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贵妃也在等着春闱结束后再走,也就是月余后,不过现在出了萧佑的事情,她便过来请命说要推迟离开的时间:“陛下,臣妾当年是冤枉的,若要走,也要洗清冤屈再走。”
“所以臣妾特来请陛下恩准,允臣妾推迟出发去封地的时间,况且,臣妾也能配合。”
“如何配合?”皇帝故意叹息道:“时隔多年,当初发生的事情都盖棺定论,你身边的宫女认罪身亡,死无对证,哪来的人证、物证。”
“不瞒你说,朕也是怕萧佑那孩子怨恨朕,才说要彻查,但根本没有成算。”
“陛下,是贤嫔,就是贤嫔干的,陛下记得吗?当年发生那件事不久后,贤嫔身边就死了一位宫人,那宫人名叫清雪,本是贤嫔心腹,说是病亡,臣妾觉得有异。”
“那你身边的宫人呢,据说是她推昭妃入水,这才导致昭妃病重。”
“那宫人名唤雪玉,但却是臣妾宫里的一个洒扫宫女,排不上号的人物。”丽贵妃提到此事就有些懊恼:“当初陛下放过臣妾不也是觉得事情有异吗?”
哎呦,这事是自己能听的吗?丁公公只想当个聋子!
皇帝不语,丽贵妃忙道:“臣妾咽不下这口气多年,所以一直留着与雪玉交好的宫女,此女这些年来也为臣妾收拢,名为秋意,陛下,可从这位宫女身上下手去查。”
刚才不是说没有人证,现在就有了,原来丽贵妃是有备而来。
丽贵妃前脚回到寝宫,后脚就有人将那名叫秋意的宫女叫走,不过现在的贤嫔没有从前的本事,能随时知晓宫里的风吹草动。
倒是地位不同以往的小李公公第一时间将这变化送到了圣懿公主在宫里的眼线那里。
这几年间,小李公公在宫中的地位水涨船高,他又一心要报恩,萧天洛寻思着这条线不用白不用,不过宫里与侯府传递消息不妥,本来祖父就有一条线了。
他们一合计,决定把这条线放到公主那里,这样就更妥当,看在公主的份上,皇帝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美!
圣懿公主和祝久儿是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的,事情到了她那里,进侯府还远吗?
次日萧天洛就知道丽贵妃率先捅了贤嫔一刀子,你看,这就叫现世报了,昨个夜里他们还在觉得这件事情不好查,现在不就有人冲在前头,他们乐得看戏就成。
不多时就又知道皇帝是准备放榜后再提让萧佑认祖归宗的事,这个决定萧天洛也认同。
认皇子事情再大也要为春闱让步,不然只会让萧佑得罪广大考子,得不偿失。
史玉琦等人也在与家人交代后回到侯府,不仅像平时一样上课,也直接住了进来,准备陪萧佑再住月余,他们是极重视这最后打成一片的好日子,不仅带着行装,还带了家中吃食。
史玉琦是这么说的:“往后萧佑入宫都不能像现在一样放开吃,放开喝,我祖父说了,做皇子的规矩可多了,比如这口腹之欲就不能随意满足,只能浅尝辄止。”
不愧是史玉琦,看中的点与旁人都不同。
结果与史玉琦想到一处的还有朴正等人,他们都带来了家中擅长做的吃食,原因大同小异,除了史玉琦所说的理由外,就是想让萧佑尝尝他们家的风味。
现在这个关口是不敢让萧佑上门做客,不然人家以为他们故意攀附皇子呢。
萧天洛也是好奇他们回府后家人是什么反应,双胞胎是心思最纯澈的,抢先说道:“父亲都吓到了,不过也还好,只说以后守规矩就行,现在该怎么着怎么着。”
“嗨,就是我祖父规矩多,非要我称殿下,我才不要呢,等哪天认回去再说嘛。”
史玉琦的话并不让萧天洛意外,史大人就是这般古板,所以才被不少臣子排挤,看不惯。
不过这样板正的史家居然生出史玉琦这个自由散漫的臭小子,就说离谱不离谱吧。
宋扬则道:“我父亲也是吓了一跳,不过说法与曹大人差不多,父亲说我们少年相伴难得,不能因为萧佑的身份发生变化而生份,往后还能在私下做朋友。”
好一个私下做朋友,这也是合理的提点了。
朴正最晚回应,对上萧天洛玩味的眼神,他也没有闪避,经过与父亲的深谈,朴正十分确定萧天洛极清楚整个计划,他们也是计划中的一环。
“父亲只说不管发生何事,我们只要站在萧佑一边就好。”
萧天洛在心里给朴家父子竖起大拇指,这朴家人看来是最清明的,好一个只要站在萧佑一边就好,不就是告诉他们——朴家要挺萧佑么。
昨天萧天洛就瞧出朴正的神色要更深幽些,从今天短小的回应来看,朴正的父亲看透了一切,这是准备一路同行了,萧天洛欣慰地点点头:“那便一起住到萧佑离开。”
梅庄主大摇大摆地进来,恰好听到这句,立马道:“同窗情深,令老夫羡慕啊。”
“师父!”
众人高呼,梅庄主其实不认他们是梅湖山庄的弟子,不悦道:“不是说过了嘛,不要叫师父,要叫先生,你们将来要走仕途,不好与江湖帮派扯上关系。”
“反正是在侯府嘛。”史玉琦吐吐舌头道:“若是我们走得不顺,就去投奔山庄。”
“臭小子,就你主意多。”梅庄主摸着史玉琦的头,幸灾乐祸道:“一日不放榜,你便要如常上课,好了,都去把东西放好,一会儿开课!”
史玉琦嘿嘿一笑,反正他有把握,这次一定能参加殿试,至于能否高中,且看吧。
反正他这个年纪能做到这个程度足够祖父与父亲脸上有光,果然,史玉琦成功地进入殿试名单,萧佑虽然也在名单之上,但因为其皇子身份,不得参与殿试。
关于萧佑身份的事情已经慢慢传到民间,而昭妃并未身死的消息也传开,不过民间听到的版本算是个加工过后的版本——昭妃成了一个忍辱负重保全皇嗣的英雄。
最要紧的是宣武侯府在不知道萧佑身份的情况下还能善待他,这下子与皇帝结下善缘。
大家都将重点放在两件事情上,一是昭妃的伟大,二是侯府的无私,而萧佑是怎么进的侯府,私塾是为什么设立,全然没有人关心。
这正是萧天洛的高明之处,一件事情要怎么传播取决于切入点,原本他是想再宣扬下林太医的壮举,询问过他本人的意见后,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