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拳谚:肩在手前,手在脑后。
初始我也不解其含义,也没放在心上。
随着时间的流失,有时候偶然想起这句话,说也怪,慢慢觉得理解了。
练拳就是这样,闷头练练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
等过段时日,偶然会有心得。
此时便如嚼甘怡,满口生香,遍体舒泰。
拳谚也有,身力到手,肩之所为,这句话比上面的好懂,意思是身体的力量要达到手上,肩关节是很重要的枢纽!
内功经也有肩关节往前软意一松,内劲无不出也一语。
按劲出先后,也是肩催肘,肘催手。
此言即是对肩在手前的诠释了。不过那个肩在手前,通俗,却难理解而已。
手在脑后,练拳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形意拳,重要的还是意字。
形为外在的反映,在意后。
意在形前,只不过意是比较难以觉察,只能通过形去判断意。
所以我觉得形意拳当初叫做意形拳比较合适啊。意是主动的,形是被动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哲学的含义也是没错的,意识依附于物质,也可以改变物质。
譬如谈恋爱,小恩小惠就可以使对方芳心大悦。
扯远了,一拳击出,都是意识在先,而后出手,先人不直说,而用脑字代替意识。
也许是因为那时心里没有意识这个词语吧。
真正有功夫的师父是什么样
真正有本事的师傅,第一、自己有功夫,第二、善于教人。
鉴别一个师傅,是否是真师傅呢?首先,看其言谈话语,接人待物的风格。
与真师傅交谈很轻松,相互之间距离很近,往往就是谈谈家常话。
与假大师交流,他架子端的比皇帝还要高三级。
为什么?因为他水平不高,如果他不端着点架子,就一下子让我们看出破绽来了。
其次,看其对武术,是否有自己的见解。
很多大师的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但都是抄拳谱的东西,让他们给你详细解释一下,他们就或旁顾左右而言它。
或云山雾罩把你弄得如入五里云雾,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明白;
或者用“大道无问”、“我告诉你,终究还是我的,只有你自己练出来的,才是你的”这样的官话来搪塞你。
而一个真有功夫的师傅,不会去给你背拳谱,他会把自己练功的经历和拳谱上理论的东西结合起来,给你一个实实在在,能操作的东西。
比如:“沉肩坠肘”,这是每本拳谱上都有的基本要求。
但如何做,才算是达标,自己怎样才能检查自己的外形,是否达标呢?
拳谱上没有,但有真功夫的老师,就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去练。
第三,假大师讲武功,多半玄之又玄,入手烦杂,但学了以后,发现其实什么都没有,非常的浅薄。
有些大师甚至给你整出什么“移魂大法”、“六脉神剑”之类的东西,让你不知道这是武术,还是巫术。
真师傅给你讲的入门东西,都是非常实在的,很基础,甚至让你看起来,简直就是平平无齐,无甚可观处。
但练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太深了,刚达到这个基础标准。
后面还有新的要求,一梯梯的往上走,越练越觉得自己的功夫不足。
我练武的体会,就是随着练习武术的深入,自己自然而然的生出谦虚之心。
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
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另一方面又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是如此的巨大。
所以说,练武尤其是练内家拳,是改变人气质的学问,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形意拳以意练拳,脑子总是快于手
崩拳大家真不陌生,几乎每一个练形意拳拳的人都会打崩拳。
可是能把崩拳打出成果的凤毛麟角。
我这里提一个问题,到底崩拳练到什么程度才叫合格?
或者问,每天打崩拳,你知不知道你要打到什么程度才行?
重要的事情问三遍,崩拳到底是要练什么?
你是不是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还是早已经与崩分道扬镳?
今天我们就继续深入一步来讨论崩拳。
前人关于崩拳相关的阐述太多了,你脑中的概念懂得不一定比我少。
我今天就帮你把这些繁杂的知识理理头绪,拨开云雾,把这些乱绪如麻的知识点调理清晰。
关于崩拳所有的阐述都是从这几个字生发的。
不仅仅是我,所有的人,都是这样。
掌握了这个根本,你就能看懂我的文章,也就能看懂很多前辈的文章。
毫不例外,我接下来的讲述仍然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强化或者是变化。
我交给你这个认识方法,你就不会再被别人带偏,能够建立完整系统的认知是你掌握形意拳的前提。
崩拳要练什么?
你一定会说练发力啊,对、对,有进步,就该有这样的反应。
那再问你发力练什么?
不知道吧,就是本文的题目-利索劲儿。很多人都用这个词来解释崩拳。
李仲轩前辈在《逝去的武林》这本书里就这样解过。
利索是功夫到了的表现,功夫不到出不来,也理解不了。
比如说“发中同时”听起来很简单,但到底“发中同时”是个什么?
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深层的道理。
这里就涉及到了形意拳的核心,一般人根本体会不到。
形意拳练意不练力,意到劲到,能够用意打人,这是形意拳的高东西。
意本身打不了人。但意到劲到,劲到了,意就打了人了。
我们知道脑子总是快于手脚的。
形意拳以意练拳,实际上不是让你强化这个意,而是要消灭这个意。
为什么要消灭这个意,就是为了让你心中一起意你的手脚不再拖意的后腿。
要是再强化意,手脚岂不是更加跟不上吗?说到这里还能理解吗?
有点绕,但这就是形意拳所谓的无形无意是为真意,老话讲有形有意都是假,无形无意是为真。
有人说形意拳邪门,对不对呢?也对。
你看,形意拳以不用力来练发力,以用意强化来练无意勃发。
处处透着诡异,但这是大智慧。
怎么说呢?以崩拳为例,就是意一起,劲就到了对方身上了。
这份利索是高东西。
那这个意是什么呢?意为发机,发机一动鸟难飞。
怎么理解呢?得用形意的方法,象形取意,格物致知。
方法有了,再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一般人受到惊吓时,脑中会瞬间空白,有一停顿。
对手冷不丁一拳打到你眼前,你脑中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擂台上别人比你快时,你很容易陷入这种境况,俗称被打傻了。
雷雷就只这么被打的。
职业选手上擂台多了,会适应这个现象并最大可能地减少对自己的影响。
形意拳另辟蹊径,它会利用这个东西,这就是形意拳的高明之处。
形意拳会把你脑中瞬间的那个空百变成起意。
它把那份迟钝,用意使劲填满,用有意刺激无意,最终使你动用下意识填补这个空白。
这哪是什么散打拳击能够比的。咱们的祖先很高明的。
这份利索不单单是指崩拳的,但崩拳的这个利索确实是从这儿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