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姐最先注意到自己的肚兜不见了,她是一脸的懵逼啊!
“不是……我肚兜呢?”
我张开的大嘴,慢慢地合上,平常喜欢向上歪的嘴,慢慢地向内歪,一副被人坑了吃瘪无奈的表情。
我心底叹息着:“这下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我半生的清白,即将毁在可恶的屎壳郎的爪下。”
正在用农夫山泉清洗锄头的大师兄就算了,其他人都注意着二师姐的肚兜,和淡金色的剪刀的纠缠。
很快,就有人惊呼出声:“二师姐,你的肚兜不见了!!!”
“???”
“???”
余下众人闻声看去,果然,只看见一只淡金色剪刀在寂寞地咔嚓咔嚓,而师姐美丽香香的肚兜,却不知穿越到了哪里。
我暗暗松了口气,还好还好,屎壳郎的速度够快,要不然的话,我的一世英名就……
“二师姐,会不会被小师弟那只灵兽给拿走了?之前我们对付符箓的那会儿,那只灵兽可是来去如风,偷了对面二十多张符箓的啊?!”
“哦哦哦!我想起来了,是的我也看到了,黑酷聪的那只灵兽擅长偷鸡摸狗,速度奇快无比。师姐的肚兜不翼而飞,定是它拿走的无疑了!”搞网贷的靓仔很是肯定地分析道。
二师姐颇为疑惑:“它不是我们这边的吗?怎么会偷走我的灵器呢?”
正在用农夫山泉洗锄头的陆仁甲啧了一下,道:“唉呀,师妹,你太单纯了!在你的眼里,它是一件灵器也是一件肚兜,可是在有些人眼里,它就只是一件肚兜,是女孩子的贴身之物,是可以用来满足变态需求的好东西啊!”
一番露骨的话,说得二师姐的俏脸上布满红霞,她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可它……它和我也不是一个物种,真的会对我的肚兜感兴趣吗?”
“二师姐,你想什么呢!”又有人想当然地道:
“灵兽一般都是和主人签订了血契的,心意相通,它这么做,要么是主人吩咐的,要么是主人授意的,要么是主人同意的,要么是主人平常就喜欢这些东西,它养成了习惯的。总之一句话,这都是它的主人指使的!”
“啊!!!我的清白!!!”我欲哭无泪,想起了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的清白!你莫走,你莫走啊……”
虽然说我的清白对我很重要,但是我的小命对我来说更重要。
丢了清白,我可以自我安慰,外界的流言蜚语,何必去真正在乎呢?可是丢了小命,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我了。
可能世界上存在比我帅的人,可是世界上存在我这么有才华的人吗?就算世界上存在像我这么有才华的人,他同时具备我这么逆天的颜值吗?就算他具备我这么高的颜值和才华,他能有我这么逆天的运气吗?
就算他具备我这么高的颜值和才华,又有逆天的运气,那、那他,有我这么猥琐吗?
我一直都明白一个道理,且在修炼的过程中,这个道理也愈发地清晰起来。
那就是:别人口中的你,不等于真实的你。
流言往往是他人内心的投射——他们的偏见、或未满足的需求,通过评价他人,来获得心理平衡。
他们谈论的,是自己想象中的“某个人”,而这个人,并不是我。
比如说,我很猥琐,但是我道貌岸然,那我就是个伪君子。可是我表面功夫做的好,他们认识的我评价的我,就是真实的我吗?
若我对金钱无感,害怕别人说我假清高,我也做出一副喜欢钱的模样来,那他们眼中的我,是真正的我吗?
他们眼中的我,只是表面的我。
而真正的我,是表面加内心的我。
《围炉夜话》里有这样一段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意思是,天下的善事以孝顺为首要,但判断一个人是否孝顺,主要看他内心是否有孝念,而不是看他的行为表现。
如果只看行为,那么贫困家庭就很难有孝子了,因为贫困之人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让父母过上富足的生活。
天下的恶事里,淫乱是最恶劣的,判断一个人是否作恶,要看他的实际行为,而不是看他心里有没有邪念。如果心里有过邪念就算坏人,那么世上就没有好人了。
这里解释了,一个完整的人,由两部分组成,分为表面功夫和内心念头。
别人只能看到我们的表面功夫,因此把表面功夫做好,表面的我就有好的风评,表面功夫没做好,就不会有好的风评。
而别人喜欢我的,仅仅是我表面的那部分,别人讨厌我议论我的,也仅仅是我表面的那部分。
这是我,但也不是我。
为什么这么说?部分是整体的一部分,但是它能代表整体吗?
况且被人讨论,仅仅是别人喜欢八卦,八卦一下而已,你在别人的心里,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心理学中的“焦点效应”表明,人们高估了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实际上,他人的评价往往是随意、短暂且片面的。
是有多么无聊的人,才会多多去议论别人啊!当我们在议论别人的时候,我们的当下也是卑劣的。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卑劣的。
当我在议论别人的时候,就算我说的对,就算别人做错了,我议论别人的那一刻,我就是卑劣的。
为了减少他人口中的差评,获得他人口中的好评,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把表面功夫做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什么必要。
比如一个人不想打螺丝,想创业神马的,最后负债累累,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可是反映在别人的眼中,就会觉得这个人过得不好,那就是懒。
而另外一个人做生意偷奸耍滑,坑了很多别人的钱,最后反应在别人眼里,哇塞这么成功的人, Very good!
表面结果和内心期望就成了两极分化,这个时候,坏人享受别人的好评,好人忍受别人的差评,我们是否还需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内心善良的人,是否需要为别人的想象买单?
如果他们了解我,就不会轻易下结论,真正理解我的人,不会用流言来定义我。
不要和看表面功夫的人多做解释,有些人,带着有色眼镜本就是他的问题,不要为这种人内耗自己。
适当地强化内在的价值感,内心空间,我的地盘我做主!
想想自己的核心优势、成就和价值观(例如:“我善良、坚韧、完成了什么目标”),每天重复:“我是自己人生的裁判,别人的评分系统,与老子无关。”
同时,引导注意力。
把注意力放在讨厌我的人身上,是对爱我的人不公平。
将精力转移到支持我的人,或自我成长上。他人爱不爱的无所谓,我要学会爱自己,让他人的评价有多远滚多远。
光是在心理上不在乎可能没有什么卵用,该丢脸还是会丢脸,这就说明表面的我,也是我的一部分,这部分必须用现实生活中的结果,来消除苍蝇似的噪音。
在获得好的结果之前,允许自己阶段性地在意,不追求“立刻不在乎”,而是告诉自己,“现在有点难受,说明我在乎自己的名誉,但我知道这种感觉会过去的。”接纳情绪往往会加速它的消散。
记住一句话,猛兽从不回头听犬吠,不是因为傲慢,而是他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
水了……啊不是,自我暗示了一番,我的脸不红了,眼神也变得更加的坚定,别人想说什么,就让他们去说吧,清者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