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991章 银股、身股、在职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91章 银股、身股、在职股

为什么要设置上限?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家庭状况是不同的。

假设大家都能从皇家银行借五十两银子,那么自己家庭呢?亲朋好友呢?

家庭有个十两的存银,然后妻子、父亲能不能也去借个三十两?

亲朋好友不敢参与,但能不能将家里的存银借个五两?这个不算多吧,甚至说让他们去银行借个三五十两。

不说承诺到期双倍返了,就算多还五成,亲戚同不同意?

一个人只能拿出五十两,可其他人却是能拿出一百两,出资一百两的人所占的风险就大了,那是不是应该所占的份额就应该多一些?

这很合理吧。

如果这么干的话,其他人都会纷纷效仿,一个人牵连着七大姑八大姨的十几个人和家庭。

到时候赚了银子后,这些牵连的亲戚们是不是要按照所借给的银子的份额分成?

这种事情扯皮起来官府都不好介入,亲戚关系断绝是小,搞不好就出现了灭门惨案。

重要的是原本一万两银子需要两百人,这是工坊所需的人数,可因为没有上限一百人就凑够了,其他的一百人怎么办?

“上限是一定要设置的,最好就是大家拿一样的银子,持有一样的份额,如此就不会有其他的问题出现,按银子的份额算,这就是银股。

但是这只是最简单的一种,我倒是还有另外一种想法,也是在下一直在摸索的。”

众人精神一震,来了兴趣。

从张子兴进入大堂开始,所表述的内容每一项都让他们受益匪浅,现在竟然说还有一种一直在摸索的想法,怎么能不让他们好奇。

曾献沉声道:“但说无妨!”

“银股起源于晋商、徽商,他们在合资经营的时候需要明确出资的份额。

银股是按比例分红,可继承或转让,但有两个问题。

一是这种时间长了之后员工就会懈怠,且整个的集体内人员会被固化。

二是某个银股的持有者意外死亡或者说儿子不想进入工坊接替父亲的位置,集体工坊怎么处理?”

众人眉头皱了起来,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是极为棘手的问题且是相对矛盾的问题。

因为无论是哪一个都是每个银股持有人都会遇见的,干不动了不想干了,工坊就将持有银股收回去?那数十年之后这个工坊还是原来他们合力创建的吗?

大家冒着那么大的风险不就是为了子孙后代过的好吗?

当然了,银股有继承权,大不了分红就是了,可数十年后,这个集体工坊就只能从外面招人进来。

当整个工坊全都是外人的时候,拿着不算太高的月钱会跟银股的人一样拼命吗?

当然不会,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工坊就是一个大型的商号,他们这些人就是打工的而已。

在这种认知下就会出现货物瑕疵、消极怠工、效率低下等等问题,进而导致竞争力下降,收益降低,分红降低。

是不是想想说发现消极怠工等等直接开掉再招人?那么招人成本和培训成本有没有算上?

说完第二个问题后再说说第一个问题,假设所有银股持有人都有人接班,那么整个集体工坊阶层固化、管理固化、技术固化等等问题,这更不利于壮大。

“所以我在想,能不能在银股之外再设立一个股,以劳动贡献换取分红权,不占本金,我称之为身股。”

张子兴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思索:“大致的做法就是将集体工坊的份额分成三份,每年从从净利润中抽出一份的份额,诸如两成用于奖励工匠。

这里的工匠不止是除银股持有人之外的工匠,也包含银股持有人。

另外抽取一成用作其他,这个我们最后再说。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今年的利润是十万两银子,依旧是两百个银股持有人,以抽取两成为奖励,剩余七成就是七万两,两百个银股持有人每人是三百五十两银子的分红。

假设说今年要给五十位表现突出、或者技术能力强的工匠奖励,那么参与身股分红的人合计是两百五十人,总量两万两平均每人八十两。

身股只有分红权,没有继承权、转让权,一旦离开就失去了分红权,身股收回工坊。

身股很好理解,那诸位肯定好奇剩余的一股是做什么的,别着急,听我慢慢说!”

张子兴卖了关子,端起茶杯连续喝了几口后,才缓缓道:“另外一成依旧是用于奖励的,

我们暂定有一万个份额,一个份额是一两银子,只要是在工坊内的工匠都可以买,包括银股、身股的工匠。

假设上年工匠买五十股,那么就是五十两银子,按照今年的一成分红,也能分五十两银子。

当然了,这个份额是一直在变动的,因为工坊会不断的扩大,工匠人数逐步增加,那么这个总份额可能就变成了一万二、一万五千个。

依旧是净利润十万两算,一成是一万两,一万两千个份额就是每个份额八钱半的银子,第一年某位工匠购买的五十个份额就是四十二两五钱的分红。

也会出现今年利润较好,明年利润下滑且人数增加,那就意味着购买份额的银子总值是高于分红的银子,但是只要购买了且没有被剔除就会有一直分红的权利。

所以只要工坊有利润那就一直有分成,最后肯定是比你购买份额的银子要多。

这一种我姑且称之为在职股。

但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几点,第一,在职股的购买一定要有限制的,例如至少要在集体工坊年干满三年,且三年的考评要在良好以上。

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工匠们稳定在工坊内,减少招募和培养的时间成本,且也是给工匠们压力,表现的好才有,表现不好那就眼睁睁的看着吧。

第二点,购买的份额要有限制,每个年度良好能买多少,优秀能买多少,不是说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的。

否则的话,银股和身股的持有者能买完,在职股的连汤都没得喝。

除此之外,哪怕是在职股足够多,也要先让普通工匠们先购买,剩余的是身股,再然后去银股。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构想,诸位大人能听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