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 第746章 养济院推行章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后的日子里,温以缇便开始忙碌起来,既已在帝后面前亮明意图,过了明路,各项事宜便如离弦之箭再难回头。

赵皇后已经替她解决了各地势力与地方官员,温以缇便开始写出完整章程,笔尖在纸上落下第一笔,墨迹如泪痕洇。

推行养济院的首要任务,便是与当地官员的家眷、当家主母建立紧密联系。

“内宅之力可撼朝堂”,特制定三重联动策略:其一,以赵皇后懿旨为引,由各地养济院首官代向各省府州县等官眷,寄送请柬。

会上不仅展示养济院收养孤弱的实录图册,更以家国情怀激发共情。

其二,设立“善政女史”虚衔,由赵皇后钦点授予各地三品以上官员女眷,赋予其参与养济院筹建的特殊身份。

既满足官眷对荣誉的向往,又巧妙化解女性参与政务的争议。

其三,推行“家宅轮值制”,每月安排官眷至养济院试运营点体验半日,亲自筹备孤老缝制冬衣、教导孩童识字,以切身感受替代空谈游说。

养济院独立于地方衙门之外,下设文牍司(主理文书往来)、账房司(监管钱粮收支)、教化司(统筹技能培训)三大主要部门。

“女官署遇事不决,可直呈皇后中宫”,以皇权为盾,杜绝地方势力掣肘。

养济院依“刚柔并济”原则设东西两院。东院收纳男性百姓,组织修筑堤坝、开垦荒地等官府徭役工作等力所能及之事赚取工费。

夜间则分编为巡防队,轮值守护院区安全。

温以缇在甘州之时,就发现天下鳏寡孤独之困,非仅重病残之躯。更有青壮男子,因小病小残受族中苛待、歧视,或因生计凋敝,虽有宗亲却难谋生路,空负气力而困于蓬牖茅椽。

此等人亦是养济院必不可少的力量。

《管子》云:“圣人裁物,不为物使。”此等男子虽陷困顿,然血气方刚,若授以纪律,既可解其衣食之忧,更能化闲散之力为守护劳作之盾。

日间令其开垦荒田、修筑堤岸,承官府徭役以充院用,此乃“以工代赈”之新用。

而西院为核心生活区,以月洞门分隔出幼学斋、慈幼堂、绣纺坊等区域。幼学斋延请落第女先生教授蒙学,慈幼堂由稳婆与医婆照料婴孩,绣纺坊则与苏州布商签订长期订单,让妇孺通过刺绣、纺织换取酬劳。

为激励自主营生,养济院特设“自强阁”,陈列竹编、陶器等手工艺品,凡作品被商户订购者,可获工钱。

针对养济院百姓的长远生计,温以缇设计“三阶成长体系”。

一阶为基础生存阶段,提供食宿与基础医疗,二阶为技能培训阶段,依个人资质分配至养济院下属的工坊、商铺进行简单学习。

但这世道人心复杂,“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要是一股脑把谋生本事全教出去,断了其他百姓的活路。

所以定下规矩:每个月只放出少量学习名额,必须是表现特别好、做事踏实,且受教化司的女官点头的百姓才能入选。

这样既能保证手艺教得下去,又能让大家明白,只有好好学、踏实干,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而养济院所授技艺皆为独门之法,皆出自温以缇的方子,尽可能的会避免与其他百姓争抢的可能。

养济院广设绣坊、糖坊、染坊等工坊。各坊所产之物,所获收益皆纳入统一规制。

所得银钱对半而分,一半留作养济院日常开销,例如添置器具、聘请教习、修缮房屋,保障院内老弱病残的衣食起居等。

另一半则归入地方衙门公库,既作为养济院合法运营的赋税,也换取官府对养济院的支持与庇护。

如此一来,养济院与地方官府利益相连,形成相互依存之势,既能减少外界掣肘,又能为养济院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三阶为独立营生阶段,通过“助业银券”制度,为离院者提供三年免税扶持。

养济院于城郊购置荒田建设安置村落,房屋采用“以工代租”模式。

受助者每日工作所得,三成抵扣房租,七成留作积蓄。

待累计租金达房屋估值后,产权即过户至个人名下。

同时,养济院垄断地方“杂役权”,街道清扫、官仓搬运等事务均由院内劳力承接,所得收益除维持运营外,盈余部分存入“善政公库”,作为新开分院的启动资金。

为避免与男性官僚体系正面冲突,京中的养济院衙门,会联合户部、工部、礼部,每地派驻清正文官担任“监核使”。

监核使仅负责钱粮审计与政策对接,不得干预具体事务。同时建立“双轨奏报”机制。

女官署每月以密折形式向皇后呈报民情,监核使则通过正常渠道向六部汇报财政,形成权力制衡。

为应对可能的舆论攻击,温以缇提前命幕僚编撰《济民实录》,收录受助者亲笔感谢信、地方士绅褒奖诗赋,并绘制养济院图册,借文人之口传播善政。

最终定下规矩,想进院受帮扶的人,必须通过女官们一层层严格审查。

光是看文书证明可不行,毕竟总有人想钻空子,打着“穷苦人”的旗号占便宜。

所以女官们得从六个方面仔细查验:先核实是不是真的走投无路,再观察做活卖不卖力,有没有做过坏事。

就算查得再仔细,也难免有漏网之鱼。

要是发现有人在院里偷懒耍滑、白吃白喝,甚至欺负百姓的,一经查实,立刻扫地出门,永远别想再回来。

更要紧的是,养济院教的手艺秘方,都是朝廷用来帮穷苦人的,谁要是偷偷拿出去赚钱,就跟偷官府的东西一样,直接送进大牢,按王法狠狠治罪。

只有把规矩立得明明白白、执行得严严实实,养济院才能一直干干净净,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

案头烛火摇曳,温以缇搁下已然发颤的笔时,窗棂外已漏进几缕残月清辉。

三个时辰笔耕不辍,腕间酸痛如蚁噬,脖颈僵直得近乎难以转动,连饮盏茶都需缓缓解开麻木的指节。

然而案几上,养济院的规制条陈如破土新竹般次第生长,从官眷联动到工坊运营,从民生安置到奖惩律法,密密麻麻的字迹里浸透心血。

温以缇抚过墨迹未干的纸页,忽然轻笑出声。

这狼狈模样,倒像极了初建甘州养济院时,在风雨里奔走的自己。

可此刻望着这凝聚无数思虑的章程,胸腔里翻涌的自豪几乎要冲破喉间。

只是这雏稿到底还缺些火候,还得将各地钱粮细则、应急处置之法再细细补全。

待呈到赵皇后面前时,总得是滴水不漏的模样才好。

如此想着,温以缇揉了揉酸涩的眼眶,又将案上的竹简镇纸一一摆正。

烛火映得窗纱上温以缇的身影,坚毅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