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袁先生给小女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宝音公主故作娇嗔地眨了眨眼,对着袁天罡撒娇似得说道。
那双琥珀色的眼眸在火光映照下重新恢复平静,仿佛方才的暴怒从未发生过。
袁天罡无奈地摇摇头,松开缰绳,微微颔首道。
\"公主莫要玩笑,你可不是什么娇滴滴的闺阁大小姐,而是上能骑马 ,下能弯弓射雕的草原明珠。\"
说话间,袁天罡看了看四周的突厥营地帐篷,继续说道。
“袁某之所以特意安排您参与此战,正是看中了您对突厥内部的熟悉,若是您不能帮助我们夺取到那件物品,还额外给袁某增加麻烦的话...\"
袁天罡那双古井无波的双眼,轻轻扫了一眼宝音公主,话锋陡然转冷。
“那袁某也只能跟公主殿下就此道声珍重,各走各路了。\"
见到袁天罡略显认真地神情,宝音公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握着缰绳的手指微微发白。
她明白,这位深不可测的谋士没有开玩笑。
自己没必要为了一时的气愤,从而影响到这次行动。
再说了,现在是大唐跟颉利可汗的战争,她完全没有必要介入其中。
大唐跟草原的统治完全是两回事,对于草原人,他们薛延陀显然有着天然优势。
并且,大唐离着这么远,只要颉利可汗倒台,最后这片土地上,还是由他们薛延陀一家独大。
她有的是时间,慢慢调教报复这些突厥人。
深吸一口气,宝音公主正色道:\"袁先生放心,我明白轻重。\"宝音公主的声音忽然变得异常冷静。
“我这就去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
她猛地一夹马腹,战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定襄城后方东侧的营地。
一边骑马一边转身对身后的薛延陀勇士们高喊道。
\"儿郎们!随我来!记住,要留活口!\"
望着她策马远去的背影,袁天罡这才悄悄松了口气。
本想着他应邀宝音公主前来抢夺“传国玉玺 ”,是那神来之笔,有着种种看不清的好处。
可现在看来,还没拿到 “传国玉玺”,带这位薛延陀公主,比他之前在私塾里教导顽童还要棘手。
只是事已至此,就算袁天罡此刻有些后悔,也断无退路可言。
“袁先生,我们还继续跟上吗?”
云安几乎没有看到过袁天罡有过,出神发呆类似的情绪出现过。
但在这样到处都在厮杀的战场上,袁天罡却破天荒攥着缰绳伫立在原地,这让云安也有些不安。
他握着横刀,谨防有流矢伤到袁天罡。
袁天罡被云安的声音惊醒,眼神瞬间恢复清明。
他轻夹马腹,沉声道:\"跟上,你们这些人一步不离地跟着公主,务必确保东西安全到手。若公主有其他异动...\"
袁天罡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为了燕王殿下,你们懂得?\"
混乱无比的突厥营地中,宝音公主率领的骑兵如幽灵般穿过混乱的战场。
或许是草原人驻扎营地的规律以及习惯都差不多,宝音公主熟门熟路地避开突厥哨卡,直奔颉利可汗的金帐。
一些散兵游勇和被打散的突厥人,见到他们人数不多,鼓起勇气上前来抢她们的马匹,从而好快速的逃命。
却在靠近的瞬间,被宝音公主身旁的薛延陀勇士快速的砍到在地。
就在宝音公主来到颉利可汗金帐的附近,袁天罡也跟了上来之际。
他们一行人就看到城西南角,一支前锋燕王卫竟然也打到了这里。
为首的将领银甲染血,手中长枪下还挑着一位突厥俟斤。
见到这恐怖的一幕,被他的武力所慑服,沿途所到之处,突厥士兵肝胆俱裂,纷纷弃械而逃。
就算是宝音公主看到之后,也不由得在心底暗赞一声。
“好一员猛将!这就是燕王李恪手底下地大将吗?果然生猛。”
只不过,还不等她投去赞赏的眼神,那银甲将领也赫然发现了他们。
他甩开枪尖上的尸体,目光如鹰隼般锁向了宝音公主他们。
随着他的动静,他旁边一名裹着猩红披风,拿着弯刀的裨将,就恶狠狠地看向他们。
看那架势,就好像下一刻就要冲过来,将他们砍于马下似得。
宝音公主还好,毕竟她们的胳膊上,还绑着袁天罡事先给的白色布条。
基于对袁天罡的信任,她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心理起伏。
倒是她身后的薛延陀勇士们,却纷纷握紧了武器。
“袁先生,你们的那些人不会突然冲过来把我们砍了吧?”
在袁天罡到来之际,他自然也发现了左前方的那些燕王卫,并且随着靠近,他还认出了带头的唐俊悟等人。
尽管看到旁边的那位裨将和其手下,有些跃跃欲试的进攻表情。
一是因为胳膊上绑好提前约定好的白色布条。
二是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就发动进攻,足以说明对方已经认出了自己这边的身份。
所以,面对宝音公主的询问,他淡然一笑道。
\"公主放心,对面的燕王卫不会对我们动手,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他右手指了指熊熊大火中燃烧的突厥营地,快速说道。
“现在这边的动静太大,怕是瞒不了太久,随时有可能会被朝廷那边的征讨大军的斥候发现,一旦他们介入,我们之前的谋划就不好实施了。\"
袁天罡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目光紧紧盯着后方的位置。
宝音公主闻言神色一凛,立即会意:\"袁先生说得是。\"她转头对身后的薛延陀勇士用突厥语高喊道:\"儿郎们,随我来!\"
见到宝音公主他们如入无人之境的与他们擦肩而过,忽伦正欲出手阻拦,却被唐俊悟抬手制止。
其实,若是袁天罡出面交涉一番,就能与唐俊悟一行解除误会,甚至得到唐俊悟一行的帮助。
但因为这件事牵涉太广,袁天罡不敢让太多人知晓。
他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带着宝音公主快速穿过战场。
......
这次由李恪抢先发动的定襄城突袭战,与历史中大致的情况类似。
喝多了酒水,还没有彻底清醒过来的颉利可汗,误认为是李靖节制的征讨大军已经打了过来。
胆小怕死的他,抛下自己的女眷、部众,带着亲信仓皇逃窜。
他骑着一匹快马,在风雪中狼狈逃往碛口方向,企图以后再东山再起。
而在定襄城后隋的太后寝宫内,失去突厥大军保护地后隋女眷们也是乱作一团。
其中一位差不多二十来岁的青年人,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朝着一位年过四十,却因为保养得当,如同二十多岁的少妇一般的妇人,急切地说道。
\"母后,大唐已经打过来了,突厥人败了,颉利可汗也抛下我们独自逃命去了,我们现在也赶紧跑吧?只要我们速度快些,我们应该还能跟上颉利可汗的队伍...\"
这位青年不是别人,正是由东突厥上任可汗,处罗可汗扶持的隋王——杨正道。
至于那名美貌与气质都极其出众的妇人,则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
在窦建德俘虏了萧皇后和杨正道后,突厥上任可汗处罗可汗就派遣使者,到窦建德处,将萧皇后和杨政道迎到了东突厥。
窦建德因为还要依靠突厥的力量,对付大唐,迫于突厥的压力,不得不将萧皇后和杨政道交出。
从此,萧皇后便带着传国玉玺和部分隋朝宗室,在突厥的庇护下建立了一个名为“大隋”的小朝廷。
立杨政道为“隋王”,东突厥境内所有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交给杨政道管治,复立了\"大隋\"政权。
杨政道在定襄城设置百官,依照隋朝制度,俨然建立了一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小朝廷。
只不过这个朝廷,只能居于定襄城一隅,就算是巅峰时期,也不过堪堪一万多人。
完全就是突厥人用来牵制大唐的一枚棋子罢了。
那妇人——也就是大隋太后萧氏,听到杨正道的话之后,猛地一拍案几,厉声喝道。
\"糊涂!\"
她美目中闪过一丝锐利,\"你以为颉利那个懦夫能逃到哪里去?唐军既然敢夜袭定襄,必定在沿途都设下了埋伏!\"
杨政道被吓得一哆嗦,结结巴巴道:\"那...那我们...\"
看到这位自己不惜出卖美色,扶持了十几年的\"隋王\"如此懦弱,且没有主见。
心灰意冷的萧太后,眼中也不由的闪过一丝失望。
这位南朝梁皇室后裔,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历经隋炀帝皇后、宇文化及淑妃、窦建德宠妾、两代突厥可汗之妃的传奇女子,此刻也终于露出一丝疲惫之色。
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城外冲天的火光,幽幽叹道。
\"十六年了……从江都宫变那夜起,本宫带着你东躲西藏,辗转各方,所求不过是一线生机。\"
她转身凝视杨政道,声音忽然凌厉:\"可你呢?除了在颉利可汗摆出一副懦弱无能的模样,整日只知饮酒作乐。”
“我让你在颉利面前伪装成人畜无害地样子,不是让你真的变成一个懦夫!这么多年,你告诉我,你可曾想过复国?\"
萧皇后的话,像一道道利箭,刺得杨政道面色惨白。
他踉跄后退,撞翻了案几上的青铜酒樽,酒液泼洒在地毯上,如同鲜血般晕染开来。
杨政道额上渗出冷汗,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半句辩解。
是啊!这么多年来,他何曾真正想过复国?
不过是借着\"隋王\"的名号,在突厥人的庇护下苟且偷生罢了。
萧太后看着孙子这副窝囊模样,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道儿,你也别想着逃了,外面厮杀正胜,双方都杀红眼,你手低下那些一次刀锋都没有见过的人,如何护得住我们。”
说到这,萧皇后不露痕迹的捏了捏藏在怀里的“传国玉玺”,脸色故作淡定的说道。
“如今这天下,谁也护不住我们,逃到那里也没用了,如今也只有向大唐俯首称臣这一条路。放心,这些年我也派人到外面打听过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是个好皇帝,应该不会为难我们孤儿寡母的。\"
说完,还怕杨政道忧心,又继续说道:“当年在江东,原以为大隋就剩下你这一缕血脉,不曾想李渊的儿子李世民还娶了阿摐的女儿为妃,还生下了如今的燕王李恪。”
说到李恪,萧皇后眼睛看向杨正道,“你不是还私自联系过他吗?你我若以礼归附,凭着这层亲缘,也算有了三分薄面。”
可谁料,杨政道听到她的话之后,大惊失色道。
\"皇祖母!我们可是大隋皇室,怎能......\"
\"闭嘴!\"
萧太后厉声打断,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你以为现在还是你祖父在位时的光景吗?\"
站在窗前的她,气愤的用手指了指外面越发靠近的喊杀声。
\"十六年了...本宫带着你辗转六主,为的就是保住杨氏最后一点血脉,匡扶大隋,可你呢?这么多年又做了什么?十几年前蜗居于一城,十几年后还是如此...\"
杨政道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低头沉默。
萧太后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继续道:\"本宫知道你不甘心,但眼下形势比人强。李唐已经坐稳了江山,我们若再执迷不悟,只会白白送命。\"
听到殿外喊杀声渐近,萧太后迅速整理好凤冠霞帔,稳稳坐在椅子上。
她最后看了杨政道一眼,低声道:\"记住,待会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说之前那一切都是突厥人胁迫的。与我们无关,至于能不能活下来......\"
话音未落,殿门被猛地踹开。
正是费了好一顿搜索,从而找来的宝音公主与袁天罡一行。
听到这番声响,等到杨正道看到拿着明晃晃的刀剑,如同兵匪一般的宝音等人,这货直接吓得摊倒在地。
倒是萧太后从容起身,对着宝音公主等人盈盈一拜,强忍着心中的害怕,朗声说道。
\"还请将军转告大唐皇帝,大隋太后萧氏携隋王杨政道,归顺大唐,余生只做大唐顺民。”
她眼角余光瞥见瘫坐在地的杨政道,不由暗暗叹息——这个不成器的孙子,终究还是需要她这个做祖母的,为他铺最后一条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