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夺宋:水浒也称王 > 第1144章 远道而来的旅人(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44章 远道而来的旅人(一)

洪武十七年的春节还没有到来,远在咸宁海北岸的虞允文却遇到了一小队真正意义上远道而来的客人。

耶律撒冷王国的富尔克一世大约是将信仰景教、被驱赶到西域的克烈部跟汉军搞混了,为了确认“东方三博士”后人祭司王约翰的传闻是真的,他便个人出资赞助,派出了一支小小的队伍。

这支队伍有一名来自法兰克王国、在罗马城进修过的牧师,还有一名骑士带领的护卫小队,从地中海东岸出发,绕行黑海,长途跋涉经伏尔加河流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出现在了里海北部。

这位出生于法兰克王国东南部的牧师,按照后世的法国人名叫作“约翰.蒙特”,也就是“来自蒙特的约翰”,精通天主教义,会说柏柏尔蛮语,故而被富尔克一世选中。

柏柏尔,是拉丁语中野蛮人的意思,被欧洲人用来指代称呼随着诸大食王朝扩张而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们。

跟随十字军来到耶律撒冷城之后,约翰.蒙特也自学了点儿突厥语,他自以为能够从容应对东来路上的一切蛮族,可以展开有效的沟通了。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约翰.蒙特一路东来,遇到的诸多小国、部落、蛮族们,没有一个使用与柏柏尔语相近的大食语,虽然这里也有突厥人,但突厥人已经土着化,使用的也是东欧地区各式各样的语言。

一直到进入伏尔加河流域下游东岸,进入可萨突厥汗国的势力范围之内,听到些犹太语词汇,约翰.蒙特才多少找回了一些熟悉的感觉。

只是很不幸,负责护送他的骑士在越过伏尔加河时染了病,就这么死在了半路,这反而更加坚定了约翰.蒙特的信念,认为这是上帝耶和华对他的考验,他一定要寻找到东方的祭司王。

约翰.蒙特在伏尔加河下游东岸休整的时候,汉军对波斯人的战争刚刚结束,花剌子模地区的抵抗势力分崩瓦解,阿机思狼狈逃向了里海方向。

在接管了玉里犍城之后,李显忠受命带领三千骑兵向阿机思逃跑的方向一路追杀而去,然而阿机思却直接逃到了里海,躲在了里海某个不知名的小岛,自此失去了所有的行踪。

李显忠寻思着我也不能白跑一趟啊,便要求生活在这里的波斯人、突厥人等为汉军提供一批粮草,顺便抢劫了几个小村庄,驱赶了一批牛羊,这才缓缓撤回。

李显忠认为的“小村庄”,其实是高加索山脉地区生活散布的亚美尼亚人修建的小城,亚美尼亚人曾经建立了数个王朝,先后被萨珊波斯、黑衣大食、拜占庭帝国、塞尔柱突厥王国等势力消灭,随着拜占庭帝国势力后退、塞尔柱突厥势力衰弱,里海两岸就被从属于塞尔柱的库蛮人所统治。

以不花剌之战、花剌子模战争为标志,来自东方的中原军队再一次如曾经的历史一般,在西域引发了连锁式的民族迁徙。

花剌子模以及呼罗珊地区的波斯人拼命向后世伊朗西南部地区迁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经阿富汗、巴基斯坦向印度西海岸逃亡。

关胜与高宠在咸宁海北部的活跃,又进一步压缩了可萨突厥人的活动空间,不得不在伏尔加河下游与东斯拉夫人展开了残酷的战争。

李显忠的无心之举,则导致了另外一个后果:里海东岸的亚美尼亚人向南高加索山脉地区回迁,不声不响的库蛮人则侵占了花剌子模地区的北部以及呼罗珊地区的西南部。

总之,汉军的到来,让西域的各民族、部落混居现象更加严重,甚至有波斯人与突厥人一起,向黑海方向逃去。

停留在伏尔加河下游、可萨突厥人在里海北部大城阿提尔城中的约翰.蒙特,便遇到了一支逃难的亚美尼亚人商队,听他们哭诉了东方军队的残暴。

约翰.蒙特十分欢喜,意思是我继续向东走,遇到一个咸水大湖,就能遇到东方人的军队呗?

他当即收拾行囊,做好了一切准备,便满怀希望地出发了。

此时虞允文已经来到了咸宁海的北面,这里有一座被高宠夺取了、带领部下联军修建的、充当休整地、贸易点的小城,被高宠命名为海北城。

海北城说是“城”都是在夸奖它了,只不过是高宠在咸宁海北面一处高地以木栅栏围起来的一座小村寨,规模甚至比不上曾头市,不算高宠留下的六百名驻军的话,这里的总人口还不过三千。

虞允文来到海北城时,总算是找到了点儿熟悉的味道。他这一路走来,所见西域诸城,但凡不是被汉人接管的,全部都是一个样,就突出两个特点:肮脏和杂乱。

汉人的城池和村镇,不论规模大小,道路必然是平坦宽阔的,房屋的分布也非常合理,但是西域的诸多大小城池,极少有石板路,房屋建筑也非常杂乱,完全没有一点儿规划,也根本不讲求卫生。

似乎是因为突厥人的到来,让汉唐史书中记载的以清洁着称的西域都变得膻腥污秽了。

前往海北城的道路依旧是常见的土路,一场秋雨过后,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时不时还能看到各种混在泥巴中的粪便,于是空气的味道就变得十分特别。

一直到离海北城还有三五里时,道路陡然变得干净了起来,两侧的杂草被清理,种植了些稀疏的小树,偶尔还会有一两座茅草亭可以为行人提供休息。

迎接虞允文的,是兵部派来、出任高宠名下参军的萧显,萧显是燕山府人士,算是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儿子耶律定称帝南京时拥立为皇太后的那位萧普贤女的族人。

不过萧显接受的是正规的新朝新式教育,他觉得自己就是汉人,跟契丹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二十多岁的萧显是两年半前被兵部指派到咸宁海的,他兴奋地向虞允文介绍着关于海北城的一切,毕竟这座小城的建立,他也是出了许多力气的。

就在海北城中,虞允文遇到了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约翰.蒙特一行人。

这或许是千年之后,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正式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