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丰驿站。
杨萱依旧愤愤不平:“可我就是觉得他们太过分了。”
赤河案,吴忧没有错,杨令仪没有错,错的杨令武,他死了纯属咎由自取,这个道理吴忧清楚,他自然不会对杨令仪有任何不满。
杨令仪心里自然也清楚,在赤河案前,吴忧的名声早就传开了,她也是钦佩吴忧这样的官员。
但是事情发生在杨家,她释怀不了,杨令武是她的兄长,吴忧入府抓人时的场面给她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那也是吴忧给她留下的第一印象。
当时她的枪尖就抵在吴忧的喉咙,只要轻轻用力,便能让吴忧命丧黄泉。
当时,她以为吴忧会害怕,会恐惧,会退怯,可是吴忧没有,他不顾自身的性命逼退了自己。
往事历历在目,杨令武的死仿佛一道深不见底的山涧横在她心里。
目光再次落在吴忧身上时,杨令仪心里满是疑惑,由于第一印象的缘故,她一直以为吴忧是一个勤勤恳恳,为国为民的好官。
现在看来她想多了,吴忧不仅不像官员,更像是一个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公子哥。
这,越看越像!难道那次他是故意诈我?他笃定我不敢杀他?
杨令仪越想越感觉这个可能性很大,同时吴忧在她心里的好印象呈直线下滑。
对此,吴忧却并不知情,他的目光一直盯着往来的人群。
相比京都,外面的世界更加的真实,的确是真实,都说大夏是盛世,在吴忧看来这是谬论,只能说京都是盛世,出了京都,入眼的才是这个朝代最真实的一面。
京都有高大的城池,青丰县没有,这是一个小城,城池年久失修,已经残破不堪。
破旧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乞丐;街道之上来往的行人,三成衣服上都可以看到补丁,与京都百姓的面貌相比,这里的百姓精气神远远不如。
窥一斑而见全貌,青丰县的百姓在生活上远远比不上京都。
这时,吴忧发现了异常,街道上的百姓同时往一个方向而去。
“驿丞,驿丞。”吴忧叫来了驿丞,所谓的驿站其实是服务达官贵人,驿站属于官办,刚开始确实是吃官粮。
可是,这样的驿站实在是太多了,每年发俸禄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后来朝廷为了省钱,免去了俸禄,只给了一个驿丞的官声。
别小看这个官声,不仅可以免去部分赋税,还可以接私法养家糊口。
现在的驿站大部分属于半官半民的状态,就是官员可以在此借舍,往来的商旅同样也可以入住。
像吴忧这样衣着不凡之人,哪怕不是官员,一样可以入住。
与其他客栈不同的是,驿站属于官办,有后台,简单来说就是正规,哪怕这驿站有些破旧,丝毫不影响它的安全性,这是最大的优势。
例如,普通客栈被火烧没了,当地的府衙若是查到了纵火犯最好,要是没有查到,多半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驿站烧没了,那性质就严重了,要是查到了纵火犯,不是流放就是死罪,要是没有查到,府衙会想办法抓到纵火犯,有责任心的官员还审一审,要是遇到了昏官,就是一起冤假错案。
驿站由当地的府衙维护,一旦驿站烧没了,便由当地府衙出钱修建,府衙若是不愿意出这个钱,又没有抓到纵火犯,只能找人顶罪,这只是官场黑暗的一面。
总言之,驿站属于当地府衙罩着的地方,一般人不敢在此闹地。
所谓驿丞,其实就是驿站的掌柜,只不过驿丞属于官声,却无实权,再说直白点儿,就是给朝廷打工的。
青丰驿站的驿丞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连忙上前,陪着笑脸道:“这位公子,你有什么吩咐?”
先敬衣冠后敬人,这句话或许有点儿扎心,但是在驿站这种地方久了,见的人多了,从衣着打扮便能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是筛选,虽然不中听,却很实用。
一看吴忧就不是一般的人,驿丞可不敢得罪,只能小心应付。
吴忧合起折扇,指向外面的行人,问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听吴忧询问这件事情,驿丞松了口气,如果遇到脾气暴躁的官员或富家子弟,一个伺候不好,打骂一顿都算是轻的,府衙可不会为他出头,去得罪大人物。
“这位公子,你们才来此地吧?你们有所不知,明王来到了青丰县,已经驻留三日了,百姓前去求圣水,同时也想瞻仰明王的真容。”
闻言,吴忧皱眉问道:“明王?为何我从未听说过?我大夏有封号叫明王的王爷吗?”
“公子,你有所不知,明王不是封号,不,不是王爷。”驿丞说到这里,不由得看了看门外,压低声音道:“明王是白莲教的教主。”
这个消息着实让吴忧感觉到了意外,璞县与青丰县相邻,白莲教出现在青丰县,若说他没有和大佛山勾结,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看来朝廷查到的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
想到这里,吴忧继续问道:“你见过明王吗?”
驿丞摇了摇头:“没见过,不过外界对他的传言很多,有人说他双头四臂,也有人说他三头六臂,乃是真正的神。”
这就太玄乎了,这简直比如来佛显灵还要夸张,驿丞的这番话吴忧岂会相信:“白莲教不是邪教吗?为什么敢大张旗鼓的出现?官府不管吗?”
嘘……驿丞脸色苍白,连忙比了一个禁声的手势,又左右看了看,见无人关注这边,这才继续说道:“公子,白莲教信徒无数,若是你刚才的话被听了去,怕是有麻烦喽。”
“这么嚣张啊!”吴忧忍不住咋舌,在京都白莲教只敢夹着尾巴做人,即使如此还是被灭了,可是在青丰县,却是如此蛮横霸道不讲道。
“谁说不是呢!”驿丞附和了一句后,这才道出吴忧的疑问:“白莲教势力庞大,信徒无数,府衙哪里敢管?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