都认为保家卫国就是打仗,很少有人会将保家与卫国当作两件事来看。

这,便是本帅要做的。”

大雨滂沱,近卫军大营内变得十分忙乱。

毕竟是几万大军的紧急集合,在没有后世先进通讯设备的辅助下,即使是近卫军这样的精锐,也难免骚乱。

两刻钟后,各营基本整合完毕,雨幕之下,全军将士皆穿戴整齐手握兵刃。

近卫军纪律严明,军令一旦下达,皆会不问缘由的坚决执行。

只是这次紧急集合,多少让将士们有些纳闷,有人猜测是建虏又搞幺蛾子不服气,怕是大帅要带他们打回去。

也有猜测可能是蒙古人出尔反尔,更有离谱的猜测宫里发生了政变,大帅要带他们去勤王的。

总之猜什么的都有。

当张世康身披蓑衣来到将士们面前后,所有人才都直勾勾的看向大元帅,因为只有大元帅,能给他们答案。

“本帅刚刚得到消息,永平城外河流决堤,还爆发了山洪,百姓田地被淹,居所被洪水冲垮。”

张世康大声道。

他完全没有废话,直接将答案告诉了所有人。

在场的将士,包括孙维藩在内,都十分的不解,不知道这跟他们近卫军有什么关系。

历来赈灾都是朝廷的事、户部工部的事,难不成这也让他们堂堂近卫军上吗?

大元帅在场,众人并不敢言语,只等着大元帅最新的军令。

张世康沉默片刻后,高亢的声音再度响起:

“弟兄们,本帅曾言,保家和卫国不是一码事。

尔等刚刚为了保卫国家,与建奴血战,这是十分荣耀的事。

但是现在,永平城的百姓正在受难,便需要尔等来保家了。

本帅希望你们明白,大明三军不仅仅是朝廷的三军,更是大明一万万百姓的三军。

现在,永平城的百姓需要我们,灾情就是军令!

传我军令,近卫军全体都有,立即向永平城进发,救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