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宫正伏法后,宫墙内的肃杀之气如乌云压城。但凡与案件有牵连的宫人,女史、女官等,轻者逐出宫外永不得再入,重者流放苦寒之地,更甚者直接处死。
宫正司内更是一片狼藉,梅宫正昔日的亲信或死或散,偌大的宫正司只剩下年近五旬的杨典正独守。
赵皇后见状,特将她擢升为正六品司正,暂掌宫正司大小事务。
这场风波如涟漪般迅速扩散,六局皆未能幸免。
尚食局因中毒之事牵扯最深,又因刺客之乱损失最为惨重,数位资深女官、女史、宫人殒命。
而刺客入皇宫的疏漏,直指尚宫局的管理失当。
范尚宫作为统领,本应被严惩,却因赵皇后的求情,得以保全颜面、虽被免去尚宫之职,却转任赵皇后身边的凤仪女官,侍奉在其身侧、范尚宫也心甘情愿就此认命。
尚宫之位空缺,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六局中的六品女官们表面镇定,私下里却暗潮涌动。试图在这场无声的角逐中占得先机。
然而宫人们私下议论纷纷,都道这位置怕是早被温以缇预定。
若论功绩、手腕、和背景、无人能出其右。
前朝同样不得安宁,刺客之乱不仅绞杀了太子一党的官员,许多无辜官员也被牵连其中。
这些能参加宫宴的五品以上官员,他们的空缺如同诱人的肥肉,引得各方势力垂涎三尺。
而无论前朝还是后宫的官位,温以缇这一个都不愿意放过,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个机会。
原本就应在新春开考的春闱会试,因朝堂剧变,却也意外成了各方势力眼中的天赐良机。
会试之后便是殿试,殿试之后便是新晋进士们谋官。
而今年因为这场变故,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比往年中的概率更大一些因此,温以缇立即先给温家送信,告知此事。
家中的两个弟弟温英文和温英珹,亦或是温家的族人,尽力都参加今年会试。
而温家如今在朝中为高官,又在吏部有人。
只要名次不算太差,之后的官路,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就靠着家世了。温家如今正好能给到足够的助力。
温英珹,温以缇倒是不担心,而温英文,此前只是考中过末尾的举人、此次虽说难得的机会,但她还是让温老爷同温英文好好商议后再做决定,莫要打击了他的信心。
而另一边温以缇也将消息传去甘州,给她唯一的弟子周小勇。
之前想的是他根基不扎实,再等三年后再参与春闱。可现在来说,三年之后,一来赵皇后怕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二来京中会更大的变故。
因此这一次便是最有利的一次。
温以缇让周小勇商议好要不要进京参与会试。
而养济院和而甘州的其他学子们,总承了温以缇的一份情。
因此她也让周小勇把这消息给到甘州的各举人,好好想想,要不要一块前来京城?
毕竟有她这个半个师座在,甘州的学子机会更大,而这些都是温家日后的人脉和资源。
而至于其他的官位们,赵皇后如今哪怕身子不适,都强打着精力同温以缇开始商议着。
要一一打算好将她的人和温以缇亦或是温家亲密的人,这些高位空缺的官位安插进去。
像温以缇在光禄寺三叔,像她的父亲温昌柏,亦或是二叔温昌智,都有机会。
而三叔温昌茂若不是此前升任至礼部,脱离了光禄寺,怕是此次责罚也有他的一份。
至于温昌柏温文昌智的调任去向,温以缇还是决定交由祖父定夺。
他老人家在官场浸淫数十载,自有筹谋,待拟定稳妥方案后,温以缇再与赵皇后从长计议。
此刻,赵皇后倚在软垫上,娓娓道来她在京中蛰伏的人脉与即将安插的人手。
温以缇越听越是心惊,即便赵家经此变故势力大减,可赵皇后手中的暗线依然盘根错节,蛰伏在朝堂各处。
难怪说只要这位皇后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而这些人,日后都将是赵锦年的助力。
之后,谈及后宫女官之位,温以缇同样志在必得。
尚食局魏尚食虽因风波受了牵连,却未被革职。一来她能力出众,管理有方,多年来将尚食局打理得井井有条、二来她往日多有功绩,此番也算功过相抵。
正熙帝心里清楚,这场变故与她关联不大,毕竟梅宫正想动手脚,她这个尚食是不好发现的,因此,责罚她一顿回,便留她继续坐镇。
而陈司酝也来寻了她,这次因温以缇从中相助,她才得以保全,未像魏尚食那般受罚。
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向温以缇表达了想调换位置的想法。
温以缇安抚她不必心急,承诺一有机会就将她调入尚宫局。
陈司酝就此安心等待,只盼着温以缇升任尚宫那日,自己也能顺理成章地进入尚宫局。
陈司酝原本一心觊觎宫正之位,于她而言诱惑极大。
可她也深知,宫正即便有温以缇相助,也难以安排。
权衡再三,她只得强行按捺下心底的渴望,将目光转向尚有周旋余地的尚宫局。
温以缇心中已有盘算,目光扫过后宫官职名册,甚至动了让表姐崔嫣更进一步的念头。
赵皇后见状,直言不讳:“待时机成熟,本宫自会昭告六宫,由你执掌尚宫局。”
这话如定心丸,让温以缇眼中闪过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