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陵试图解释,王慧存夸她谦虚,姜陵含泪默认,希望深入交流之后王慧存发现她的平庸不会太失望。
二人约定好于三日后开始上课,为了对得起学生和工资,姜陵通宵达旦地准备教案。
姜陵的第一堂课,主要是讲不列颠、法兰西等欧陆强国崛起的原因。
这个时代,能来女中上学的孩子,她们的家庭大多相对富裕,她们有充分的支撑去了解一些理论上的东西。如果她能够启蒙她们,让她们对国家的发展能有自己的思考就再好不过了。
姜陵抱着本书走进教室,教室大概坐了二十多人,有些性格比较活泼的不在自己的座位上,跟小姐妹们凑在一起。
姜陵进来的一瞬间,教室安静了片刻,然后又恢复了叽叽喳喳的状态,她们大概是把她当成了新来的学生。
跟在姜陵后面的就是王慧存,王慧存的身影一显现,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校长好!”
所有人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并问好。
“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新来的老师,主教外国史,姜老师肚子里的货可不少,能掏出多少金疙瘩就看你们的了。”王慧存开了个小玩笑,显然她跟学生们的关系不错,她也喜欢活泼主动的孩子。
“竟然是老师?”
“好年轻的样子。”
“我还以为是新同学。”
“我也是这么以为的。”
竞志女中的氛围让姜陵梦回前世,如果是教会女中的话,可能又是另一种氛围。烹饪、家政、礼仪,这不是再培养学生,培养未来的栋梁,是在培养“贤妻良母”。三观不合,这样的环境里,当老师也是很痛苦的。
女孩子的天性从来都不是一个模板,文静是社会的规训与要求。她们有的才来了竞志女中一个月,整个人都活泼了许多,不是她们变化大,是她们曾经一直在压抑天性。
所以竞志女中宿舍的入住率其实挺高的。跟同龄人在一起,可比回家听长辈念经要好多了。
她们的长辈既然要念经,又为什么要把人送到竞志女中来?
一部分是因为爱,还要一部分是追赶潮流。
最近的几年的变化太大了,结亲的时候都要问家庭是新式的还是旧式,风气在倡导着新女性而非旧女性。
他们觉得新女性能嫁得更好,目的不纯,他们的思想还是旧式的,只是叶公好龙。
所以他们真的把女儿送到女中来接受教育,女儿也在教育中蜕变成一位新女性,他们反而不习惯,他们惯性地用“贤惠”、“文静”、“好不好嫁”等旧式标准评价,要求着他们的女儿。
这样的人家竟也能算得上开明了,因为他们其实也能算得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说新女性好,可要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新女性,封建大家长可要下不小的决心。
姜陵觉得社会还是缺了一把火,一把点燃旧世界的火,这把火什么时候能来,姜陵无法预测,但她知道不会远了。
维新变法重启后的第一招,废除了科举取士,创办新式学堂。听起来是不是与时俱进该不错?但这第一招的推行就妥协了,新式学堂是推荐制入学。推荐制是个什么东西,读过书的都知道。