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430章 太子李承乾请旨北上护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0章 太子李承乾请旨北上护粮

就连位居上首的李世民,也将目光从萧瑀身上移开,看向李承乾。

显然是对李承乾刚才说的话,表示了认可。

见到如此众多的眼神,看向自己。

历经多年的储君培养,李承乾已经对这样的场合游刃有余。

只见他神态自若,脊背挺得笔直,周身散发着沉稳且自信的气场。

抬眸间,目光平和地环视朝堂,声音清晰且坚定。

“既然诸位都心系北疆战事,那便集思广益。依本宫之见,我们不妨先梳理当下困境,再针对性地寻求解决之法。”

说完,他看向李世民,神情郑重道。

“父皇...儿臣认为,最重要的是关于大军粮草物资问题,当下已至冬季,若再不及时调配物资,等到雨雪一起,路途冰封,运输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此时的李承乾站在群臣面前,条理清晰,尽显储君风范。

尽管李承乾有意将征召李恪这件事,暂且搁置一旁。

但见到这一幕的李世民,还是频频点头。

显然是被李承乾现在表现出来的沉稳与睿智所打动。

在李承乾说完话之后,他便缓缓开口道。

“太子所言不错,前些日子,因为灾情的缘故,粮草有所耽搁,但眼下既然灾情已除,那粮草问题,便不可再行延误。”

说话间,李世民目光扫过朝堂众臣,将视线聚集在户部尚书戴胄身上。

“玄胤,你现在掌管户部,北疆战事关乎国本,粮草与物资乃重中之重。户部与工部必须协同合作,务必在十日之内,准备好第一批可供大军维持一个月消耗的粮草,以及足够的御寒衣物、皮甲、帐篷等物资。此事你牵头负责,有何难处,尽管向朕直言。”

若是前些日子,身为户部尚书的戴胄,听到这样的要求,或许会感到压力巨大。

然而,灾情过后,江南、河北地区已经陆续向长安运来了大量的粮食与物资。

加之各地官府加紧征收与调配,户部的压力已大为缓解。

因此,戴胄神色从容,躬身应道:“陛下放心,江南、河北等地的粮草已陆续运抵长安,工部也已加紧赶制御寒衣物与军需物资,五日之内,臣定当将第一批粮草物,移交之兵部。”

听完戴胄的一席话,李世民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是,该派何人运送粮草前往北疆呢?

李世民指尖轻叩御案,一时间也有些踌躇。

尽管大唐的精兵强将如云,但为了对付大唐的死敌——突厥。

大唐最精锐的府兵和名将大多已派往北疆前线,留守在长安的大将也要负责拱卫京畿、防备其他方向的潜在威胁,能抽调去押运粮草的人选着实有限。

虽说北疆路途艰险,又值冬季。

但好在运送粮草的路途,基本上都在大唐的控制范围之内。

但也需要防范突厥游骑的袭扰,应对恶劣天气,以及统筹计划好粮草调度。

这个任务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

既要胆大心细,又需通晓兵事,更要有临机应变之能。

就在李世民沉吟之际,台下的杜如晦见李世民才安排户部和工部共同筹措粮草物资,却迟迟未定押运人选,便知道李世民仍在权衡人选。

做官做到右仆射,已经是大唐文官的顶峰。

到了这个位置,几乎已经升无可升。

除了为了博得文官的最高荣誉——“文正”。

就是为了施展心中抱负和为君分忧。

而像杜如晦这样的肱骨之臣,自然更愿为君分忧。

他略一沉吟,上前一步,就欲要举荐左骁卫将军郭敬,郭孝恪。

此人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绩把守黎阳。归降大唐后,被授宋州刺史、阳翟公。

陛下还是秦王时,东征洛阳,郭孝恪献上\"固守虎牢、屯军汜水\"之策,助陛下大破窦建德。

此人不仅擅长长途奔袭,更善统筹粮草,实乃不二人选。

若命他为主将,必能护北疆粮道周全。

想到这里,杜如晦正欲开口。

却见太子李承乾已经抢先出列,说出了一句让众臣哗然的话来。

“陛下,儿臣李承乾不才,也想为北伐略尽绵薄之力,恳请父皇允准儿臣押运粮草北上!”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一时间文臣武将们交头接耳,犹如菜市场一般热闹。

连李世民都猛地从龙椅上起身,惊声道:“胡闹!你知道如今的朔方是何等凶险?岂是你能去的地方!”

“陛下所言极是!太子乃国之储君,万不可轻涉险地!”

李世民话音未落,作为亲舅舅的长孙无忌,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他快步出列,神色凝重道:“陛下!太子身份尊贵,关乎国本,若有闪失,大唐江山社稷如何是好?押运粮草之事,风险重重,突厥人狡诈凶残,断不可让太子以身犯险!”

说着,他转身面向李承乾,语重心长道。

“太子殿下,您肩负着大唐的未来,留在长安,协助陛下处理朝政,同样是为北伐出力,何必亲身涉险?”

面对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劝阻,没有想到李承乾非但没有被动摇,反而更加坚定。

他挺直腰板,目光炯炯地看了一眼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道,接着又朝在场的王公大臣拱手行礼道。

“父皇与诸位王公大臣明鉴!北疆战事胶着,粮草乃是决胜关键。孤虽不才,却也研习兵法十载,曾随李靖将军观摩军阵,亦熟知各地山川险要。更何况,此次押运路线,皆在我大唐境内,更是有诸多护卫大军随行,必能将粮草安然送达。”

李承乾声音铿锵有力,“更何况,比孤还小的燕王李恪,在一年前,就在朔方领兵作战。孤却从未亲临战阵。此次押运粮草,正是历练的好机会,况且......\"

\"况且什么?\"李世民眉头紧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面色各异的群臣,“再者,儿臣若能亲担此任,既能鼓舞前线将士士气,亦可让百姓见我大唐君臣一心,共御外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