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得罗夫斯基中将,苏俄西伯利亚方面军第一突击集群指挥官,作为全程参加了二战以及七日之战的苏俄老牌坦克师长。
这一次,被朱可夫任命为第一突击集群指挥官,指挥着苏俄坦克第8师和坦克第18师,摩托化步兵第2师、第12师、第25师以及第89师,总计六个师十六万大军。
10月2日晚上十一点,第一突击集群集结完毕,等待次日的进攻。
10月3日凌晨四点,位于第一攻击集群后方的第一重炮集群三百多门口径超过一百毫米的重炮对着对面东北国防军的防御阵地就展开了炮轰。
持续半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开始炮火延伸。
第一突击集群的两个坦克师八百多辆坦克就开始冲锋。
苏俄的六个突破点选择得都很好,突破过后一马平川,非常适合苏俄的坦克部队快速推进。
这不,在苏俄的炮火延伸后,隶属于哈得罗夫斯基的两个坦克师就齐头并进地杀了过来。
东北国防军的防御阵地突然遭到了苏俄的炮火洗地,半个小时的炮火洗地,将东北国防军的前沿阵地直接挨着炸了两三遍。
战壕都被炸平了,水泥防御工事都被苏俄203毫米的巨炮给炸平了。
东北国防军布置在前沿的军队一时间损失惨重。
苏俄的炮火延伸后,东北国防军前沿阵地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就被紧随而来的苏俄坦克部队直接碾压了过去,紧随其后的就是苏俄的四个摩托化步兵师。
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把前面坦克部队打开的缺口向两翼扩大。
苏俄的这一波流攻势,完全打了东北国防军一个措手不及。
以至于东北国防军的抵抗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就被对方突击了三四公里。
随着东北国防军后方的重炮也加入对苏俄重炮部队的反击,以及防御力量的展开,苏俄的快速突进部队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了。
仅仅一个多小时,自己的第一突击集群就向东北国防军的纵深阵地推进了五公里,哈得罗夫斯基表示非常满意。
虽然自己的坦克部队在对方的拼死反击之下损失了两百多辆坦克。
但是,在哈得罗夫斯基看来,这些损失都是值得的。
通过这个突破口,联盟的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地涌入。
哈得罗夫斯基有信心在天亮之前,自己的第一突击集群还能向前突击十公里。
因为联盟位于后方的重炮部队,他们的射程也就再向前推进十公里。
想要继续对东北国防军的防御阵地施加足够的压力,联盟的重炮部队就需要将他们的阵地迁移了。
为了保持对的足够压力,等到天亮以后,自己这一方的空军就能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不过这个时候,哈得罗夫斯基想却是,希望天亮以后联盟的空军和东北国防军的空军发生空战的时候能够占据上风。
毕竟,根据战前通报,东北国防军在该区域的空军也就两千多架战机,而联盟在此地却有四千多架战机。
优势在我啊!
看着己方的重炮弹幕还在缓慢地向前推进,而己方的坦克部队也正在缓慢向前突击。
后方的摩托化步兵师也在缓慢地跟进。
部队推进的速度很慢,但是推进得却很扎实。
沿途东北国防军的阻挡力量都被无情地联盟军队无情地碾压。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小时,哈得罗夫斯基的第一突击集群又向前突进了大约五公里。
这样一来,仅仅两个小时,联盟在第一突击点,就顺利的向前推进了十公里。
第一突击集群付出的代价我也是巨大的,仅仅是两个坦克师,就已经有五百辆坦克被守军击毁了,摩托化步兵师的损失也不少。
守军的抵抗相当激烈,居然没有一个后退的。
哈得罗夫斯基初步判断,他第一突击集群的步兵损失不会低于两万人。
不过,明显可以感觉到,东北国防军的损失更大。
防御这一片的守军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
看着自己手里剩下的三百辆坦克,哈得罗夫斯基心里一阵酸楚,仅仅开战两个多小时,第一突击集群就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
此时的哈得罗夫斯基已经没有信心在天亮之前再向前突进五公里了。
自己主要突击力量,坦克部队损失巨大是一方面,哈得罗夫斯基可以感受到,对方已经抽掉部队来堵这个口子了。
哈得罗夫斯基完全可以预料到,一旦到了天明,战斗肯定还会更加残酷。
部队已经突进了十公里,除了第一突击集群,后续部队也在源源不断地涌向第一突破口。
自己突破了十公里,哈得罗夫斯基同样也能感觉到,东北国防军修建的水泥防御工事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尽管对方抵抗越来越强烈,联盟部队的推进速度反而有加快趋势。
哈得罗夫斯基正打算再向前突进一波,然后就等待后续部队赶到,继而轮流突进的时候,却收到了总指挥朱可夫的紧急叫停电报。
东北国防军居然在战事之前就派遣了大量精锐部队潜伏在联盟防线的后方,战事一起,他们就迅速对联盟的十五个机场展开了袭击。
到目前为止,联盟的十五座机场已经全数被对方的潜伏部队摧毁了。
朱可夫命令第一突击集群立即停止继续突进,坦克部队后撤休整,其它步兵师就地加强防御。
朱可夫很纠结,部队既然已经打出了气势,就要一往无前地继续向前冲。
但是,如今自己的西伯利亚方面军已经失去了制空权。
一到天亮,东北国防军的攻击机群就会如同恶狼一般,对着联盟的坦克部队发起疯狂的攻击。
朱可夫完全可以预料到到时候的情景,自己的六个突击集群剩余的坦克部队说不定一天就能被对方全部猎杀。
对方的攻击机可是专门针对坦克部队设计的一款飞机,有着坦克杀手的称呼。
这个时候,朱可夫甚至想过要把六个突击全部撤回来。
但是,这个时候了,你已经主动挑起战事了。
对方又把你的空军给直接锤死了,你把手收回来,别人同样会打你,谁让你主动惹祸的。
首先稳住阵脚才是第一要务,然后朱可夫就向联盟大统领发去了电报,西伯利亚方面军空军遭到对方特战袭击,十五个空军基地的四千余架战机都遭到破坏,三千余架飞机被击毁,剩下的不同程度受伤。
关键是飞行员几乎全部遇害。
西伯利亚方面军需要空军紧急增援,否则西伯利亚方面军有被覆灭的危险。
联盟大统领看到这个电报的时候,又是一通乱砸,但是问题还是要处理。
于是,联盟布置在欧洲的空军被紧急抽调到西伯利亚。
但是,从飞机从欧洲飞到西伯利亚,怎么也要好几个小时,而且这种支援的方式还很有一种添油战术的感觉。
10月3日,天一亮,朱三所部的空军全体起飞,目标就是苏俄从六个突击口突入我方阵地后方的苏俄军队,以及还在苏俄防线内的那些大口径火炮。
看着天上的飞机成群结队地飞向后方的炮兵阵地,哈得罗夫斯基一脸的愁容。
第一突击集群看来要倒霉了啊!
随着支援第一突击集群的重炮阵地的被毁,哈得罗夫斯基就感觉东北国防军的地面突击部队就要开始了。
哈得罗夫斯基的猜测没有太大的出入。
这个时候,在苏俄第一突击集群的周边,已经集结东北国防军一个坦克师一个突击师以及两个机械化步兵师。
他们的任务就是把突入进来的十几万苏俄军队一口给吃了。
轰炸机在摧毁后方重炮的时候,攻击机和战斗机也在将他们携带的航弹一股脑扔在第一突击集群的脑袋上。
随后,攻击机就对第一突击集群剩余的坦克展开了攻击。
3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的灌顶攻击,苏俄的新式坦克t54同样也是扛不住的。
随着一辆一辆的t54坦克被掀开天灵盖,第一突击集群的坦克也在迅速减少。
“防空炮,立马反击,把这些讨厌的东西给我立马打下。”
哈得罗夫斯基此时看到的漫天飞舞的我方飞机不断俯冲攻击地面目标。
看到自己的装甲部队、炮兵部队都在不断不减少。
哈得罗夫知道,自己的第一突击集群已经完了。
在突击口的两侧,集结的战斗正在进行。
在空军的掩护下,两个机械化步兵师此时正在攻击突击口的两翼。
他们的意思很明显,要把突入过来的十几万第一突击集群包饺子。
前线的战报不断传回到朱三的指挥部。
总参谋长张奎武笑呵呵地说道:“总指挥,可以确定,在前线没有出现苏俄的战斗机,我们已经彻底掌控了战场制空权。
在我方空军的打击下,苏俄的阵地后方的重炮集群以及突击集群的坦克部队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我方部队正在对苏俄的六个突击集群进行分割包围。
敌方六个突击集群均突入我方阵地十公里左右,他们已经被我们的部队彻底分割在我们防线里面了。
将其彻底解决仅仅是时间问题。”
说罢,张奎武一脸的兴奋。
“总指挥,我们这一手袭击对方空军,又起到关键作用了。
如果对方的空军没有被我们在第一时间解决掉,现在这仗就不好打了。”
“我们要尽快突入过来的苏俄军队解决掉。”
朱三面色沉重地说道。
“苏俄不像我们到处都紧张,他们的后方还有空军,只要他们愿意,一两天时间就能再调集几千架飞机过来。”
“那我们今天就把他们突进来的这几十万人给一口吃了。”
张奎武杀气腾腾地说道。
泰舍特,苏俄西伯利亚方面军总指挥部。
“总指挥,东北国防军已经封锁了我们的六个突破口,突入敌方防线的六支突击集群都被东北国防军包围了。”
参谋长李查一脸的焦虑。
“我们的部队根本就无法突围出来,每个突击集群的上空都有几百架飞机盘旋,不停对我方的突击集群展开空中打击。
在地面,东北国防军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师正在分割包围我们的部队。
我们的部队甚至不能出现成规模的集结,一旦出现成规模的集结,立马就会召开地方轰炸机部队的轰炸。
我方部队伤亡很大。”
“六个突击群,我们出动了九十万部队,想的是一鼓作气直接横推到贝加尔湖。没想到就推进了十公里。”
朱可夫一脸的悲伤。
“参谋长,接通朱三的电话。”
沉思片刻后,朱可夫决定还是和朱三沟通一下,看能不能让六支突击集群撤回来。
很快,电话就接通了。
“朱三,说出你的条件吧,怎么才能让我们的部队返回他们的驻地?”
朱可夫也是开门见山。
朱三则是呵呵一笑。
“朱可夫元帅,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你们想发动战争就发动战争,现在发现占不到便宜了,就想结束战争。
这个世界有这样的好事吗?”
“只要代价合适,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你说呢?”
“你说得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仅仅是一个方面军的总指挥,你又不是你们的大统领,你能拿的出什么代价。
再说了,你这一开始就给我造成近十万的伤亡,你们不付出一点代价,我怎么向我的战士们交代?”
“我们现在的伤亡已经比你们大很多了。”
朱可夫大声说道。
“朱可夫,我给你一个建议,为了避免你们的士兵出现更大的伤亡,这个时候你应该命令你们那些在我们包围圈里的部队投降。”
朱三幽幽道:“你们的士兵很勇敢,但是也正是他们的勇敢,如果你不下命令,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全体战死了。
现在他们还有好几十万,投降了,今后还能回去,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全歼他们我们顶多付出一万的伤亡。
我们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