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徐晃和满宠极有气势的回答,
曹操终于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显然,
这一次之所以曹操敢把主要的作战方案放在中军,靠的就是这面前二位,当然了,说是靠,其实也不是,虽然这么说会有些伤人,但事实就是,不管是军事上的才能,还是个人的武勇,现在曹操麾下比这二人要强的,比比皆是,
实在没道理将这么大的赌注压在此二人身上,
唯一的原因就是,
他们二人的手里,掌握着曹操自从开始酝酿西征以来,一直隐忍不发的杀手锏!
这就是曹操的本事,
不管他手里有多少底牌,都只会在合适的时候打出去,当然,这个本领,也是曹操在近些年培养出来的,
这就是战场上的真理,事实上,这种本事甚至和天赋无关,一个能做到如此心性的将军,必然是由无数大战堆砌起来的,
说句题外话,这种程度的心性,甚至在演义之中的早年曹操,都做不到如此,否则的话,他就会在庞统提出铁索连环这一计策的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张底牌的缺陷,
如果是现在的曹操,即便他还是缺乏水站方面的相关经验,但对庞统的计策估计也只会采纳一半,用一半的战船连上铁索,剩下一半的战船用来预防不测,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这也侧面证明了,这种大规模的国战,对一个将军来说,确实是极为宝贵的经验就是了,所以现在的曹操,会更加谨慎的运用底牌,这也是曹操一直到现在才将徐晃、满宠二人召来的原因,
说回这二人,
对他们的部署,是曹操在最开始占领贵霜后,便开始筹谋的计划,虽然自从和安息交战以来,他们二人的身影也不是完全没出现在战场上过,但说白了,还是起到一个迷惑的作用,
这些年来,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
那就是帮曹操训练出一支在正面战场上无往而不利的步卒来!
而这支步卒的参考标准,就是在战国时名震天下的魏武卒!
即便当年统一六国的是秦国,可但凡读过史书的,都绝对不会质疑这支魏武卒的战斗力,
其实较真的说,这支军伍本叫武卒,因其归属魏国,方得魏武卒之名,而这支由吴起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其战绩,当真是骇人听闻,
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不分胜负,
靠着这支魏武卒,吴起夺下函谷关,占领秦国黄河一带疆土约五百余里,尤其是阴晋之战中,吴起率领五万魏军,硬生生战胜十倍于自己的秦军,
自此,
魏武卒声名大噪,威名响彻天下,如果不是最后碰见了杀神白起,恐怕魏武卒之名,还要继续传唱下去不知多少年才会终止!
而之所以曹操会决定重现魏武卒,就是因为这支军卒不管是选拔方式还是训练方式,都有史可查,
《荀子议兵篇》中,详细的记录了魏武卒的相关情况,简单来说,选拔魏武卒,需要士卒能够穿三重铁甲,操十二石弩,负矢五十,冠胄带剑,依旧可日行百里!
并且训练时,也必须由一个真正严苛的将领进行操练,
同理,
这样选拔出来的步卒,在待遇方面,也远远要比寻常的步卒标准要高,凡是选上者,军粮立即便会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并且赋税全部减免,有卓越战功者,还可分得土地,
说白了,
所谓的魏武卒,就是一个用严苛标准和巨额奖赏催生刺激出来的强横步卒军团,
而就在曹操脑海中出现这个想法后,
负责训练的将军,也就有了一个确定的人选,
陷阵营,
高顺!
这是连想也不用想就能得出的结论,因为只要长眼睛,就能从所谓的《荀子议兵篇》的描述中得出一个结论,
魏武卒,
就是小号的陷阵营!
为什么说是小号的陷阵营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陷阵营到底有多烧钱,曹操自然是知道的,连如今彻底吞并了贵霜大汉,也只能支撑五千的陷阵营,当年的魏国可只是六国其中之一,就算累死他,也不可能在经济实力上与大汉争锋,
因此,魏武卒在战斗力上,必然是不如陷阵营的,但由高顺来负责选拔训练魏武卒,绝对是极为合适的,甚至于整个天下,应该也不会有人比他更加合适!
最关键的是,在和贵霜的战事告一段落后,诸葛亮被派遣驻扎在贵霜,准备进一步扩编麾下的并州狼骑,身为军中副将的高顺,自然是一同留在了贵霜,
诚然,人家高顺也有进一步扩编陷阵营的任务,但这和他训练魏武卒的任务又不冲突,
按照陷阵营的标准,大多数士卒都是不符合高顺要求的,但你不符合陷阵营的标准,却未必不符合魏武卒的标准,
曹操训练魏武卒的本意,就是在战场上正面与敌交锋,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而想要达到这个要求,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牺牲部分质量的同时提升数量!
要不然,你以为曹操在贵霜备战这么长时间,都在干什么?
提前五年就知道将要和罗马安息两大帝国开战,最后要是连个像样的底牌都没有,那未免也有些太不曹操了!
定下目标,全力施行,这才是曹操的风格,
很快,
高顺便得到了曹操让他秘密训练魏武卒的命令,同时,徐晃和满宠,也被曹操调到了高顺麾下,担任其副将,共同训练魏武卒!
当然,这并不是曹操不信任高顺,只不过是他知道,等到和罗马安息真正开战的时候,陷阵营同样是他手上最有力的底牌之一,到时候,高顺还是要以指挥自家的陷阵营为主,总不能为了养出魏武卒,就放弃了陷阵营,
那才叫丢了西瓜捡芝麻,
再者说来,让徐晃和满宠和高顺去学练兵,那还是便宜了他们,别人想学,高顺还懒得带呢!
这件事的保密程度,可以说相当之高,
而最后的结果就是,
在曹操需要再一次撕破罗马防线之时,
徐晃和满宠,
带着整整四万魏武卒,
第一次,
踏上了罗马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